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教的盲信和正信

如题所述

佛教徒中,我认为大致可以划分两种信佛人:一种是盲信,一种是正信。

盲信的人是从个人现实利益出发,想急于从信佛当中获取好处,他们忙于烧香拜佛,念经求忏,以积累人天福报的资粮,至于佛经的义理却很少去关注和学习。怀有这种投机式心理的人虽然看起来虔诚,但却很容易对佛教失去信心。一旦佛法没有带给他们认为的好的现世果报,他们就会对其怀疑甚至诽谤。

真正对佛教的信仰,应该从了解佛法的见地入手,明白佛法在说什么,并如理如法地思维,切实将佛法的道理落实到生活中来,以此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佛教不是为了让人顶礼膜拜,它只是告诉你人人皆有佛性,只要开启心智,用爱修行,你终将成佛。这是智慧的资粮,是对佛教的正信。

佛教让人反观自我,去认识和开发自己本自具足的智慧,不要去向外贪求。这一点对现世的人很重要,一些人总在向外攀缘要求,不断去抱怨指责他人,却很少去修正自己。而人生的关键在于反省和改变自己,去负起自身该负的责任,只有这样,生活才可能得以改善。

富贵在天由不得我,圣贤在我由不得天,这正说明了佛教的思想,这种观念充满了正能量。但有些人却将佛教讲得很消极,认为佛教否定和逃避现实,用幻想编织出的死后世界来安慰和欺骗自己。事实上,佛教让人深刻地去体会现实中的无常和痛苦,在此基础上去反思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这应该是最理性的思考。人生中的诸多无奈谁都有体会,我们怎能视而不见?

有人说:即然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那就常想一二,忘掉八九。这种看法听起来好像积极乐观,心胸豁达,但在我看来,其实那样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不幸和痛苦是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的积极心态应该是要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全部,全面地接受生活,才能深入地领悟人生了解真相。

而应对人生的困境,不是去悲哀绝望,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去探索生活之谜,寻找解脱之道。伟大的佛陀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去教化和影响世人的。

无常的世界不会有真正的圆满幸福,这是最朴素的真理。回避人世的无常,那就是在愚蠢地自我麻醉自己。有智慧的人都能看到名色财富如同过眼云烟,找到精神的投奔才至关重要。而信仰伴随我们心灵的成长,并走向永恒的安宁自足。

人生中最高智慧就是去认识自己,好的信仰不是让你失去自己,而恰恰是在其中找到自己,这便是投奔智慧与迷信之间的区别。

有些人被欲望牵引一生,一辈子没有精神需求,不去探求生活的意义而只在乎当下的物质利益。他们反对和嘲笑佛教,自认为自己脚踏实地,追求实际。这种人可以说是无知而自大的,世界上流传这么久远的古老宗教必有其道理,我们自身却是极其渺小幼稚。

谦卑永远是做人的美德,失去了对于天地和古圣先贤的敬畏之心,就是天使也会堕落,魔鬼撒旦不就因傲慢而和上帝作对吗?

伟大的古希腊大哲苏格拉底说:我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近代被世人誉为科学之父的爱因斯坦说:有两种东西是无限的,一是宇宙,二是人类的愚蠢。难道这些智者的话语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放低自己,去聆听圣者的教导,从佛教的经典里吸取智慧,以破除人生当中的困惑和迷茫,这才是理性者的正当选择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