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是指农历每月的哪一天?

是最后一天吗?

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古人把每月的最后一天叫做晦日。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游玩、宴饮,故写晦日宴游的诗很多,而且尤以写正月晦日的居多,且往往表现出冬末春初特有的景色和心情。

如盛唐名臣张说的《晦日》诗云:“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衣。道傍花欲合,枝上鸟犹稀。共忆浮名晚,无人不醉归。寄书题此日,雁过洛阳飞。”着一“浅”字,早春气象跃然纸上。

而唐肃宗时严维的《晦日宴游》则是这样写的:“晦日湔裾俗,春楼致酒时。出山还已醉,谢客旧能诗。溪柳薰晴浅,岩花待闰迟。为邦久无事,比屋日熙熙。”

扩展资料:

唐代的晦日已成为重要节日。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九月诏说:“今方隅无事、烝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宜任文武官僚选胜地追赏为乐。”(《旧唐书·德宗纪下》)把正月晦日作春游的节日提倡,德宗向官员赐钱,并“永为常式”。

唐人重视晦日,有大量诗歌描写它。《晦日高文学置酒外事》的组诗中,诗人郎余令有“三春休晦节,九谷泛年华”;解琬有“欢娱屡晦节,酩酊来还家”;宋之问的《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有“晦节高楼望,山川一半春”等诗句讴歌春游、泛舟、聚欢的情形。

唐代晦日仍有祓禊活动。沈俭期《晦日浐水侍宴应制》诗说:“素浐接宸居,青门盛祓除。”讲长安东门外浐水边的祓除活动。张说《晦日》诗有“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jiān)衣”;严维的《晦日宴游》有“晦日湔裾俗,春楼置酒时”的诗句,反映了水中洗裙的习俗。

唐代还具有祓除意义的陆上晦日送穷活动。这在唐诗中也有所反映,李郢《正月晦日书事》有“盐米妻儿夜送穷”之句。特别是姚合有专门歌咏送穷的诗歌《晦日送穷》:“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沥酒当是送穷的习俗。

明清时期破五的送穷风俗承继了唐宋晦日送穷传统。由于唐代以中和节取代晦日节,晦日节遂衰落,其中送穷风俗逐渐移向正月初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晦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阴历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叫"既望",月末一天称"晦"

每季度的三个月常按孟、仲、季的顺序来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5-12-19
月末的最后一天叫“晦”。
第3个回答  2005-12-16
是没有月亮的日子,初一、初二
第4个回答  2005-12-19
月末的最后一天叫“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