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制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

如题所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除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外,关键还在于它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正是这种中国特色,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和鲜活的生命力.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要求,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自身作用、实现其自身发展.由于各个国家的现实国情、历史文化和发展程度各有不同,因此各国必须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正像邓小平所说 :“我们多次重申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 ,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发展道路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首先在于它选择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就是经济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政治上的共产党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文化上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其实,上述认识只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当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的就是这种模式的社会主义,由于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在很长时间内是唯一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所以苏联模式后来便被理想化、模式化,成为全世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学习的榜样.直到 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以后,人们才发现,原来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并不如宣传的那样完美,在体制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明显的缺陷.邓小平正是在总结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选择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第二,发展阶段方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另一个鲜明“特色”.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个科学定位.马克思曾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列宁也曾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新社会的初级形式”,毛泽东曾经把社会主义区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邓小平则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情况下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国制定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防止“左”的或右的思潮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置于现实基础之上.
  第三,经济制度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体现了自身的鲜明“特色”.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就是由全民所有制 (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所组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建国后前三十年的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类似苏联模式的.实践证明,单一的和过分超前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模式是不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第四,经济体制方面的“中国特色”.在探索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同时,我们党还在经济运行体制方面作出了重要选择.根据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体制只能是计划经济.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我国经济体制基本上是按这种传统模式运行的.我们决不能否认,当年的计划经济模式在集中有限的国力完成重大建设项目上,确实显示过巨大的威力、发挥过巨大作用.苏联凭借不到三个五年计划时间内建立起来的强大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横扫欧洲无敌手的希特勒法西斯军队.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短短五年时间内就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计划经济还曾使苏联和我国有效避免过西方国家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正是计划经济的这些优越性,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长期把它视之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计划经济的弊端越来越开始明显暴露出来.邓小平正是适应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运行新体制.从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破天荒的创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色”.
  第五,政治制度方面的“中国特色”.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确立的关于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原则要求,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也进行了不懈探索.一是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结合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保证;二是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三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这种政治制度“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政治制度的优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六,文化制度方面的“中国特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我们党逐步探索和总结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些基本规律和重要途径,从而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和新高度.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全体社会成员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三是建设和谐文化.通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除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外,关键还在于它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正是这种中国特色,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和鲜活的生命力。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要求,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自身作用、实现其自身发展。由于各个国家的现实国情、历史文化和发展程度各有不同,因此各国必须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正像邓小平所说 :“我们多次重申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 ,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发展道路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首先在于它选择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就是经济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政治上的共产党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文化上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其实,上述认识只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当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的就是这种模式的社会主义,由于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在很长时间内是唯一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所以苏联模式后来便被理想化、模式化,成为全世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学习的榜样。直到 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以后,人们才发现,原来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并不如宣传的那样完美,在体制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明显的缺陷。邓小平正是在总结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选择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第二,发展阶段方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另一个鲜明“特色”。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个科学定位。马克思曾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列宁也曾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新社会的初级形式”,毛泽东曾经把社会主义区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邓小平则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情况下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国制定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防止“左”的或右的思潮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置于现实基础之上。

  第三,经济制度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体现了自身的鲜明“特色”。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就是由全民所有制 (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所组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建国后前三十年的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类似苏联模式的。实践证明,单一的和过分超前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模式是不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第四,经济体制方面的“中国特色”。在探索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同时,我们党还在经济运行体制方面作出了重要选择。根据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体制只能是计划经济。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我国经济体制基本上是按这种传统模式运行的。我们决不能否认,当年的计划经济模式在集中有限的国力完成重大建设项目上,确实显示过巨大的威力、发挥过巨大作用。苏联凭借不到三个五年计划时间内建立起来的强大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横扫欧洲无敌手的希特勒法西斯军队。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短短五年时间内就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计划经济还曾使苏联和我国有效避免过西方国家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正是计划经济的这些优越性,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长期把它视之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计划经济的弊端越来越开始明显暴露出来。邓小平正是适应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运行新体制。从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破天荒的创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色”。

  第五,政治制度方面的“中国特色”。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确立的关于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原则要求,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也进行了不懈探索。一是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结合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保证;二是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三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这种政治制度“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政治制度的优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六,文化制度方面的“中国特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我们党逐步探索和总结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些基本规律和重要途径,从而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和新高度。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全体社会成员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三是建设和谐文化。通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