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城镇的条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卢建法同志: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人大、工业园区管委会、镇投资有限公司工作。
陈 泓同志: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负责财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分管财政所。
杭 成同志:负责党群口、精神文明建设、政法、政协、机关行政工作。分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宣传、统战、党政办、工会、共青团、妇联、党校、关工委、扶贫办、政协工作。
刘文光同志:负责人大日常工作。分管老促会工作。
陈国新同志:负责政法、综治、司法、信访、村镇规划建设、集镇管理、交通道路、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工作,协助镇长分管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分管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建管所、交管所、土管所、城管执法中队、环卫所、外来人口服务中心、联防大队、自来水厂、公交公司。联系用电所、房管所。
张建平同志:负责服务业、劳动和社会养老保险、民政、老龄、教育、体育、物价、武装、人防工作,协助招商引资工作。分管三产办、劳动和社会养老保险所、民政办、教育办、中学、小学、成教、市管办、火车站、供销社、老龄会、敬老院、居委、安息堂。联系邮政支局、电信支局。
吴树坚同志:负责工业、外经贸、安全生产、环保、科技、金融管理、招商引资、技术监督、统计、信息化工作,协助镇长分管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分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外经办、科技办、统计办、环保所、安监所。联系国税所、地税所、工商所、农行、中行、农村商业银行。
吴卓平同志:负责农林、水利农机、多种经营、绿化、卫生、计划生育工作。分管农业服务中心、水利办、农机站、堤管会、粮管所、兽医站、食品站、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绿化办、屠宰办、卫生办、农村医疗保险办公室、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唐建荣同志:分管纪检、监察工作。
吴燕萍同志:分管组织人事、人才服务、老干部工作。
陈建国同志:分管宣传、统战、政协工作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对台、民族、宗教、工会、文化、广电工作。分管文化服务中心、广电中心、商会。
孙 健同志:分管民兵、武装、国防教育、人防工作。分管武装部。
朱志法同志:分管镇志修编工作,协助党群口工作。
葛燕峰同志:主持外经办工作,协助分管招商引资工作。 月城文化源渊流长,深淀厚积,素称文化礼仪之帮。唐宋时代,就有邑人描写月城风土人情的诗词流传。自元代始,文人学士辈出,诗文著作繁荣。元张庸创作的《江口晚发》、《踏车谣》等诗歌,深刻反映月城圩区百姓生活,脍炙人口,流传至今。明严本,官至大理寺正,著有《律疑详解》40卷、《刑统辑义》20卷、坦庵诗文集等,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颇负盛名的律法专家。明、清时代是月城古体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以黄道(字吉甫)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有数十位之多,著有《黄吉甫诗草》等传世之作数百篇,其中入录《江上诗抄》200余首。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庠生丁宝义,以书法见长,有“字盖八县”之称,墨迹遍布常州府群县之庵观庙宇。光绪三十九年,在月城桥下塘宅内创办梦松学馆,后又办萃秀学堂,造福桑梓。著有梦松馆制艺竹垞砚斋文稿、自宁诗抄等。创刊月城杂志,开江阴县之先河。民国时期,白话诗文流行,民间创作歌谣较多,口头流传甚广。
月城民众历来喜爱文艺,古时已有“社日演戏,敬神娱人,相沿成俗”之说。明代诗人季科诗《夏日过黄桥》云:浅浦芦花出蔡庄,石梁潮长木兰轻,一番凉雨钓丝乱,何处晚风渔笛情。云外水庄刚十里,渡头灯火欲初更,榜人不睡算程到,自唱楚歌摇明月。由此可见,爱好文艺是月城的民风特色。清乾隆五年(1740年)建白马庙戏楼,每年农历7月15日必演“青苗戏”京剧3台。月城桥城隍庙、蔡庄城隍庙、双泾尚书庙、秦望山净渡寺等庙会日,皆有京戏演出,乡里民众,扶老携幼,蜂拥而至,观者如潮。每演出,台上台下,同气相应,观众耳熟能详,随声附唱。民国期间,地方戏“滩簧”盛行,孕育出卜生泉、唐同庆、顾良宝、顾大南、曹宝琴、唐志文、刘海荣等一批各具表演特色的地方艺人。同时衍生出西湖、胥林、?里等“乐师班”。此外,山歌、唱春、宣卷、“小热昏”、龙灯、高跷、风筝等文艺活动,深得群众喜爱,历久不衰。
