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里太子和皇子都什么称呼,还有公主

如题所述

1、皇太子
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常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清代自雍正以后不立皇太子。一般称预定继承君位的长子为"太子"。

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2、皇子

阿哥对皇子的称呼。如果有几个皇子,就在“阿哥”之前加数字。下人对阿哥称爷,什么阿哥就什么爷。

3、公主
帝王之女的称号。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对皇帝,称“吾”或者“我”。帝姬是古代对皇帝女公主、姊妹、姑母等的称呼。

扩展资料

秦汉到元明,一般皇子都是住在宫外的(太子也不例外),在他们行过冠礼之后,就必须离开母亲,到自己的封地开始自己的生活,但是,他们有自由出入宫闱的权利,如果被封为王,每年也必须进宫朝拜。

但是,这些王爷就失去了自由进入宫闱的权利,如果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他们是不允许离开自己的封地的!

清朝之后,皇帝的儿女全部是居住在皇宫之内,而皇帝的兄弟姐妹,却是住在宫外。从秦汉到明清,历朝的皇子在成年之后,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参与国事讨论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29
太子----东宫;皇子---王爷、殿下;公主---就是公主殿下。
第2个回答  2014-09-29
中国古代皇子等级依次分为:太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
皇子不一定就是王子,只有王爷才能叫王。王子是朝廷的封号,不是每个皇子生来就是王子,一般皇子在弱冠之年被封为王,也有皇帝老爸特别喜欢一小就封为王。
从秦汉到元明,一般皇子都是住在宫外的(太子也不例外),在他们行过冠礼之后,就必须离开母亲,到自己的封地开始自己的生活,但是,他们有自由出入宫闱的权利,如果被封为王,每年也必须进宫朝拜,但是,这些王爷就失去了自由进入宫闱的权利,如果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他们是不允许离开自己的封地的!
清朝之后,皇帝的儿女全部是居住在皇宫之内,而皇帝的兄弟姐妹,却是住在宫外。从秦汉到明清,历朝的皇子在成年之后,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参与国事讨论的,当然也有例外。

在先秦,可被称为公主的并不限于天子的女儿,诸侯之女也称公主。先秦诸侯女儿也称君主。 到汉代,公主成了皇帝女儿的专用词;诸王之女改称翁主。皇室内部的公主们也有区别: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有时,皇帝最大的女儿也称长公主),姑姑称“大长公主”。汉以后,翁主、王主的称号就废弃了。唐代进一步规定: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等,享受正一品待遇。“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这套制度以后变化不大。但在北宋时,曾出现两个例外:一是北宋初年,皇帝为表彰开国元勋赵普和高怀德,特封赵女为郡主,高女为县主;二是徽宗时期,一度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清代又有不同,凡皇后所生,称“固伦公主”,妃嫔所生,称“和硕公主”。“固伦”、“和硕”是满语,前者的意思是“国、至尊”,后者的意思是“一方”。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对皇帝的称谓:
天子(源于商朝)
皇帝(源于秦始皇)
万岁(最早是代表喜庆,汉武帝后用到皇帝身上,到了宋朝专用)
陛下 陛本是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前的台阶。陛的两旁通常有近臣持刀以备不测。群臣不敢直接对着皇帝说话,而要站在陛下的侍卫负责传递,以表皇权尊贵。
其他别称:皇王、皇辟、主、主上、主公、天子、君主、君王、人主、今上、足下……

私底下称皇上为:
至尊、圣人(多用于唐代)、圣上、圣皇、官家(宋代特称)、主上、皇上、老爷(明代特称)、老佛爷(清代特称)等

皇帝的自称:
联、寡人、孤、孤寡、予一人、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2.皇后、后

皇帝的正妻称皇后,是皇帝的原配。别称坤极、正室、正宫、中宫、嫡妻。原本夏商时期,帝生前称后,死称帝,有君长之意。商代以后,后称为君王的配偶转成。

皇后一词始于秦朝,下人称呼为“娘娘”“天下母”“国母”。

3.妃
别称姬、国阴、侧室、别房、妾身,对皇帝的妾氏及太子、王、后的妻子称谓。下人称为“娘娘”。

妃子的自称:
妾身、贱妾、小妾(对皇帝)、本宫(对大臣、奴才)、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平时则用“我”或者“吾”

