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语文书《开国大典》《开国大典》中为什么一定要用54门大炮28发

如题所述

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我国实行庆典礼炮鸣放始于开国大典。1949年8月,毛泽东主席提议,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和开国大典都要鸣放礼炮,而且要鸣28响,以示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走过了28年光辉历程。

8月中旬,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员高存信向军区新组建的礼炮团传达了华北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开国庆典定在10月1日午后举行,庆典的第一项是奏国歌、升国旗、鸣礼炮;礼炮要有54门,代表政协的54个方面的人士;鸣放礼炮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28年取得胜利。这是毛主席亲自定的,一定要很好地完成任务。礼炮团由华北特种兵部队组成。”赵大满任礼炮团总指挥,战车团参谋长韩怀志任现场指挥。接着从张家口等地调来108门山炮作为开国大典的礼炮。这些礼炮主要是缴获日军的75毫米九四式山炮,还有山西兵工厂仿日本山炮制造的75毫米一四式山炮。日军九四式山炮炮身长1560毫米,弹丸重6.34千克(榴弹),射程8300米,全炮重536千克。有了礼炮,然后从各炮兵部队选调军政素质好的排、连、营干部,其中还有战斗英雄。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108门礼炮鸣放的28响威震寰宇的炮声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国大典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礼炮团的108门山炮作为国家珍贵文物全部存入专门建造的炮库,予以妥善保管。

在开国大典之前,曾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于中南海怀仁堂前鸣放过礼炮,当时用9门礼炮,鸣放54响。之后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和10周年时,都鸣放了庆典礼炮,使用的礼炮仍然是开国大典时用过的山炮。

后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45周年、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以及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上都鸣放了28响礼炮。很多国家在举行盛大庆典时都鸣放礼炮,但响数、鸣放时间也不同。如英国的君主诞辰鸣放62响,议会开幕和闭幕鸣放41响;美国国庆日全国各地军营鸣放50响,以示美国50个州;1945年5月9日,苏联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这天鸣放礼炮时,用1000门火炮齐鸣30响。

