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哪些生物链?

如题所述

  生物链指的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

  这种关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比如:有树的地方常有鸟,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虫。植物、昆虫、鸟和其它生物靠生物链而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而共存亡。

  生物链的例子常常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使人类受益非浅。比如:植物长出的叶和果为昆虫提供了食物,昆虫成为鸟的食物源,有了鸟,才会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灾……。当动物的粪便和尸体回归土壤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把它们分解成简单化合物,为植物提供养分,使其长出新的叶和果。就这样,生物链建立了自然界物质的健康循环。

  生物链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

  人类与大自然也通过食物链而连接着。人的食物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而动植物是从自然环境中得到营养才生长而成的。如果这些动植物含有了来自环境污染的成分,人吃了就有危险。拿水产鱼类来说,如果自然界有了汞的污染,而土壤中的有些微生物可以把汞转变成有机汞,鱼类吃了这样的微生物就会把有机汞储存在身体中,而人吃了这样的鱼,汞就会进入人的神经细胞中,人就会得可怕的水俣病。水俣病是人类污染环境,而污染物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严重伤害人的健康的最典型的例子。

参考资料:中国科学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2-26
偶然又看到一幅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图,由浮游生物到虾虫再到海洋生物链中最高的掠食者鲨鱼。再加上最近这一段世界事情多多,而且是惊人的坏消息,让人再一次惊叹人类与生物链的相似,好像这些关系都是生来注定的,特别是你身心的努力都已很投入,可仍然没有明显结果的时候,你更体会到改变这样的安排之难。世界已有了很多规矩,而规矩是由生物链中高层上的代表定出的,在这样的规矩之下,要改变命运就要分析一下。

记得我在伦敦坐出租车,开车的是一位巴基斯坦人,谈话中知道他来英国已有十五年,对祖国十分怀念,但到今天仍没有钱买机票回去,他对英国几乎是仇恨式的意见,他说英国人不工作,不勤劳,在这里干活的人都是亚洲人。我问他,如果这样,英国人靠什么生活呢?他迟疑了一下回答说:“They are just waiting for the money!”(他们就是等钱!)我听了后觉得很好笑,也笑得很难过:一个来自很远地方的人,自身无所有,而对大英帝国这么多年的资本主义规矩,实在觉得无能为力,英国人在那里等钱就可以了,这就是他们的游戏规则。英国人设计了一种方式,从资源的占有,比如说所有制,所有制的形式和保护,到资源的分配、信用制度、交易制度,再到对劳动力的承认和交换,等等。这些规矩已用法律和道德的形式定了下来,在这些规矩下,英国人就变成了可以等钱来的人,而这些规矩被大多数人接受,大家也不再明显地意识到规矩的存在和某个方面的不公正。在这些规矩下,人作为一种存在,也因为他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在控制资源和分配财富上,形成了类似生物链的关系,特别是表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关系上,处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公司就有很不同的生物链中的关系,虾虫每天也很努力的求食,可它突然被鱼吃掉时自己很难觉察到为什么。

在市场关系和市场规矩所建立的生物链中,不同游戏者的角色不停地变化,这就是人的努力和思考可以改变命运而与纯动物的生物链的不同之处。要想在经济生活中可以很自如地“等钱”,你首先得有“等钱”的环节,经济生活中大家都得需要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意模型。在德国一些小镇上因为游客多,问事都要收钱,可谓“等钱”的典型,不过因为有古堡式的建筑,送钱者还是很多。要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提高生物链中的地位,还要有自身的形象、自身代表的生活方式,让大家来追随,来引领生活的中心和潮流。产品的品牌代表了这样一种在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地位,你通过自己的宣言,设计了一种财富流转的方式,你在有限资源上可以优胜其他人。如果你有技术,你可以发明创造,你有新的营销渠道,你有规模的垄断,你有过人的信誉,你有你的对手不具备的而你的客户又急切需要的东西,你就是生物链中的高层次者,不论别人喜欢与否,你就可以“等钱”了。因为经济生活的规矩就会来奖励它所需要的。

从生物链出来,到企业中,实际上任何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和优胜地位的公司都有至少一项(其他项也不会太差)很强的核心能力,这项能力使它建立了地位。处在转型中的企业是因为过往的经验告诉它,它自己没有了核心的竞争能力,可能是生意的方式、模型出了问题,经济生活中不再需要你了,也可能是企业的竞争对手有了新的竞争方式,突然之间跑到了生物链上面,使你处在极大的威胁之中。

这个过程可能很长,很困难,对每一个人都是考验,但他是企业进步中的必要一步,是企业资源使用的关键环节。这一步成功了,企业地位就提升了,企业的价值就全面地增加了,在企业竞争形成的生物链中,你就有更高级的食物。

参考资料:http://www.crcmagazine.com/scripts/contents/ling/wenji/1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