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公共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如题所述

  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必然选择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一个覆合、叠加的命题,关键词在“权力”和“制度”。这里的“权力”,显然不是统指包括老百姓个体在内的一切权力,而是指作为执政党及其政府和各级官员手中拥有的公共权力,是公权不是私权,是人民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赋予政府的权力;这里的“制度”,显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制度,不是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说在嘴上的那样的制度,而是能够真正把权力关进去的“铁笼子”式的制度。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对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而言,是必须如此、别无他路的必然选择。同时还需要我们从新的历史起点上来认识这种紧迫性,也可以说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三大工程:
  第一,“民心工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人民群众对根治公共权力腐败看到了新的希望,有利于缓解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以赢得民心,取信于民。
  第二,“攻坚工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透射出治国理政已进入制度建设的攻坚时期,有利于构建制度体系以更有效地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
  第三,“预防工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传递了党和政府扼制各级官员的特权思想,打击各种特权现象的决心,有利于为各级政府及官员构筑一道防止权力滥用的“防火墙”和“防腐剂”。
  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需要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界定
  第一,坚持权力的“有限论”,对公共权力进行依法“确权”,划定权力的范围和边界。在以往的行政改革中,在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时,人们大多是主张我们的政府不应是全能主义政府,应当是有限责任政府,实际上我们政府职能的错位,之所以承担了“无限责任”是因为它包揽了“无限权力”,争权、揽权、扩权成为政府的顽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必须对行政权力的边界进行清晰的划分,防止越权。一是对现有的政府权力进行规范和清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最高的层面就是关进法律制度的笼子里,把政府的权力限制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法律对现行的行政权力逐一加以清理和确定,使其由多到少,由无序到有序。二是锁定行政权力的边界,严格限制政府权力的盲目扩张。重点是围绕着政企分开,减少行政权力对企业、市场过多的干预,坚持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政府决不代劳,保证企业真正成为“四自”主体,即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第二,坚持权力的“下放论”,对公共权力进行充分的“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深化行政审批制改革,简政放权,压缩行政权力膨胀的空间。
  其三,坚持权力的“阳光论”,对公共权力进行公开的“晒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没有公开就无法监督,权力也就无法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没有公开就没有威慑力,制度就会形同虚设;没有公开就失去公众的信任,制度就会降低其公信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必须坚持在群众有怀疑的地方,撒下信任的种子;在群众认为是黑暗的地方撒下光明的种子;在群众失望的地方撒下希望的种子。
  其四,坚持权力的“责任论”,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的“责权”,实现权力和责任的对等。行政问责制,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一把“铁锁”,因为只要把权力和责任捆绑在一起,权力就必然受到了约束。
  其五,坚持权力的“热炉论”,对公共权力进行严厉的“制权”,提高制度的公信力和执行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