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市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太保市旧名“沟尾庄”,清乾隆51年(1786年)林爽文事件从中部蔓延到南台湾,乡人王得禄招募壮丁协助政府军平反建功,官封千总。其后嘉庆11年(1806年)又协助平定海贼蔡牵建功。官封浙江提督。道光18年(1838年)返台,清廷加封为“太子太保”,为清代台湾人官衔最高的一人。至此其故乡及改名为“太保庄”,道光21年(1841年)中英鸭片战争,王得禄守澎湖病殁,清廷再追封“太子太师”衔。原“太保乡”于1991年因县政府迁此,升格为县辖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24
卫辉市原名汲县,自古为豫北重镇,建县至今已二千多年,汲县因水而得名。春秋时,今市区西南曲里村有一泉水流出,形成一条小河,沿河居民盛行汲水灌溉,故名该河汲水。汲水流经的第一个村落(今汲城村),即称汲。战国时期称汲邑,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建汲县,县治即设汲邑。东汉时,汲水湮没。东汉顺帝年间,县令崔瑗筑县城于汲城村。 战国时汲县属魏,秦末至汉属河内郡,郡治汲县。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该汲县为伍城县,属卫洲,县治迁陈城(即今城区。因周武王伐纣时列阵于此,陈通阵,史称陈城)。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复改名汲县,汤帝大业三年(607年)属汲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属义州,州治汲县。武德四年改卫州,贞观元年卫州治所迁汲。五代属卫州,州治汲县。宋属卫州,州治除短时期曾迁共城、胙城外,均在汲县。金属卫州河平军。元合卫州、辉州设卫辉路,汲县属之;汲县属之;明、清属卫辉府。路、府治所均在汲县。民国初属河南省豫北道(后改为河北道),道治汲县。1927年(民国16年)废道,汲县直属河南省政府。1933年后,汲县先后属河南省第三、第十三行政督察区。1948年11月7日汲县解放,分设卫辉市撤消和汲县,同属太行第五专员公署。1949年2月1日卫辉市撤消并入汲县,属太行第四专员公署,5月改属太行行政公署新乡专员公署,8月属平原省新乡专员公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归属河南省新乡专员公署。1983年改属新乡市。1988年10月撤销汲县,设立卫辉市(县级),仍属新乡市辖,为省计划单列市。卫辉市是因历史原因而得名。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