按照国际惯例,鸣放礼炮分为庆典礼炮和迎宾礼炮两种。鸣放迎宾礼炮是隆重迎送国宾仪式上的一种最高规格的礼遇。凡国家元首,鸣放21响;欢迎外国政府首脑,则鸣放19响。我国鸣放迎宾礼炮始于1961年6月13日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仪式。当时苏加诺总统第二次访华之前,提出要我国在总统专机抵达机场前,由空军派出8架战斗机护航;在机场的欢迎仪式上,按照国际上欢迎国家元首的规格鸣放21响礼炮。由于我国建国后从未鸣放过迎宾礼炮,所以周恩来总理把鸣放礼炮的任务交给北京卫戍区警卫师仪仗营执行。仪仗营营长王立堂带人从天安门管理处炮库保存的开国大典108门礼炮中,挑选了24门礼炮,临时组织战士们进行训练,并圆满完成了任务。在此之后的迎接国宾活动中,依然没有鸣放迎宾礼炮。为了建立我国的礼炮部队,使迎宾礼仪更符合国际惯例,1963年6月,周恩来总理指示,在中央警卫师增建礼炮连。师长曾绍东将组建礼炮连的任务交给仪仗营,上级机关将执行过开国大典鸣放礼炮任务的某军126团熟悉业务的牛茂林等调进仪仗营,牛茂林任连长,另有3名排长,24名炮手,也全部从这支部队碉出。又从师里和仪仗营其他连抽调了几十人,组成了礼炮连。那些在战争年代功绩卓著、早已退役的九四式山炮,因炮身短、便于搬运、声响宏亮,而从仓库中“请出”重新服役。6匹马将28门炮拉到了南苑仪仗营。为使礼炮发射时声音整齐,特请军械部门组织专人对火炮的发射装置进行了改进。开始是手工拉火,后改进为电操纵击发。1964年5月16日,苏丹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主席阿布德是我国开始正式用礼炮迎接的第一位国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20
54门大炮表示当时统计的我国有54个民族,28响礼炮表示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起,领导全国人民,经历了28年的奋斗,才使国家独立,人民翻身当家做主,才迎来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的开国大典。从此咱们的祖国不断繁荣兴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是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在政协一届会议上,一位代表提出质疑:“在国外,最高礼仪是21响,我们为什么要鸣28响呢?”当时没有人回应。
会议休息时,毛泽东见到负责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华北军区作训处长唐永剑话题很快进入开国大典的礼炮鸣放问题,毛泽东问小唐:“你说,放28响有没有道理呢?”
唐永健是个文采横溢、学识渊博的才子,他一下就明白了毛泽东的用意,马上说:“主席,我起草一个关于礼炮28响的说明吧。”
毛泽东微笑着默允了。很快,简明扼要的28响说明报告递上来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刚28年。28响礼炮就是28年党史的赞礼,这不是极有道理吗?毛泽东看到这份报告后,在上面用铅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开国大典上,礼炮队由108尊山炮组成,分为两组,一组装填,一组发射,轮流作业,以缩短每响之间的间隔时间。所以,人们习惯上仍称54尊礼炮。
108尊礼炮一字形摆开,背倚天安门广场,靠在一截古墙边,位置在前门附近。两分半钟之内,28响无头空炮全部送入空中。
鸣礼炮时,站在观礼台上的华北军区文工团团长刘佳与身边的几位代表兴致勃勃地数着礼炮。40年后他说,不够28响,有时两发之间的距离很远,有漏响的。
负责组织礼炮工作的特种兵司令员高存信说,决不可能漏响,瞎炮肯定有,但不可能两发炮弹一起哑巴。
建国之后,在开国大典上鸣放过的山炮大部分销毁,有两尊被收藏到中国革命博物馆作为陈列的文物了。
1949年7月的一天,在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司令员高存信向作战科长许欣之.副科长韩怀志布置任务:组建我军第一支礼炮队为开国大典鸣放礼炮。许欣之为礼炮队指挥,负责组建.训练.鸣放的任务(高存信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载了这段历史)。
接受任务后,根据要求在驻京各部队中选调54门山炮,组成礼炮队。炮长均由连.营干部担任,炮手均由班排干部担任。在先农坛体育场开始了艰苦严格的训练。按照要求,礼炮28响必须与升国旗.奏国歌同步,共2分零5秒的时间以间隔4秒等速射鸣放。为了这个目标,在炎炎烈日下官兵们练肿了胳膊喊哑了嗓子,按时要求完成了任务。
共和国第一支礼炮队首次执行鸣礼炮任务是在9月21日晚7时。许欣之率领参谋复新及礼炮队进入中南海。9门礼炮在中南海边上一字排开,面向东,为在怀仁堂内召开的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鸣放礼炮。
10月1日凌晨,为在开国大典执行任务,礼炮队开赴天安门,在现公安部门前,54门礼炮炮口冲南,向东一字排开。按照炮兵作战指挥原则,正职在前方指挥所,副职负责后方阵地。当年的礼炮指挥所就设在天安门东侧的三座门下,与天安门阅兵指挥部有直通电话,许欣之就在此接受天安门阅兵指挥部的命令。
庄严神圣的时刻终于到了!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随着话筒里阅兵指挥部的命令,许欣之挥动红旗向阵地下达“放!”的命令,礼炮齐鸣。28响与升国旗奏国歌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礼炮队圆满完成了这一历史性任务。
第2个回答  2010-12-20
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我国实行庆典礼炮鸣放始于开国大典。1949年8月,毛泽东主席提议,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和开国大典都要鸣放礼炮,而且要鸣28响,以示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走过了28年光辉历程。

8月中旬,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员高存信向军区新组建的礼炮团传达了华北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开国庆典定在10月1日午后举行,庆典的第一项是奏国歌、升国旗、鸣礼炮;礼炮要有54门,代表政协的54个方面的人士;鸣放礼炮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28年取得胜利。这是毛主席亲自定的,一定要很好地完成任务。礼炮团由华北特种兵部队组成。”赵大满任礼炮团总指挥,战车团参谋长韩怀志任现场指挥。接着从张家口等地调来108门山炮作为开国大典的礼炮。这些礼炮主要是缴获日军的75毫米九四式山炮,还有山西兵工厂仿日本山炮制造的75毫米一四式山炮。日军九四式山炮炮身长1560毫米,弹丸重6.34千克(榴弹),射程8300米,全炮重536千克。有了礼炮,然后从各炮兵部队选调军政素质好的排、连、营干部,其中还有战斗英雄。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108门礼炮鸣放的28响威震寰宇的炮声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国大典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礼炮团的108门山炮作为国家珍贵文物全部存入专门建造的炮库,予以妥善保管。

在开国大典之前,曾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于中南海怀仁堂前鸣放过礼炮,当时用9门礼炮,鸣放54响。之后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和10周年时,都鸣放了庆典礼炮,使用的礼炮仍然是开国大典时用过的山炮。

后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45周年、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以及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上都鸣放了28响礼炮。很多国家在举行盛大庆典时都鸣放礼炮,但响数、鸣放时间也不同。如英国的君主诞辰鸣放62响,议会开幕和闭幕鸣放41响;美国国庆日全国各地军营鸣放50响,以示美国50个州;1945年5月9日,苏联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这天鸣放礼炮时,用1000门火炮齐鸣30响。

