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专大一新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这门选修课的期末总结

如题所述

首先非常感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刘艳丽教授,通过这两天的培训,使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首先让我们震撼的是深职大的教师团队合作,从教研修改、教学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手段、网络平台开发等环节,都有严谨周密的设计和安排。在教学过程,“导学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资源库建设、高职考核方式多样性和教材建设等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对深职大“提出问题、设置障碍、找出解题方案、解决问题、问题总结”的案例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刘艳丽教授严谨的教学作风、精彩的讲解、丰富的实践知识,尤其是刘艳丽教授毫无保留地跟大家一起分享教学成果,使江苏分中心的学员感动,给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的一线教师树立了典范,值得我们每一位学员学习。

一、班级问题讨论

江苏分中心各位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以及所在院校的课程定位情况,针对讨论题将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心得和工作体会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大家畅所欲言。下面是针对学员们讨论的结果和教改的意见的总结:

1.新时期下,作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还有必要开设吗?

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尽管初高中开设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并安排学生参加了会考,但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仍然很弱。在学生感兴趣部分,如QQ聊天工具的应用、游戏软件等部分,学生基本上是无师自通。但是在windows常见操作部分、办公软件的灵活应用上,仍然表现了漠然的态度。若是像刘教授一样将教学情境的设置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联系,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将学生真正走进了课堂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全校(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涉及的专业面广,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较大的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对工作后的再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另外,针对部分院校有学生需要参加江苏省专转本考试的需求,而“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专转本的必考项目,部分院校通过公共选修课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需求。

江苏分中心的学员们共同认为,在新时期下,作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还是很有必要开设的。

2.如何解决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各个学校(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受当地经济条件的影响,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参差不齐,这个教学的组织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需要从最基本的开始学习,而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就会表现出不屑一顾,若起点设置较高,将会打击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这些都将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也有学员提出这种情况的2种解决方法:一是让大一新生开课前进行过关测试,若测试结果达到了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这部分学生可以申请本门课程的免修;再是让学生通过测试成绩进行分级教学,这样老师在课堂组织上具有较大的主动性,但是对于学生互帮互助环节就比较薄弱。

大部分学员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老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分组,以“一帮一、一帮多、多帮多”的形式开展教学,通过奖励或加分的方式鼓励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

另外,任课教师也要多途径多方位地给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快速提高。

3.如何营造良好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与“学”氛围?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

课堂教学效果好,营造课堂氛围最为关键,教学环节中必须注重师生互动。针对不同内容、不同教学对象,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师生的互动积极性,有了学生热情参与,老师的正确引导,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一定显著。

教学环节中的情境设置非常重要,教学情境的设置最好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符合,这将影响学生是否愿意参与互动。

4.如何考核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大部分院校都把平时应用能力操作和期末考试或大作业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形成,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40%,也有部分院校的平时考核的比重高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

也有部分院校提出考核多样化,如平时练习、单元测试、期末测试、创新测试、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各个方面。这种考核方式对促进学生重视平时操作和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1.不想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束缚学生的学习能力,若是取消了等级考试,是否与教学评估有冲突;

2.部分院校提出,参加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有必要参加一级B考试,学生的基本应用有所提高,与毕业证挂钩,学生有压力,学生上网比较熟悉,学生通过等级考试有了系统的了解,对毕业论文的排版有了较大的帮助。

3.大多数人都认为这门课很容易,所以学生在一开始就松懈了,课堂教学很难带动。

4.由于学生层次不一样,基础差异,给教学案例设计带来很大的困难。

5.各个学校教学平台有限,课程定位还不明确,还达不到进行网络签到、网络授课等教学管理模式。

三、体会和收获

1.值得学习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采用4步曲,将“教、学、做、评”融为一体。

课堂教学环节,由教师将案例引入,提出问题,首先通过案例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自行完成,在完成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不同任务的驱动下,逐步完成案例的制作。最后通过案例的评讲,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教学结束时及时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复习巩固,并且将课后作业纳入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之一。同时给出下一次课的学习内容,提示学生预习。

2.导课的重要性

刘教授在授课过程中,一直提倡“导课”环节的重要性,导课部分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好坏,导课成功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很自然地引出知识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好,兴趣高,动手起来也很容易,课程接受的效果也就好。

3.“案例”教学是一种好的教学理念

“案例”教学适合于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内容不是很难,主要是教学内容的把握和课程的驱动,“案例”教学要结合各个学校的情况,若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老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设计案例。最终以学生为中心,搞活教学活动。

4.建立精品课程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能够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精品课程的建设意义,教学团队的合作,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网站,尽量统一教学标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学习,能够让任课教师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继续飞翔,师资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整合教学资源,当然学校必须有资金的投入和关注,合理建设周期的规划,当然,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以学生需求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学习做好服务工作。

四、致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对工作后的再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这次培训,大家都感到收获颇丰,尤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环节的情境引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化、资源建设的丰富化、高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最后特别感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感谢刘教授的精彩演讲、感谢组委会同仁们的帮助。

参考资料:http://www.enetedu.com/bbs/html/2010-9-28/201092810081750961.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25
这种的还是自己去网上找了 改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