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初中后数学成绩就变差了,该怎么帮助他们呢?

如题所述

很多小学数学成绩好的同学,上了初中就“马失前蹄”,甚至一跌不起。以致影响了学习的心态,牵连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受到影响。家长发愁,孩子自己也发愁。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



1

原因之一: 阅读能力差

很多家长认为,阅读能力影响的只是语文、英语这种语言类科目,数学不需要阅读能力。他们认为学好数学,只需要记牢数学公式和使用条件,有扎实的计算基础就可以了。

实则不然,初中的数学更注重的是抽象性(重思维),需要在复杂的文字叙述中,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重阅读),而不是简单地将数据直接代入公式。

因为要分析,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出题目所需要的公式,如果学生本身阅读能力差的话,就更不容易理解其含义,题目做不出来,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原因之二: 做题时,重结果轻过程

小学数学的内容很简单,有些应用题,就算不列算式,孩子也能直接说出结果。计算题更是如此。比如——

一个工艺班有20人,每4人分一组,每组分两把刷子,请问一共需要多少把刷子?

第一种答案: 5X2=10(把))

第二种答案: 20÷4=5 ; 5X2=10(把)

第三种答案: 20÷4=5(组); 5X2=10(把)

我们可以看出,第三种是最标准的答案。

但多数时候,孩子做出的结果是第一种,或者第二种。如果孩子养成这种做题习惯,就很难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会轻视基本知识和基本计算的学习与训练。往往“眼高手低”,经常是读一遍题目,觉得自己会做了就不再认真地演算书写。但一到正式考试,就会出现低级的计算错误或者计算过程写不清楚。



原因之三: 缺少独立的思维习惯

小学老师的授课方式,多是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的生活场景相联系,采取直接教授的方式。教学重点在于帮孩子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内容也多靠记忆和大量的练习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所以,学生们如果只着眼于成绩的高低,就不会去做过多的思考,也不会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更不会去分析题目考察的知识点。这些,都需要家长的引导。

而初中的数学恰恰需要的就是严密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个学习方法转变的过程,学习方法转变了,学习事半功倍,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使劲学还是没有效果。



目前孩子正在读小学的家长,应注意避免上述几点。如果孩子正在读初中,也不要着急,只要做到下面几点,相信孩子的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2 解决办法

解决办法一:背概念

数学的学习,概念是基础,所有的考点都是围绕概念出发。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各种概念,是取得数学好成绩的根本。

解决办法二:多做题

数学离不开做题,所谓“熟能生巧”。但是,多做题也要讲究技巧。针对自己的薄弱知识点,进行大量的训练,已经掌握的就可以适当减量。集中优势火力重点突破,才能不断提高成绩。



解决办法三:错题本

可以说,错题本的重要性比多做题还要高。平时做练习,做试卷都会出现错题,千万不要轻视错题。针对每次出现的错题,要及时记录整理,总结出错原因及正确答案。数学的知识点是固定数量的,每一道错题的背后都隐藏着自己的知识盲点。

就像一位高考状元所说:“做题不在量在质,其实题型就那么多,把盲点都找出来就无敌了。”

解决办法四:勤总结

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要及时复习一遍,然后合上课本,做到能把本单元的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每个月,做到把本月所学的知识点回顾一遍,记录自己的薄弱知识点,并及时巩固。争取不留隐患。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下去 ,必然会越来越轻松,成绩也会稳步提高。

解决办法五:重视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数学尤为如此。初中数学的课堂知识密度大,连贯性强,如果有一个知识点听不懂,就很可能影响接下来的听课效果,甚至会影响下节课的学习。

提前做好预习,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时的重点,这样一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3
都说兴趣是成功之母, 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在学习数学问题上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那么就应该和数学老师沟通一下,表明孩子存在的问题,让老师多多帮助孩子;最后也是最下策的办法,就是帮孩子报数学辅导班。
第2个回答  2021-03-03
小学的时候,因为世界观比较单一,学习经历更加集中。而上了初中后,很多孩子接触到了社会人, 慢慢的变得浮躁。这个时候家长切莫强制性要求孩子如何,尽量是加以善导。
第3个回答  2021-03-03
初中数学难度不大,内容不多,如果孩子数学成绩变差,说明孩子没有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可以先帮孩子找一个名师帮忙指导,建立一定数学思维,然后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