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两千多年来,为何只有李清照读懂项羽的情怀和底线精神呢?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应该从李清照个人的经历,和项羽经历的相似点入手。首先我们要来看项羽的所谓底线精神。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自刎乌江可以说是无奈,但也可以说是他一种英雄贵族主义的最大化阐发。项羽一家起于乱世,拥立怀王,巨鹿之战,火烧阿房,戏亭封王,彭城大战。

项羽在一步一步书写自己的辉煌。但是面对韩信彭越英布的联军,他败了,最终单骑单马,自刎乌江,何其雄壮。宁死不坠威名,这就是贵族精神。人民遭难,身为贵族要挺身而出。出师不利,当自刎以谢天下。不连累百姓士兵做无谓的牺牲。

很多人都在讲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为他的自尽感到惋惜和悲伤。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恰恰是由于项羽自身本身的性格所决定的,史书当中记载项羽为人谦逊有礼,礼贤下士。即使在广武间捉到了刘邦的父亲要烹杀他,但最终还是放了他一条生路。

就是因为项羽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贵族优越感,不杀老弱妇孺。他不像刘邦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而他作为贵族的身份象征,也注定了他在一些事情上他输不起。因为他自己是带了太多的责任和包袱上的战场。而作为刘邦而言,刘邦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可以说是身无分文上的赌桌却最后赢的盆满钵满,这样也就导致刘邦输得起,即使是被项羽一败再败,但是他仍然坚持不懈的与项羽周旋。但是作为项羽而言,他率领8000子弟过江,回江东却只有一人,这在他的内心中是无法平复的。他无法说服自己,卷土重来,而且从当时的社会大势上看来。

江东除了要面对刘邦韩信的南征大军,同时还要面临近在咫尺的九江王英布。即使是回到江东也只能是把战火引向江东。作为项羽而言,它不会将战火引向自己的父老,所以他的自尽,可以说是最好的一种结局,李清照也是身处分裂乱世,面对着国家与个人际遇的多重磨难。但是她仍然可以坚持不懈的支撑下去,这就是她与项羽之间最大的不同,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4
因为李清照深切体会到宋朝统治者的昏庸,当时北宋灭亡,仅剩的宋宗室纷纷南渡,李清照想到项羽的骨气。
第2个回答  2020-12-14
这与李清照的处境有关,李清照的丈夫在危难之际抛下了李清照,而项羽宁愿自刎,也不愿意回到江东苟且偷生,所以李清照从对比中感受到了项羽的伟大之处。
第3个回答  2020-12-14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两个人的文化知识非常的渊博,还有就是李清照看人的眼光非常的准所导致的结果。
第4个回答  2020-12-13
由于城中爆发叛乱,此刻的赵明诚,没有立即解决叛乱的事情,居然临阵脱逃。让一腔热血的李清照悲愤不已,同时也看到北宋这个帝国抗金的态度,也为当时以其夫为代表的北宋官员感到耻辱,由此认为他们的做法,还不如千年之前的项羽,虽然可以度过乌江,走进深山老林度过余生,但是项羽却选择了自刎,这样的悲壮,激发了李清照的认同感。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