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

如题所述

1939年春末,端木蕻良在重庆北碚夏坝的复旦大学教书。他同他的东北老乡、名声十分响亮的妻子作家萧红,每天傍晚沿嘉陵江边散步,见悠悠江流思乡之情涌起,提笔写道:“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 ”,这一切的悲情都是因为日寇的铁蹄,山河破碎,流亡的苦难,国恨家仇,一股脑儿热血激荡胸间,诗人继写道:“我必须回到我的故乡…… 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散文诗《嘉陵江上》由此诞生。
时年贺绿汀39岁,早在1937年他便参加革命,从此广泛接触大众革命.创作也开始变得成熟,创作了多首抗日救亡歌曲。在拿到这首散文诗后他开始尝试多种谱曲方法,均不理想。最后,他背熟歌词,独自徘徊在长江边上,反复轻声朗诵,终于抑扬顿挫的语势中摸索到相应的旋律,写出了这首接近于歌剧咏叹调的独唱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