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核心素养落地

如题所述

事实上,十多年来,高考改革方向越来越趋向“素能型命题”。高考试卷年年呈现的“稳中求变”,其本质正是基于这个核心方向。日前,首届北京名师名校长论坛举办,核心素养成为校长和教师口中的热词之一。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地?一些校长和教师展开了学术研讨和思想交锋。

英语
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让学生心怀世界

冯志勇(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来广营校区):英语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了解世界,不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未知领域。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英语仅仅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去教,而要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习的思辨能力、创造性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

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例如:在每节课前,安排几分钟的展示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展示的内容则由学生自主决定,长此以往,学生的表现力就变强了,而且也敢于在公众前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中,教师要把情景带入语言教学,培养学生对整体课文的感知能力。英语学习中,单词与短语的教学是英语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讲课文之前,会提前把课文中的生词处理一下。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其意思、用法。但是,很多教师在讲解单词时,会非常枯燥的把单词灌输给学生,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育。然而,为了提升学科素养,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教师可以将情景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学生先加深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情感、动机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充分发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觉的发现问题,主动的解决问题。

数学
数学素养是要教会学生数学表达

陈凤伟(北京市史家小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有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而不擅长的就容易成为被忽视的群体;有的学生当他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的时候他就不知道怎么说了,还有的学生借助模型操作来表达,这样他们好像更自信;还有的学生可以有更精彩的口头表达,但是用书面呈现却与之不匹配。

因此,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来说,既要让学生掌握现代和生活所必需的数学技能,还要发挥在思维能力上不可替代的效应。

重视数学表达和数学交流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在他们的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当中都有这样明确的呈现。在我们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当中也有这样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思维方法和结论,清晰表达和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数学表达是重要的数学素养之一,更是多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我们要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当中,将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贯穿在整个数学课程当中。

语文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将语感和语理结合

涂洁(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

首先,语文的文本是以文字为载体的,所以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对文本对语言本身的研究。那么语文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和应用能力,就肯定要坚持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统一,知识和实践的统一,读和写统一的理论指导。

第二是思维发展。《陈情表》中,作者最后能够打动皇帝是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我们发现他是很会说话的,用自己的不幸打动皇帝,最后才开始说道理,如果反过来可能就被杀头了,这样的思维训练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很重要的。

第三是审美。张志公有这么一句话,人们阅读文学作品往往并不首先是认识社会,接受教育,而是感受美、体验美和欣赏美。所以一部作品如果没有审美价值,就不是好的文学作品,一次文学教育如果没有体现审美功能就不是好的教育。

第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学校教育,是引导学生接触并逐步占据人类与民族文化的制高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首先肯定是走进文本,将语感和语理进行紧密的结合,体会文中语言运用的规律。语文教育最大的特点不是你直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而是要对他进行诱发和培养。就像叶圣陶曾说过:“一个词儿,不但要使学生知道怎么念,怎么写,要使他们知道它的含义和限度。”

学校做法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探索学道课程 培养核心素养

戴文胜(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学生素养是以学科为基础,受其学习过程中的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由训练和实践而习得的思想、品行、知识、技能和能力,其中能够促进人生命成长、人生发展、可提升、可进阶的核心因素就是核心素养。

交大附中的育人目标是“感恩”、“重责”,阳光包容重在心,博学笃行重在志,健康雅趣重在美。根据学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及学道文化的一些结合,我们将学校的素养目标定为“知行合一,内外通达”。

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们进行了一些构建和实践,对学校整个的培养学生的理论体系进行了一些梳理,特别是对道育和德育进行了划分。道育是个体内心的一种培养,德育是个体外显的行为规范、公民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这与现行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说是基本一致的。其实道和德应该是密不可分的,道是德的底线,德是道的结果,无道之德,如同无源之水,无德之道如同无用之功。

学校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又开设了一些创新的课程,学道课程就是其中之一。我们通过学习动力系统的构建、学习之用、学道之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在创新生涯规划的课程当中,我们更加重视心理的测量、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科素养的养成重在平时的学习。还比如我们计划在明年学校60年校庆时开设一门课程,使在校的学生和毕业的老校友建立一种联系,通过礼仪的传播,历史的引导,将这种素养在学生当中得以广泛的固化。我们还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进行紧密的结合,比如高一年级的静心课程,高二年级的亮心课程,以及高三的梦想课程,都是为学生在其素质培养过程中奠定一个很好的心理基础。

核心素养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影响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因素,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既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