大一新生心理问题有哪些?

如题所述

1、
大学生心理问题
客观方面
  与国中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後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心理问题就开始慢慢呈现。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後,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
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裏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
工作主动性
,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也是造成
大学生心理问题
的一个因素。
  2、大学生心理问题从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著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著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裏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於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後感到
理想与现实
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从而心理问题开始出现问题。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後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心理问题就开始产生了,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心理问题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後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
个性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