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王道与仁政思想与王通的仁政,王道思想有区别吗?区别在哪?

孟子的王道与仁政思想与王通的仁政,王道思想有区别吗?区别在哪?

孟子与王通的王道与仁政思想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在于孟子的王道与仁政思想以唯心主义为特征,而王通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
(一)思想背景不同。孟子和王通处于不同的时代,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数学家、就一家,而王通是隋朝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不同的时代,决定了二者思想背景的不同。
(二)王道思想不同。虽然二人都主张实行或恢复王道政治,但孟子的王道思想具有唯心主义特征,而王通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孟子解释“仁”就是“人心”,其认为统治者要做到仁,主要是亲民、用贤良、尊人权、有同情心、杀无道之者。只要统治者拥有民心,的社会就会走上“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而王通在《中说》所反映的思想,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他关于自然观、发展现、认识论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
(三)教育思想不同。孟子的教育思想,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即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而王通的教育思想更侧重于以教育论教育,提倡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主张改革文风,相比较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08
仁政是王道学说的中心思想与先决条件,孟子不断地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上进行探讨.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孝道思想,也把孝作为“仁政”的根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他指出:“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守身与孝顺父母是根本,一切都应该由此入手.
  孔子的仁爱主张在孟子这里得到了全面的发扬光大,从而进入了“王道”的阶段.与孔子的仁爱比较,基本精神虽然一致,内容却更加丰富全面.孟子的许多设想要比孔子细致精确很多,在王道境界中,俊杰在位,赏罚分明,赋税徭役适度,人民丰衣足食,于是对国家也就出于内心的拥护:“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为了这一理想的实现,孟子劝导人民依礼而行,请求统治者爱民亲民,扶植小农经济,减轻农民负担,这就是王道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2个回答  2016-04-20
  与孔子一样,孟子也以天下为己任,把改造社会视为自己的责任所在,他对未来充满着信心,既然历史的发展是“一治一乱”乱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圣人出现,天下自然会太平下来. 他在对现实的批判中,却也容入了自己的希望.
  “王道”学说及其实现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两大内容是仁与礼孟子更多的继承了孔子学说中“仁”的学说.
  那么何谓“仁”?孟子指出:“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仁与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互为表里,而二者合起来就是“道”.“仁”的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的灵魂,他从各个方面反复对仁进行阐释与完善.
  孟子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是与生俱来的,称之为“四端”.它们是“仁、义、礼、智”四德的基础,这就是孟子的“性善论”.其作为孟子社会理想的支撑点,在两个方面同时显示意义.
  人人都有“恻隐之心”,作为统治者,只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是件轻松易举的事,“行仁政而王,莫之以御”提醒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为政必须依仁而行,不仁只能自取灭亡.仁政是孟子政治学说和他的社会理想的最基本内容,而性善论则做为其内在的依据做着最好的阐释.通俗一点的说,在孟子看来,正是由于人性的善良——尤其是那些统治者本身善良,仁政才有实现的可能.
  仁政的理想最终指向了“王道”,这是孟子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孟子在其著述中精辟地阐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 不入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第3个回答  2016-04-07
一样,要实现王道思想,就要施行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