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半学期期中必考的知识点

生物,历史,语文与政治(思想品德)的
要详细

由于我考过,我将我的意见告诉你,要好好复习:
生物:1)生物的特征 2)生态系统 3)观察细胞的结构 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但还有的不知道。
历史: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何历史意义?背景?改革的性质?等。(主要在:中华文化的勃兴,大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的纷争,秦王扫六合。)
语文:很容易,只要上课认真,靠记忆就行了。
政治:主要在(自我新认识,人生命的独特性,新学校新同学,让生命字画贞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1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B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不少地方百里无人烟。造成这一残像的原因是:

A 黄巾起义的影响B 军阀混战的破坏 C 少数民族的叛乱 D 魏蜀吴三国混战的破坏

A 2、“挟天子以令诸侯” 实力不断增强的是:A 曹操B 袁绍C 孙权D 刘备

B 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A 刘备B 诸葛亮C 曹操D 孙权

B 4、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城濮之战

B 5、官渡之战的主要目的是:A 摆脱中央控制,割据一方B 争夺对北方地区的统治权

C 镇压黄巾起义军D 遏制曹操南下统一长江流域

C 6、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取胜的主要因素是;

A 诸葛亮的计谋B 地理上的优势C 孙刘联合一致对敌D 曹军不习水战、

B 7、东汉末年北方势力最大的两个军事集团:

A 刘备、孙权B 袁绍、曹操 C 孙权、袁绍D曹操、刘备

D 8、将汉献帝迁到许并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的是:A 袁绍B 刘备 C 孙权 D 曹操

C 9、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 赤壁之战 B 巨鹿之战C 官渡之战 D 马陵之战

A 10、赤壁之战被打败的是:A 曹操的军队 B 刘备的军队 C 周瑜的军队 D 袁绍的军队

B 11、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是: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隆重对策D桂陵之战

A 12、三国中最先称帝的是:A 曹丕 B 曹操 C 刘备 D 孙权

D 13、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A 208年 B 220年 C 221年 D 222年

C 14、吴国的都城建业是今天的:A 北京 B 洛阳 C 南京 D 成都

D 15、蜀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A 兴修水利 B 造船业发达C 发动军队屯田D丝织业兴旺

16、经过赤壁之战, 曹操 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 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

17、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 率船队到达 夷洲 (今天 台湾 )。

18、220年 曹丕 建立魏国,221年 刘备 建立蜀国,222年 孙权 建立吴国。

19、向刘备建议联合孙权共同抗曹的是 诸葛亮 ;孙权部下只有大将 周瑜 主张抵抗。

20、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

B 21、三国统治结束的先后顺序是:A 魏蜀吴B蜀魏吴C 吴蜀魏D 吴魏蜀

B 22、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秦军战斗力弱B 秦军不得人心C 秦军战线过长D秦军不习水战

C 23、“草木皆兵”这一成语出自: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巨鹿之战

D 24、316年,灭亡了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 氐族B 羯族C 鲜卑族D 匈奴族

D 2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台湾在三国时期称为夷洲B 西晋的都城是洛阳

C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 D 淝水之战发生在208年

B 26、下列政权曾经在今天的江苏南京建都的是:

A 吴国和魏国B 吴国和东晋C 魏国东晋D 魏国西晋

A 27、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推动

B 北方农民南迁,增加了劳动力C 北方的先进生产技术传到江南D 江南局势相对稳定

C 28、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标志是:A 魏灭蜀 B 西晋建立 C 西晋灭吴 D 诸葛亮病逝

B 29、西晋能够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A 司马氏家族掌握政权B 魏国经济发展,势力最大

C、北方人民渴望统一 D 诸葛亮病逝,蜀国力量衰弱

B 30、三国鼎立局面持续了多少年:A 50年 B 60年 C 70年 D 80年

D 31、西晋皇族起兵混战的主要目的是:

A 镇压农民起义 B 镇压少数民族反叛C 争夺土地和人口D 争夺皇位

A 32、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是:A 匈奴起兵B 皇族混战 C 统治者腐败 D 少数民族内迁

A 33、建立前秦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 氐族 B 匈奴族 C 羌族 D 鲜卑族

D 34、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A 西晋和匈奴 B 西晋和东晋 C 匈奴和前秦 D 东晋和前秦

D 35、淝水之战的 主要特点是:A 水战 B 火攻 C 游击战 D 以少胜多

B 36、淝水之战后北方状态:A 东晋统治瓦解 B 分裂割据 C 前秦巩固了统治D 统一安定

C 37、北方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开始于:A 秦朝B 西晋 C 东汉末年 D 东晋末年

38、 383 年前秦和东晋在 淝水 展开激战,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9、266年 司马炎 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了晋朝,史称 西晋。

40、4世纪后期 苻坚 建立了前秦政权,他重用 王猛 为宰相,励精图治。

41、推翻西晋统治的民族是匈奴族,建立前秦政权的民族是氐族。

42、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为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4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他们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 和先进的 生产技术 。

44、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农业发展迅速。 福建和广东 等地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D 4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恢复北方经济B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C 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D 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A 46、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下列哪种历史现象的结果:
A 民族融合B 长期分裂 C 连年战争 D 阶级斗争

