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11-12
师徒感情可以如同父子情感,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职场上,在工作中失足的感情是很深的,师傅,可以把他在职长的技能无私的贡献出来,手把手的教你,你可以知知不觉的学习,虚心的学习,把师傅的技能学到手,但是不能把师父的技能学会,以后抛弃师傅,你们的师徒情是很深的,尤其可能要超越你们的父子情感,虽然不大可能,但是和父子情感也差差不多
第2个回答 2020-11-12
好的师徒情感如同父子情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言传身教,既教艺又教德,往往能得到徒弟的敬重,而且终身难忘,完全把师傅当父亲一样看待。这是传统美德,也是人生准则。
第3个回答 2020-11-12
师徒的情感跟父子的情感是不同的。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师徒如负责的说法他只是想招显了我们中国民族自古以来所倡导的奉行的尊师重道的优良品德这里面注入了很多的情感色彩与父子之情是不一样的。师徒之间的传承虽如同父子之间的血脉传承一样。都不可断。在这里只能说。从感情的角度来讲希望师傅与徒弟之间的感情一像父子之间一样。
第4个回答 2020-11-12
师徒情感和父子情感没有可比性,但有相似性。深厚的师徒情感犹如父子情感,师徒情感虽然没有父子情感有血脉相连,但师徒情感更会顾及彼此的感受,是一种特殊很深的情感。
第5个回答 2020-11-12
1、以前的师徒相处时间长,日久生情。
古代师傅教学生东西比较杂,很多知识技能都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来掌握,所以师傅和徒弟相处时间都比较长,很多时候,师傅和徒弟都是吃喝拉撒在一起,时间一久,感情也就越来越深,师徒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

2、以前的师傅教的知识,技能,都是徒弟赖以谋生的生存技能
以前的师傅,教学生的知识或技能都是学生能直接谋生的东西,可以说,师傅给徒弟找了个生存的饭碗。学习文的,就是直奔着考科举做官的,学习医生的以后就是靠着给人看病吃饭的。学习手艺的是靠手艺吃饭。所以,师傅给了徒弟一个吃饭的营生,徒弟当然感激涕零了。

3、以前的师傅和徒弟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
以前的师傅和徒弟资源共享,荣辱共享。师傅利用自己的人脉,名望帮助学生谋生、谋功名。学生成名后师傅名望更胜。被称为近代第一牛人的曾国藩,就是在得到了他的老师穆彰阿的大力举荐后发迹的,穆彰阿受宠之时,曾国藩官运亨通,办理大案要案一帆风顺。后来,穆彰阿倒台了,曾国藩做官办事就费力了,清剿太平军时也处处小心,似乎施展不开手脚。所以,穆彰阿是曾国藩最有势力的老师,也是他一生中最强有力的靠山。曾国藩知恩图报,在穆彰阿死后,他每次到京也会到穆府,向其后人表达敬意。

4、以前的师傅更负责,对徒弟要求更严格,学生多受益终身
以前的师傅,收徒弟都是经过挑选的,认为徒弟有这方面的潜力才收,认为你不具备这方面的潜质,给多少学费都不收。而一旦收徒,对徒弟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如果发现徒弟在学习过程中偷懒耍滑,轻则一顿责骂,重则禁食一天或者一顿板子。徒弟的潜质加上师傅的严格教育,徒弟学得一技之长,从而受用终身。所以,徒弟也是很感激师傅。

除了以上原因,也有社会变迁的原因,师傅和徒弟对彼此的依赖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