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路网结构有哪些类型?

如题所述

1、方格式

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纵向的和横向的接近平行的道路,但由于地形和历史等原因,方格式道路网不一定是严格垂直和平行的,这是我国城市道路网最普遍的一种布局形式,如西安、洛阳等一些平原城市。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交叉口形式简单,便于交通组织和控制。缺点是:道路非直线系数较大,交叉口过多,影响行驶速度。

2、放射式

其特点是城市有明显的市中心或广场,各条街道均通向这里。单纯的放射式只有在小城镇才能适用,因为从城市的任一点到另一点,都要绕经中心。

3、环形放射式

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网有若干条环线和起自城市中心或环线上的某一点的射线组成,如天津市就是通过建设内环、中环和外环及14条放射干道构成了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络。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城市中心与其他分区、郊区的交通联系;网络非直线稀疏较小。缺点是:街道形状不够规则,存在一些复杂的交叉口,交通组织存在一定困难。

4、方格----环形----放射混合式

其特点是城市主体地区采用方格式布局,以外设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加放射对角线式直通道路。

5、自由式

城市道路根据地形特点,或依地势高低建筑而成,道路网无一定的几何形状。主要形成在山丘地带或沿海沿河的城市。如山城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道路主要沿等高线开辟,形成了不同高程的道路网,并以几条干道(包括隧道)将其相连。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省道路工程费用。缺点是:道路线路不规则,造成建筑用地分散,交通组织困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道路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16
我国城市道路网布局类型
我国城市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城市运输需要以及城市总体布局的要求,经过改建和建设形成多种不同的道路网结构形式,主要有7种。
1.方格式
这是我国城市道路网最普遍的一种布局形式。我国许多老城市采用的棋盘式道路网就属于方格式。其优点是道路系统比较简单,便于组织交通,且有机动性,不会形成复杂的交叉道口。同时,也有利于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布置。缺点是对角线间的交通绕行距离远,交叉道口多,行驶速度受影响。方格式路网多在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中心区采用。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了方格式道路网。如50年代新兴工业城市洛阳,新市区在老城西侧布置,涧西区和洛北区道路网均为方格式。西安市以老城棋盘式路网为核心,分别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延伸,仍基本保持了方格式道路网的特征。
2.方格-环形-放射式
实为内方格外放射,并以环线相联的布局形式。是我国众多棋盘式道路网向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与欧洲城市的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放射干道起自环形干道(多在老市区外),而后者是起自市中心广场。前者道路多是垂直相交,后者道路却多以锐角和钝角相交。如北京以老城区棋盘式路网为核心先建设了四条环状干道。一环在市中心区内,二环环绕市中心区,三环沿着城市建成区。以二环路为起点,已形成9条主干放射路,14条次要放射路,并逐步以立交取代平交路口。首都现代化道路系统已初步形成。成都市的道路网也属此类型,干道网由8条放射干道和2条环路组成。
3.扇形
城市干道以对外交通车站或港口前的中心广场为轴向外布置成扇形。这种道路结构对客货集散十分有利,尤其对于有大量职工利用铁路或水运通勤的城市最为有利。其缺点是随交通量的增加,主要交通流都经过中心广场,易造成交通阻塞,须另建干道予以分流。本溪市道路网就是以本溪站为中心呈扇形布置。
4.星形组合式
即一个城市的道路网由数个星形道路系统组合而成。环形中心广场多联接4条以上主干道路,在交通量不很大时,可以不设红绿灯信号,车辆适当减速均可通达任一方向。长春市的干道网就是由8个星形广场和多条放射干道组合而成。
5.方格与扇形或星形组合式
在规模较大的城市由两种以上道路结构组合而成。如沈阳道路网由方格式的老城区、铁西区道路网与沈阳站前东侧的扇形道路网组合而成。大连市道路网由东部放射状路网(10条放射型干道交汇于中山广场)和西部方格式路网组合而成。这种组合较好地适合了自然条件和城市功能区分布,也同对外交通的车站和港口有机结合。
6.环形放射式
城市主干道路由多条放射干线和环状干线有机结合。天津市道路系统通过建设内环、中环和外环(三环)及14条放射干道构成了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络,彻底改变了原有道路的混乱状况.
7.自由式
城市道路根据地形特点,或依地势高低展筑而成,道路网无一定的几何形状。主要形成在山丘地带或沿海沿河的城市。如山城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道路主要沿等高线开辟,形成了不同高程的道路网,并以几条干道(包括隧道)将其相连。又如青岛市地形起伏,三面环绕岸线曲折的大海,道路依山傍海呈不规则的自由式网络。另如地处平原的芜湖市道路,依湖泊和残丘也呈自由式布置图形。
(陈航,张文尝,金凤君《中国交通运输地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