按照国际惯例,鸣放礼炮分为庆典礼炮和迎宾礼炮两种。鸣放迎宾礼炮是隆重迎送国宾仪式上的一种最高规格的礼遇。凡国家元首,鸣放21响;欢迎外国政府首脑,则鸣放19响。我国鸣放迎宾礼炮始于1961年6月13日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仪式。当时苏加诺总统第二次访华之前,提出要我国在总统专机抵达机场前,由空军派出8架战斗机护航;在机场的欢迎仪式上,按照国际上欢迎国家元首的规格鸣放21响礼炮。由于我国建国后从未鸣放过迎宾礼炮,所以周恩来总理把鸣放礼炮的任务交给北京卫戍区警卫师仪仗营执行。仪仗营营长王立堂带人从天安门管理处炮库保存的开国大典108门礼炮中,挑选了24门礼炮,临时组织战士们进行训练,并圆满完成了任务。在此之后的迎接国宾活动中,依然没有鸣放迎宾礼炮。为了建立我国的礼炮部队,使迎宾礼仪更符合国际惯例,1963年6月,周恩来总理指示,在中央警卫师增建礼炮连。师长曾绍东将组建礼炮连的任务交给仪仗营,上级机关将执行过开国大典鸣放礼炮任务的某军126团熟悉业务的牛茂林等调进仪仗营,牛茂林任连长,另有3名排长,24名炮手,也全部从这支部队碉出。又从师里和仪仗营其他连抽调了几十人,组成了礼炮连。那些在战争年代功绩卓著、早已退役的九四式山炮,因炮身短、便于搬运、声响宏亮,而从仓库中“请出”重新服役。6匹马将28门炮拉到了南苑仪仗营。为使礼炮发射时声音整齐,特请军械部门组织专人对火炮的发射装置进行了改进。开始是手工拉火,后改进为电操纵击发。1964年5月16日,苏丹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主席阿布德是我国开始正式用礼炮迎接的第一位国宾。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116409.html

第3个回答  2010-12-22
54门大炮表示当时统计的我国有54个民族,28响礼炮表示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起,领导全国人民,经历了28年的奋斗,才使国家独立,人民翻身当家做主,才迎来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的开国大典。从此咱们的祖国不断繁荣兴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是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在政协一届会议上,一位代表提出质疑:“在国外,最高礼仪是21响,我们为什么要鸣28响呢?”当时没有人回应。
会议休息时,毛泽东见到负责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华北军区作训处长唐永剑话题很快进入开国大典的礼炮鸣放问题,毛泽东问小唐:“你说,放28响有没有道理呢?”
唐永健是个文采横溢、学识渊博的才子,他一下就明白了毛泽东的用意,马上说:“主席,我起草一个关于礼炮28响的说明吧。”
毛泽东微笑着默允了。很快,简明扼要的28响说明报告递上来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刚28年。28响礼炮就是28年党史的赞礼,这不是极有道理吗?毛泽东看到这份报告后,在上面用铅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开国大典上,礼炮队由108尊山炮组成,分为两组,一组装填,一组发射,轮流作业,以缩短每响之间的间隔时间。所以,人们习惯上仍称54尊礼炮。
108尊礼炮一字形摆开,背倚天安门广场,靠在一截古墙边,位置在前门附近。两分半钟之内,28响无头空炮全部送入空中。
鸣礼炮时,站在观礼台上的华北军区文工团团长刘佳与身边的几位代表兴致勃勃地数着礼炮。40年后他说,不够28响,有时两发之间的距离很远,有漏响的。
负责组织礼炮工作的特种兵司令员高存信说,决不可能漏响,瞎炮肯定有,但不可能两发炮弹一起哑巴。
建国之后,在开国大典上鸣放过的山炮大部分销毁,有两尊被收藏到中国革命博物馆作为陈列的文物了。
1949年7月的一天,在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司令员高存信向作战科长许欣之.副科长韩怀志布置任务:组建我军第一支礼炮队为开国大典鸣放礼炮。许欣之为礼炮队指挥,负责组建.训练.鸣放的任务(高存信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载了这段历史)。
接受任务后,根据要求在驻京各部队中选调54门山炮,组成礼炮队。炮长均由连.营干部担任,炮手均由班排干部担任。在先农坛体育场开始了艰苦严格的训练。按照要求,礼炮28响必须与升国旗.奏国歌同步,共2分零5秒的时间以间隔4秒等速射鸣放。为了这个目标,在炎炎烈日下官兵们练肿了胳膊喊哑了嗓子,按时要求完成了任务。
共和国第一支礼炮队首次执行鸣礼炮任务是在9月21日晚7时。许欣之率领参谋复新及礼炮队进入中南海。9门礼炮在中南海边上一字排开,面向东,为在怀仁堂内召开的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鸣放礼炮

庄严神圣的时刻终于到了!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随着话筒里阅兵指挥部的命令,许欣之挥动红旗向阵地下达“放!”的命令,礼炮齐鸣。28响与升国旗奏国歌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礼炮队圆满完成了这一历史性任务。
第4个回答  2010-12-20
当时只有54个民族,28代表共产党奋斗了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