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百度的话题“剩女是否应该降低择偶标准”

如题所述

  剩女这个话题,其实连着一大串我们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家庭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是一棵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土壤中的巨大的『树』。『剩女』作为这棵树的根须,被媒体和公众聚焦,但他们努力想把这根根须拔出来瞧个仔细时,却突然发现拔不动了——其实是整棵树都在努力对抗那些拔它根须的人们。下面的照片是我偶然发现的,却十分符合上面描述的状态。

间具有强大到不可思议的联系,它们早就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复杂且自洽的体系。我们谈论一个『剩女』的问题,但其实它在逻辑上就是在掰扯这棵『树』上最为粗壮的几根树枝:

『婚姻是否是每个自然人必然的选择?』

『女性是否能够摆脱家庭观念的束缚,作为独立的自然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自然人是否一定要有后代?』

『婚姻是否一定要在特定的年龄进行?』

『人和人的结合和生活是否一定要通过婚姻?』

等等等等。

它们每一个问题,都不是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甚至可以说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是惊世骇俗的。但它们每一个问题其实都和『剩女』的问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们讨论『剩女』问题时,它们就是局限我们讨论边界的那一堵又一堵『墙』,让我们很多讨论的逻辑无法顺利地延展下去。同时,很多看似荒谬的论点,却能够在被逼到墙角时反过来顶着墙死撑着,甚至蹬着墙扑过来反咬一口。

于是这些墙,让旧的思维无法真正的倒下,让新的思维无法真正的突破。

这里我想下一个偏颇的断言:在上面这一系列问题缺乏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的答案的背景下,剩女问题再讨论也是说不清楚的。这就如同是我们回避了那些真正粗壮的滋养这棵树木的树枝,却仅仅揪着『树』上的一根根须来边发力边大喊『为什么没效果啊!』

大家可以想象,无数夜晚,在华夏疆域内大大小小的宗族中,昏黄的烛火的映衬下我们的先祖们一遍遍咀嚼这套体系,将其和上古贤人阴阳五行天地异象杂糅在一起——这棵『树』就是如此之巨大,如此繁杂,以至于我们至今仍毫无知觉地生活在它的阴影中。

『剩女』的根须成为一个社会尖锐的热点是有积极意义的。对她的思考和追根溯源也许能够让更多的人从这棵『树』的阴影下走出来。但这个过程如今却被很多媒体报道和大众讨论局限在一种『蹲在树荫下讨论根须』的状态。我们如今最缺乏的恰恰是从根须上拉开足够的客观的距离,才能得意真正实现转身讨论这棵『树』的自由——也唯有如此,『剩女』这根根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234 人赞同

  因为最近遇见一个男生,如果早2年我肯定不会考虑,但现在我愿意尝试,不是因为我降低了标准,而是因为敢于爱了。所以看到这个题目我在想,很多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只是更加成熟,勇敢,更明白自己要什么,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再那么挑剔,因为更加宽容。 …

显示全部

  因为最近遇见一个男生,如果早2年我肯定不会考虑,但现在我愿意尝试,不是因为我降低了标准,而是因为敢于爱了。所以看到这个题目我在想,很多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只是更加成熟,勇敢,更明白自己要什么,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再那么挑剔,因为更加宽容。
也就是一年多前吧,我在知乎答题,还因为一个男孩子第一次见面请我吃了肉夹馍而吐槽,但放到今天,我会给自己和对方一个机会,不因为一顿饭就分析出那么多道理,去judge 别人。
这世上每个人成长和成熟的速度和方式都不一样,有些人20出头就深谙婚姻之道,而有些人可能要慢慢地才学会如何处理亲密关系,如何接受对方的爱,给予对方爱。
所以所谓降低标准,无论男女,我希望是因为我们从内心明白人无完人,看到自己的不足,更愿意通过双方的努力让彼此变得更好,而不是一开始就定下某些标准,不可逾越。
以前我看中对方的某些表现和条件,是因为我太不相信自己,而现在那些变得不再重要,因为我渐渐明白任何关系其实重要的是在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