解放后,文化艺术有更大发展。文艺创作走向大众化,表现形式亦呈多元化。50年代,反映劳动人民新生活、社会新变化的新民歌兴起。60~70年代,月城文艺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故事、戏曲、小品、书法、美术等领域,郭宁、周华元、杨德生等一批青年文艺创作者脱颖而出,发表或出版了小说《组织委员》、《阿立头种瓜》、故事《淑英开票》、小戏《一担乱柴》等多部优秀作品。80年代,月城乡人民政府制定文艺创作、表演奖励办法,文艺创作进入量多质高的辉煌时期。至2002年,在各级各类刊物、出版社发表出版文艺作品126部(篇)。文化站、图书馆、影剧院、书场等都先后改建或重建,内部设施不断更新、完善。90年代,新建歌舞厅、镇老年文体活动中心和老干部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现代文化设施,2000年建成全国首家乡镇盆景博物馆,为丰富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条件。在长期浓郁的文化氛围薰陶下,月城镇(小乡)文工团、月城公社文工团、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月城业余锡剧团、秦望山艺术团、月城镇卧龙艺术团、“小戏之乡”—月城锡剧团以及嫦娥音舞队、吴刚锡剧演唱组、桂花秧歌队、小白兔少儿艺术团等业余文艺表演团队先后诞生。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这些业余演出团体,把握时代特点,紧贴生活实际,排练演出了大量经典古装戏、现代戏、“革命样板戏”和小品、说唱、舞蹈等节目。在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汇演或大奖赛中,先后获江阴市(县)奖432项,无锡市、苏州专区奖13项,江苏省奖7项,全国奖4项,影响深远。同时造就了以庄铁声、张斌龙、刘卫星、陈金潮、袁彩凤、徐亚萍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创作和演艺人才,其中有50余人入选国家专职机构,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和表演艺术,各有成就,部分成为领导或著名作家、演员。1994年9月,无锡市文化局、文联命名月城镇为“小戏之镇”。1996年8月,江苏省文化厅命名月城镇为“民间艺术之乡”,并授“民间艺术之乡”铜匾。2000年5月,月城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小戏)”,并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小戏)”铜匾。
月城人有热爱体育运动的优良传统。自明清至民国,民间武术广为流传。解放后,贯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群众体育迅速兴起。篮球、乒乓球、棋类、信鸽等体育活动在群众中日益广泛,各村纷纷成立篮球队。80年代初,社队企业兴办体育事业,群众体育运动活跃。1987年成立篮球、乒乓球、棋类协会,1988年成立信鸽协会。此后,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体育先进集体和优秀运动员。月城中心小学成为江苏省乒乓球传统学校和江阴市象棋布局学校,并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李红英、郑玲莉、孙婷、顾上杲、姚力、黄芳、承海鸿等运动员多次在省乃至全国各类比赛中夺冠或获奖。1971年至2002年,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获江阴市(县)奖115次,无锡市奖27次,江苏省奖21次,全国奖6次。1996年,月城镇获“无锡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示范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等称号。1997年获江苏省“十大”体育名镇称号。 月城工业始于手工业。明清时期,土布、酱园、糟坊、染坊、铁铺和竹、木器等手工业作坊较多。民国4年顾友良创办元纶布厂,7年庄月如开设同泰碾米厂,成为境内最早的近代工业。
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工业,积极扶持手工业生产。1952年成立月城采石互助组。1956年建立江阴采石公司秦望山采矿场。同年,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月城和黄桥两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8月,江阴采石公司秦望山采石场改为月城乡秦望山采矿场,是月城最早的乡办工业企业。1958年秋,在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中,公社自力更生、土法上马,按照“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办厂方针,先后创办了建材厂(砖瓦)、化工厂(土化肥、土农药)、饴糖厂、玩具厂、农具修配厂、缝纫加工厂、耐火砖厂、陶土厂、石英厂、食品加工厂等19家企业,但大多数设备简陋,经济效益低下。1961年,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大部分下马,仅存采矿厂、农具厂、玩具厂、粮饲加工厂等4家企业。1965年,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并发展,工业走出低谷,开始回升。70年代,突破“一围绕、三就地”(围绕农业办工业,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办工业的旧理念,发展“两头在外”的小五金、小纺织、小化工、小塑料等加工业。公社先后创办水泥厂、玻璃钢船厂、五金铸造厂等,各大队都办起小工厂。1978年,全公社工业产值1119.5万元,利润293万元,建材工业分别占50%和5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社队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月城人发扬“吃尽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走访千门万户,说尽千言万语”的“四千四万”精神办工业,形成老厂办新厂,大厂带小厂,一厂变多厂的裂变式发展态势。