A 47、南朝中的第一个朝代是 :A 宋 B 梁 C 齐 D 陈

B 48、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A 前秦 B 北魏 C 西晋 D 东晋

D 49、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A 建康 B 长安 C 成都 D 洛阳

A 50、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

A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B 没有守旧势力阻碍C孝文帝以身作则D 改革自上而下广泛推广

C 50、北魏时的平城是今天的 :A 西安 B 许昌 C 大同 D 洛阳

B 51、“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颁布此诏书的皇帝是:

A 刘裕B孝文帝C 司马睿 D 司马炎

D 52、“北俗之语”是指:A 匈奴族语言 B 氐族语言 C 羌族语言D 鲜卑族语言

A 53、下列朝代不属于北朝的是:A 前秦 B 北魏 C 西魏 D 北齐

54、孝文帝叫 拓跋宏 ,改革措施中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 。学习汉族礼法以 孝治国。

55、建立北魏的民族是 鲜卑 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 流域

56、北魏后来分裂为 东魏 和 西魏 ,后西魏被 北周 取代。

57、孝文帝改革前黄河流域已出现 民族融合 趋势,改革后 洛阳 迅速成为宏伟城市。
B 58、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的是:A 祖冲之 B 王羲之 C 张衡 D 张仲景

D 59、不属于《水经注》内容:A 山川、城镇B 地形物产C 风土人情D 农业生产技术

B 60、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是:A 郦道元B 祖冲之C贾思勰D张衡

B 61、对祖冲之的表述错误的是:A 南朝时的数学家B 创造《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的数值

C算出的圆周率精确值早欧洲近千年D 著《缀术》

D 6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农书的作者是:A 郦道元 B 祖冲之C 王充D 贾思勰

D 63、《齐民要术》总结的经验是:①整个北朝时期 ②六世纪③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④北方为主,兼及南方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C 6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贾思勰这一观点的核心是:

A 人定胜天,天顺人愿B 听天由命,逆天无功C 因地制宜,不误农时D 勤劳致富

A 65、《水经注》的作者是:A 郦道元B 祖冲之 C 王充 D 贾思勰

A 66、魏晋南北朝文化的显著特点是:A 承上启下 B 繁荣昌盛C 辉煌灿烂D 成就突出

67、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 割圆术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 圆周率 的数值,计算到

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

68、祖冲之是南朝时期著名的 数学 家和天文学 家。
69、《 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作者是北朝农学家贾思勰

70、北魏时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 著有< 水经注 >一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 71、我国古代书法称为一门艺术始于:A 秦朝B 西汉末年C 东汉末年D 三国时期

B 72、汉字书法的发展顺序是①篆书②楷书③行书④隶书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④①③

D 73、善画人物,尤其注意“点睛传神”的画家是:A 王羲之B范缜C 吴道子 D 顾恺之

B 74、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相同点是①与佛教盛行有关②目的是为了宣扬佛教③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④是东晋时开凿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D 75、下列艺术品问世时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A 《兰亭序》B《洛神赋图》C《女史箴图》D龙门石窟佛像

C 76、“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东晋时某一艺术家的作品的赞誉,其代表作是:

A <洛神赋图> B 《女史箴图》C 《兰亭序》D《神灭论》

77、南北朝时期开凿的最著名的两大石窟群是山西省的云冈石窟和河南省的龙门石窟。

78、魏晋南北朝时,著名画家很多以东晋时期的顾恺之为最著名,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

和《洛神赋图》。

79、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他被后人誉为“书圣”。

C 80、世界上最古老且一直使用的文字是:A 波斯文 B 罗马文字C 汉字D 古代埃及文字

A 81、大篆形成于:A 西周 B 春秋 C 秦D 西汉

B 82、针灸治疗方法大约起源于在:A 旧石器时代B 新石器时代C 青铜时代D 铁器时代

A 83、中国针灸治疗法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和中亚各国是在:

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

B 84、针灸逐渐称为一项专门的治疗方法是在:A 商代B 周代C 秦代D 宋代
C 85、汉字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是在:A 西汉 B 东汉 C 魏晋 D 南北朝

A 86、下列关于古代汉字演变的图示正确的是:

A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B 大篆---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C 甲骨文---小篆----大篆----楷书---隶书 D 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甲骨文

87、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是成书于东汉的 《神农本草经》。

88、汉代著名的医学家有西汉的淳于意、东汉的华佗和张仲景。

89、秦汉两个统一国家的建立,直接促使汉族的形成。到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

的高潮,为以后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9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①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就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②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占有重要地位。

91、简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原因: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②北方农民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给江南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9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②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砸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①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鲜卑语,禁止使用汉语。③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④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又姓拓跋改为姓元。 ⑤鼓励鲜卑贵族于汉族贵族联姻⑥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⑦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①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②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93、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进步的 。②改革是将本民族落后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习惯或制度废除,学习先进的文化,促进了本民族的发展。③孝文帝时一个开明的君主,是改革家。④改革为隋唐的统一和繁荣创造了一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