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打手心是藤条比戒尺疼,那为什么古代教书先生要用戒尺

如题所述

戒尺打手板目的是:小惩大诫。
用戒尺打手板,可以让孩子能长记性。用藤条虽然疼,但是用来打孩子会失去师德,反而起不到惩戒的作用。而且戒尺比藤条更加方便携带。

戒尺的使用有些讲究。它并不是非用不可的东西,今天的人不用它自有不用它的道理。

孩子就象桑园里的小桑树,只有耐心地培育,才能成材。孩子犯了错误,如果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用戒尺“打”,那至少说我们缺乏爱心。再说了,如果连“打”的力气也没有了呢?

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孩子犯错误还是不宜用戒尺“打”。用戒尺“打”是为了教育,是为了让孩子知错、改错。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他们犯了错误,有时候心里很后悔、很害怕,就怕别人知道。这时候如果迎头受到呵斥、责打,那本来就很脆弱的心,怎么承受得了呢?

就那么简单粗暴的用戒尺“打”,非常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和学习热情,还会形成一种逆反心理——“错了,不就是挨一次打吗?”,无所谓了,也就“破罐子破摔”了。这样的结局恐怕不是我们当初用戒尺“打”的目的吧?

当然,恰到好处的用戒尺“打”有时候也是可行的,这可以打去邪气,打去傲气,打出志气,打出勇气。但是如果你把孩子当出气筒,那你只能打出晦气。这是一着险招,没有大匠运斧之功,不用最好!

扩展资料: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也叫做“尺”,它是用两只木块制成的。两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长七寸六分、厚六分、濶一寸分馀,下面四边有缕面。俯者在上,长七寸四分、厚五分馀、濶一寸,上面四边有缕面。

上木正中竖安木钮一只,钮长二寸五分、高七分,捉钮敲击下木。这种“尺”,是在“皈依、剃度、传戒、说法”、以及“瑜伽焰口施食”等等的仪节中使用的。

“戒尺”这个名字起得好,“戒”,警戒,惩戒;“尺”,尺度,标尺,标准。这些正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嘛。我的印象当中,不少伟大的人物都尝到过戒尺的滋味。

少年邹韬奋在父亲面前背“孟子见梁惠王”,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打,半本书背下来,“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陪在一旁的母亲还要哭着说“打得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戒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因为打手板目的是:小惩大诫。
打手板,既能长记性,又不会背上虐待儿童的骂名所以会选择戒尺!

再由于老师携带戒尺方便使用,藤条没有教学作用的!

请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2-18
打手心是为了教训惩戒,达到目的就够了,难道还真往死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