4.嫔
古代皇宫里的女官,皇帝的妾。位于妃以下,贵人以上。

嫔的自称:
妾身(对皇帝)、本宫(对大臣、奴才)

5.无上皇
皇帝的爷爷称为无上皇,指太上皇的父亲、皇帝的祖父,是中国古代帝制度中的最高虚位。甚少用上的称谓。

6.太皇太后
皇帝的祖母,皇帝一般对其称为皇祖母。

自称
本宫(对大臣、奴才)、哀家(皇帝死后自称)

7.太上皇
皇帝的爸爸称为太上皇,天子之父参与国政,称太上皇帝。皇帝称呼父皇、皇父。

8.皇太后
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皇帝称呼为母后、皇母。公主、格格、皇子称皇太后为皇奶奶,太妃为X奶奶,

臣子对其称呼

慈禧太后曾使用老佛爷的称呼。

自称
本宫(对大臣、奴才)、哀家(皇帝死后自称)

9.太妃
已故皇帝的妃子,无上皇或太上皇遗留的妃嫔,分别尊称为皇贵太妃、贵太妃。

10.皇太子
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常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清代自雍正以后不立皇太子。一般称预定继承君位的长子为"太子"。

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11.别人对其称呼

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

12.世子
帝王诸侯的正妻所生的长子,也称太子,清代则封亲王的嫡长子为世子。

13.孺子
太子妃嫔名,太子有妃、良娣、孺子,共三等,又古代贵族的妾也称孺子。

14.太孙
皇帝的长孙称太孙。历代王朝往往于太子殁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

15.王
尊称为王爷或殿下。王本作士,上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后降为臣子的最高封爵。

王的自称
本座、本王、臣王(对皇帝)

16.王后
国王正妻,通常指亲王、外姓王、封地的王的正妻。

17.帝
帝为天上最高统治者,后来降为人间的皇帝。

18.公主
帝王之女的称号。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对皇帝,称“吾”或者“我”

19.附马
皇帝的女婿称驸马,非实官。清代称"额驸"。

20.帝姬
古代对皇帝女公主、姊妹、姑母等的称呼。

21.郡主(翁主)
郡主为郡公主的缩写,唐朝为太子之女,宋代后,宗室之女也封为郡主,明清均以亲王之女为郡主。汉代制度,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22.县主
郡王之女,东汉帝女皆封县公主。隋唐以来,诸王之女,亦封县主。明、清郡王女封县主。

23.少君或者小君

诸侯妻子

清皇族

清代宗室封爵具有民族特色,爵位称呼多用满语。

1.皇帝

对其称为王、可汗、汗、陛下
其对父亲、母亲称为:皇阿玛、皇额娘
普通人则称父亲、母亲为阿玛、额娘

2.皇后
大致与汉族同。

3.阿哥
对皇子的称呼。如果有几个皇子,就在“阿哥”之前加数字。下人对阿哥称爷,什么阿哥就什么爷。

4.固伦公主
满语中固伦是国的意思。固伦公主用以称呼皇后生的女儿。

5.和硕公主
满语中和硕是旗(一方)的意思。和硕公主为妃嫔生的女儿和皇后抚养的宗女。

6.县主
对郡王女儿的称呼。

7.郡君
对贝勒女儿的称呼。

8.县君
对贝子女儿的称呼。

9.乡君
对镇国公、辅国公女儿的称呼。

10.格格

满语的译音是“小姐”的意思,满族家庭里的女儿都可以称为“格格”。另外,对亲王到入八分辅国公的女儿的满语称呼。亲王女儿称和硕格格,郡王、贝勒女儿称多罗格格,贝子女儿称固伦格格,入八分镇国公与辅国公的女儿就称格格。

