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被割让历史,回归历程,回归之后的繁荣景象

如题所述

割让历史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

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回归历程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回归后

1997年9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香港举行。这次年会是香港回归祖国后承办的首个大型国际会议,也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年会。

2004年6月初,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举行,内地9省区和港澳特区“9+2”区域经济合作正式登场。

2005年9月,香港迪士尼乐园开业迎客,这是全球第5个迪斯尼乐园。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在香港成功举办。2009年12月,第五届东亚运动会在香港举行,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首次承办国际性综合赛事。

2011年3月,中央公布“十二五”规划纲要,港澳部分首次单独成章。纲要指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成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扩展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香港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三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1.学生曾在三年级学过《“东方之珠”》,对香港有所了解,结合本组训练重点,课前要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可通过师生交谈引导学生从“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也可分小组合作搜集资料,每人或每个小组依自身情况搜集其中的一类资料。教师准备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等相关资料的课件。
2.要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透过这些诗句,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等溢于言表。
3、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第三节作者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影视资料,情感体验:香港回来了,流浪百年的游于回来了。面对着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四、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五、教学过程
(—)谈话交流:同学们,请回想一下我们三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它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香港是东方的明珠)

出示课件:香港风光图片及中国地图,了解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曾经隶属于广东省。

然而它却曾经被帝国主义列强占据了长达150年之久。这是为什么呢?你们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吗?

(二)展示资料

1、 割让历史:出示课件:三个不平等条约。

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英国的殖民统治,给香港人民留下了数不清的苦难与屈辱。

2、殖民统治下的香港

n 英国管治香港之初,当地商人(几乎全是洋商)主要从事的经济活动有两项:一是肮脏的鸦片贸易,二是残酷的华工贩运。史书的记载令人触目惊心:19世纪下半叶,经香港输往中国内地的鸦片,每年达数万箱之多,高峰时一年达7万箱;从香港贩运往世界各地的华工,每年达几万人,累计超过200万人。

港英政府早期实行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政策,英国人几乎占据香港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香港华人,在政治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经济上备受排挤、压榨。华人不许涉足高级酒店和私人会所,甚至禁止在山顶一带的洋人住宅区度宿。有些法例甚至规定,华人无通行证晚间不准出门,不得举行或参加公共集会。英国人在各主要经济领域享有经济特权,华人的经济利益却得不到保障。早期华人一般只能从事低下的工作,即使在后来,华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也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和代价。在种族歧视政策下,香港华人承受着痛苦和牺牲,并没有机会去发挥他们的干劲和才华。

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吗?

是啊,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与心头之恨。每一个中国人都痛恨列强的霸权主义,都反对这三个不平等条约,都希望中国早日强大,夺回香港,洗刷屈辱。

3、回归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坚持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而奋斗.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构想。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与1997年7月1日归还中国,并设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保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50年不变。区花是紫荆花,行政长官是董建华先生。

(三)、导入新课
公元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会展中心五楼大会堂。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一个半世纪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一刻的激情吧!。

(四)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诗歌,想想“最后一分钟”指的是什么时候?文中4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读后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指名说

对中国人民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由紫荆花绽开的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因为,从这一刻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它象征着百年国耻,一朝得雪。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五)体会诗歌内容。
1、指名读第1小节,读后评价。

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扣问”怎样理解?

事实上香港就是中国离散多年的亲人,如今骨肉即将团聚。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板书:急切盼望)试着读出这种情感.

2、小组合作学习第2、3节,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想一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

2)“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

3)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板书:自豪、激动、喜悦.)从哪些诗句中体现出来的?有感情地读读.

3、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第一朵紫荆”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美好祝愿

指名读,感受。

(六)总结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3、情感体验:香港回来了,流浪百年的游于回来了。面对着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0-12-12 13:08

