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有哪些关于“孝”方面的诗句?

如题所述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在《论语·为政》里有几位弟子向孔子问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游的发问,孔子在这里突出了一个"敬"字,实是精僻。孟子也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色难"是指态度不容易做好。并不是有事子女来做,有好吃的拿给父母吃就尽了孝道。孔子再明确提出在孝顺父母时,还要做得和颜悦色。而不应冷淡的一句"我来"、"吃吧",这个态度问题主要还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是否根于诚笃。明代袁采有言:"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动天地,感鬼神"(《袁氏世范》卷一)。这是反过来的说法。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唯其之忧"这句话的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还是想想你自己生病时,父母那种忧愁,担心的心情吧!"言外之意,溢于言表。还有一种解释为"为人子女者应尽量做到只有在自己生病时才会使父母忧愁,担心。"这句话的深意在于:为人子女者除了因病使父母担忧外,其它的一切不致于犯法,不出去惹事犯法,这才是孝。无可否认,也因为这种孝道的外延,封建统治阶级从维护封建统治和宗法秩序的需要出发,大力提倡和宣传孝道。

自秦代后,"不孝"被定为十恶大罪之一,不肯抚养甚至辱骂殴打父母或祖父母者,都要受训官府严厉处治,甚至处以绞刑和腰斩。从正面来说,就是表彰孝子,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能青史留名;前面说过"孝"本不是儒家专利,而是华夏民族固有的道德传统,所以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标准;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孝经》都不能不读,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孝经》也是《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清代康熙也极力提倡孝道,以便利于三百万人能更好地统治四万万汉人……

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父为子纲"(指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权威),于今已绝对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已可以不必理会这句话,这是因为当时联络多有不便,也是社会生产力限制下的说法;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还有关于"三年之丧"这个问题,四科中十哲之一的宰我就此事曾与孔子讨论过,这位因为白天睡觉而被夫子斥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学生认为,为父母服丧三年时间过长了,一年就可以了。无论三年,还是一年,这显然是一种弊端较多的行孝方式,我们就无须效仿了。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天,无疑均已过时,我们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回答者:戴耳骨的狐狸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13 22:17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复蓼莪思二亲,亲恩天地无比伦。
生我鞠我长育我,出入腹我何艰辛。
为人这子欲报德,吴天于我心罔极。
顺承犹恐莫酬恩,况敢忘恩为悖逆。
此邦由来多孝义,县西元有曾参里。
后来因避大贤名,却易里名为养志。
乃知里有孝顺人,至今名号犹芳芬。
人心天理不相远,前贤孝行胡不遵。
习俗薄恶良可叹,枭獍之徒肆其悍。
不念父母劬劳恩,悖德悖礼如习惯。
在汝当为反哺乌,汝乃叱之若狗奴。
在汝当为羊跽乳,汝乃詈之如赫鼠。
此事虽云未必然,我乃闻之毛发寒。
一朝引咎深自责,由我教化有未格。
思昔曾为贵乡令,见人母子偶相竞。
令因涕出受孝经,母子翻然起新敬。
余今告汝以因缘,汝宜悉把旧恶悛。
从前果报言难尽,孝顺之中自有天。
五刑不孝最为大,汝宜猛省听予诲。
官法昭昭在眼前,轻则编置重则配。
假如幸免遭官刑,必有天刑及汝身。
六丁霹历飞雷霆,此时无路可自新。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而养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诗经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
龙旗阳阳,和铃央央。
鞗革有鶬,休有烈光。
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
永言保之,思皇多祜。
烈问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13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在《论语·为政》里有几位弟子向孔子问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游的发问,孔子在这里突出了一个"敬"字,实是精僻。孟子也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色难"是指态度不容易做好。并不是有事子女来做,有好吃的拿给父母吃就尽了孝道。孔子再明确提出在孝顺父母时,还要做得和颜悦色。而不应冷淡的一句"我来"、"吃吧",这个态度问题主要还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是否根于诚笃。明代袁采有言:"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动天地,感鬼神"(《袁氏世范》卷一)。这是反过来的说法。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唯其之忧"这句话的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还是想想你自己生病时,父母那种忧愁,担心的心情吧!"言外之意,溢于言表。还有一种解释为"为人子女者应尽量做到只有在自己生病时才会使父母忧愁,担心。"这句话的深意在于:为人子女者除了因病使父母担忧外,其它的一切不致于犯法,不出去惹事犯法,这才是孝。无可否认,也因为这种孝道的外延,封建统治阶级从维护封建统治和宗法秩序的需要出发,大力提倡和宣传孝道。

自秦代后,"不孝"被定为十恶大罪之一,不肯抚养甚至辱骂殴打父母或祖父母者,都要受训官府严厉处治,甚至处以绞刑和腰斩。从正面来说,就是表彰孝子,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能青史留名;前面说过"孝"本不是儒家专利,而是华夏民族固有的道德传统,所以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标准;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孝经》都不能不读,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孝经》也是《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清代康熙也极力提倡孝道,以便利于三百万人能更好地统治四万万汉人……

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父为子纲"(指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权威),于今已绝对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已可以不必理会这句话,这是因为当时联络多有不便,也是社会生产力限制下的说法;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还有关于"三年之丧"这个问题,四科中十哲之一的宰我就此事曾与孔子讨论过,这位因为白天睡觉而被夫子斥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学生认为,为父母服丧三年时间过长了,一年就可以了。无论三年,还是一年,这显然是一种弊端较多的行孝方式,我们就无须效仿了。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天,无疑均已过时,我们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2-13
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复蓼莪思二亲,亲恩天地无比伦。
生我鞠我长育我,出入腹我何艰辛。
为人这子欲报德,吴天于我心罔极。
顺承犹恐莫酬恩,况敢忘恩为悖逆。
此邦由来多孝义,县西元有曾参里。
后来因避大贤名,却易里名为养志。
乃知里有孝顺人,至今名号犹芳芬。
人心天理不相远,前贤孝行胡不遵。
习俗薄恶良可叹,枭獍之徒肆其悍。
不念父母劬劳恩,悖德悖礼如习惯。
在汝当为反哺乌,汝乃叱之若狗奴。
在汝当为羊跽乳,汝乃詈之如赫鼠。
此事虽云未必然,我乃闻之毛发寒。
一朝引咎深自责,由我教化有未格。
思昔曾为贵乡令,见人母子偶相竞。
令因涕出受孝经,母子翻然起新敬。
余今告汝以因缘,汝宜悉把旧恶悛。
从前果报言难尽,孝顺之中自有天。
五刑不孝最为大,汝宜猛省听予诲。
官法昭昭在眼前,轻则编置重则配。
假如幸免遭官刑,必有天刑及汝身。
六丁霹历飞雷霆,此时无路可自新。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而养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诗经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
龙旗阳阳,和铃央央。
鞗革有鶬,休有烈光。
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
永言保之,思皇多祜。
烈问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第3个回答  2007-02-13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第4个回答  2007-02-13
游子吟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