11.福晋

对亲王、郡王、皇子妻妾的称呼。清朝宗亲的福晋分嫡、侧、庶之分,凡正房为“嫡福晋”,偏房为侧福晋或庶福晋。嫡福晋与侧福晋都是由礼部册封,庶福晋,地位比较低了,相当于婢妾,不入册。

12.固伦额驸
固伦公主的丈夫。

13.和硕额驸
和硕公主的丈夫。

14.妃嫔
皇子女对皇后称“母后” 生母称“母妃”。别的妃嫔称为“*母妃”(例如惠母妃)前面加个字。

满族家族成员

玛法 祖父、祖辈、老翁
幺嬷 祖母、老太太
阿玛 父亲
厄莫 母亲(/厄涅/)这个词就是“额娘”,“额”字应该念成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且重音就在这个字,“娘”念成轻声。
阿浑 哥哥、兄长
窦 弟弟
厄云 姐姐
暖 妹妹
阿沙 嫂子
高祖——达玛法 高祖母——达妈妈
曾祖——翁库玛法 曾祖母——乌库妈妈
公公——阿玛哈 婆婆——额莫克
伯父——阿牟其 伯母——阿牟
叔叔——额其克 婶母——窝克
丈夫——爱根 妻子——萨里甘 二妻——福七黑
兄——阿珲,阿哥 嫂——阿沙
弟——兜 妻弟——那雅
子——追 媳妇——尾伦
孙子——窝莫罗
外祖父——郭罗玛法 外祖母——郭罗妈妈
岳父——阿布哈 岳母——额布喝
姑——姑爸爸
姨母——安布 姨夫——安布玛
舅舅——那克出 舅母——额克出
姐姐——额云, 格格 姐夫——额附
妹妹——嫩
女儿——沙里甘追 女婿——霍其珲
外甥——依诺
朋友——姑出 好友——色音姑出 女友——诺库
亲家——撒顿 娘家——谈搀



1.大臣

大臣自称:(汉)大臣自称“臣”,(满)大臣自称“奴才”

2.宦官和内臣
太监自称:奴才、奴婢、杂家、仆
女官,宫女自称:奴才、奴婢、贱婢
皇后和后妃、大臣内子、皇室女眷:妾、妾身、贱妾
皇子,公主:子臣(儿臣)、臣女

3.小官和吏
对大官自称:下官、卑职、属下

4.将领、偏将、副将
对元帅自称:末将、卑职、属下

民间
1.对女子称呼
姑娘、小姐、女士、女流(泛指女性)、女郎(称年轻女子)、巾帼(女中豪杰)、女史(女官)、佳人、美人、才女、娘子(唐宋时期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并非老婆含义)、年长者称呼女子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

2.对男子称呼
壮士、大侠、少侠、侠士、公子、官人、员外(指有钱人,全称为“员外郎”) 、“相公”(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年长者对少年人为“郎”或“郎君”

3.自称
姓某、在下(区区在下)、老夫(年老男子自称)、老身(年老妇女自称)、小女子(年轻女姓)
4.对上级自称
草民、民妇(已婚)、民女(未婚)、小的或小人(对官)

5.骂词
贱婢(针对女人)、刁民(针对无理平民)、刁妇(针对无理妇女)

6.客人
称呼为:客官、恩客(玩女人的客人)
7.对朋友的家室称谓

对别人妻子:太太、夫人
对别人儿子:令郎
对别人女儿:千金、两千金
对别人母亲:令堂
对别人父亲:令尊

8.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家室

妻子:“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
儿子:犬儿、小儿
女儿:犬女、小女
父亲母亲:家父、家母
岳父:泰山
9.宫外贵妇

淑人:外命妇,即宫外贵妇的一种称号。
硕人:外命妇,即宫外贵妇的一种称号。
安人:外命妇,即宫外贵妇的一种称号。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9-29
阿哥和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