建材工业快速发展。秦望山麓办起多家采矿厂、轧石厂,社、队办采矿企业增至10家。公社又先后投资创办针织厂、电梯厂、毛纺厂、金银丝厂。1984年,新增秦望山轧钢厂、商标印制厂等企业。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发展横向联合,以工贸联合、厂厂联合、厂校联合等形式壮大自己。万云牌高纯铝线,秦望山牌水泥等3只产品获国家部级优质产品称号,另有7只产品获江苏省优质产品称号。1986年,全乡工业产值破亿元大关,达10094万元,比1978年增长9倍。1988年下半年起至1991年国民经济“治理整顿”,月城企业经受严峻考验,稳步走上健康发展道路。199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31563万元,形成机械、冶金、彩印、纺织、化工、建材、电子等支柱产业。1992年起,在“三有利”(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精神鼓舞下,月城工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1994年,企业实行改组、改制、改造,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兴办合资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公司8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5家,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结,向规模企业聚合。199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20.18亿元,是1991年的6.4倍,年均递增60%。1996年后,工业经济加快经营方式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移,企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7年,国家农业部、统计局和省统计局划型认定,月城镇乡镇企业有大一型企业1家、大二型企业2家、中一型企业2家、中二型企业1家。至2002年,工业经济通过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改革,基本形成投资主体和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新格局,并致力于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构筑冶金、化工、车辆配件、玻璃钢船艇、彩色印刷包装装潢、机械制造等高地,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月城商业起步较早。明嘉靖年间,月城桥已有商业街。清末民初,月城商业贸易逐渐繁荣,日寇侵占时,横遭摧残,货源枯竭,市场萧条。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因通货膨胀而低迷不振。解放后,政府鼓励和保护私营商业发展,月城商业渐显起色。1956年基本完成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后,进行了一系列商业体制改革,国营大集体商业扩大了自主权,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得到迅速发展,贸易集市悄然兴起。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使工农产品购销日益扩大,地区、企业、城乡间的横向经济联合蓬勃发展,形成了多种经济形式、多种流通渠道的开放的社会主义商品市场。1982年建成主要商业街卧龙大街。1992年后,又陆续建成人民路、团结路、红旗路、卧龙北街、月城东路,路边高楼林立,渐成商业街区。1999年新建月城农贸市场,拓建塘泾浜路,又形成新的商业区。至2002年,全镇商业网点1021个,千人拥有商业网点24个,商品零售总额21386万元,比1992年2837万元增长6.5倍,年均递增22.4%。全镇物资经济协作活跃,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玻璃钢制品、文教用品、金属制品、化工产品、缝纫线类家庭用品、服装、塑料制品、高纯铝线、汽车附件等9大类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日本、韩国、香港、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2002年外贸供货总值28536.22万元,自营出口额1436.65万美元,外贸生产企业达23家。8米全封闭耐火型玻璃钢救生艇、聚氨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棚顶、H800超厚膜工业地坪涂料、高真空镀铝高纯铝线、160吨橡胶注压硫化成型机等15个产品分别填补了国内或省内空白,畅销国内外。
跨入新世纪,月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月城人民进一步发扬“众志成城,求实攀登”精神,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昂首向前,阔步迈进,一座具有水乡特色、环境优美、工贸发达的现代化城镇,将崛起于太湖之畔、长江之滨,更令世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