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经》的《国风·郑风》中,收录了一首名为《子衿》的诗篇,其原文描绘了一段深情的等待与期盼。诗中女子用青青的衣襟和衣佩象征着恋人的形象,她内心深处的思念如同悠悠的思绪,即使自己不能前去,也期望恋人能传递音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表达了她的期待与埋怨。
全诗分为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通过女子的视角,表达了她对恋人的深深思念,而第三章则描绘了她在城楼上焦急等待的情景,"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反映出她因恋人久不出现而产生的强烈情绪,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和夸张修辞,使得诗篇富有艺术感染力。
尽管一些古代学者如孔子和孔颖达对《子衿》的解读有所偏颇,如孔子认为“思无邪”,而孔颖达认为诗篇是对学校衰败的讽刺,但现代学者如朱熹则认为这是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而非道德训诫。因此,《子衿》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心理刻画,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表现恋爱情感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子衿》是《诗经》中的一首,描写渴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