的撒旦
回答者: a99195060421 | 一级 | 2010-12-12 17:09

屈辱的历史
一、鸦片战争
英国对中国这块肥肉,早已垂涎三尺。1773年,英国开始对华进行鸦片贸易,是最大的鸦片贩子。英国鸦片贩子源源不断地把鸦片输入中国,顿使中国陷入灾难深重的泥潭之中白银从中国滚滚流出,使清政府的财政发生严重危机,白银外流的结果更引起民不聊生。工商业普遍萧条和衰落,鸦片烟毒已在中国泛滥,对此,当时爱国者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就愤怒地说;"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1839年虎门销烟
由英国对华掠夺而酿成的鸦片浓烟滚滚,直接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这时,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代表的"严禁派"(禁烟派)挥起中华之剑,对英国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领导了震撼世界的禁烟运动。1839年3月,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查办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来到广州附近的虎门海滩,下令把已缴获的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壮举受到世界上一切主持正义的人士的支持,如一位英国人在他所撰写的《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书中,就指责英国商人的"鸦片贸易给英国国旗带来了莫大的侮辱",而英国的鸦片贩子和工业资本家不甘失败,加紧活动,催促英国政府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6月,由540门大炮装备起来的48艘舰船,乘载着4000名士兵组成的"远征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了珠江口。于是,这场由英国资产阶级蓄谋已久的、目的在于打开中国门户,谋取英国在中国的最大得益的鸦片战争,终于爆发了。7月6日攻克舟山群岛的主要城市定海。再北犯大沽,道光皇帝派出怯弱无能的官僚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议和,并同时把林则徐职查办清政府的惊恐与无能,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1841年1月,英军以武力强占香港岛,2月攻占虎门,5月进犯广州。1842年,英国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淞、镇江。同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二、香港的割让
英国根据《南京条约》占领了我国领土香港岛。英国强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英国的目的是企图在军事上和经济控制中国。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火烧园明圆。清政府又被迫接受侵略者的全部要求,于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就这样,英国占领了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的土地,以及位于九龙半岛西部的一个大岛屿昂船洲。这使英国所取得的香港这一侵华基地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加强。
英国侵占九龙半岛南部后,不久又图谋占领整个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和水域。1898年6月9日,清政府总理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根据该约,清政府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岛屿,租给英国,租期99年。这块租给英国的土地后来被称为香港新界。致此,英国通过刺刀、洋枪与大炮的野蛮征服,实现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
三、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建立港英政府,是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一环1843年6月26日,英国利用《南京条约》换文生效的时机宣布香港为英国"直辖殖民地",派璞鼎查为首届香港总督。港英政府遂告成立。
香港总督,又称港督,是港英政府中担负最高首长职责的人。按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诰》的规定,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统治者,香港总督是英皇的全权代表。港督之下设立四个系统,构成港英统治政权:(1)咨询性质的行政局和立法局,(2)以布政司为首的行政机构,(3)以首席按察司为首的司法机构,(4)受命于英国国防部的驻港英军。此外,还设立一个"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行政局和立法局是辅助港督行使职权的两个重要机构。港英政府中的主要官员,还包括:布政司、财政司和律政司等。驻港英军,是英国维护对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英国自强占香港以来,在香港一直保持着一支数量相对稳定的军队,约有一万人,包括陆、海、空三个军种。源于英国的法律与司法体制,是英国对香港实施管治的重要手段。英国除了从政治上实行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外,还从经济上确保英资财团在香港的特权地位。英资财团是指以香港为基地的英国资本财团,主要有汇丰财团、太古财团、怡和财团等。英资财团大都创业早,长期插足香港经济,与港英政府关系密切,对港英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依仗港府的支持,控制着香港的经济命脉。如英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拥有发行港币的特权;英国大东电报局通过它附属的香港大东电报和香港电话公司,独占了香港对外通讯和全市电话、电讯服务;英资的地产公司拥有香港大批地产物业等。这正如香港民间所说的:"实际统治香港的是马会、怡和、汇丰和港督府。"英国的殖民统治,使整个香港社会充满着殖民主义的色彩。
四、二战时日本占领香港
沦陷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香港地区呈现出和平安闲的气氛。电影院场场满座,酒巴间坐满了客人,舞场里不断传出爵士音乐,年青人成群结队地到新界农村郊游。还不足三个星期,圣诞节就要到了。只是在前两、三天香港政府举行过几次开玩笑般的防空演习。谁知在第二天的早晨,竟听到了隆隆的飞机轰鸣声,猛烈的炸弹爆炸声和高射炮还击声。人们预想不到的香港战役开始了。在战斗机的掩护下,三十六架日军轻型轰炸机空袭了启德机场、九龙水上飞机停泊等处。机场附近的一些民房也被炸弹击中。就在同一天,日本还袭击了美国海空军事基地珍珠港等地。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12月8日,在空袭启德机场等地的同时,日本陆军兵分四路,越过深圳河进攻新界。在垃圾湾防线,大部分地段英军略作抵抗就纷纷后撤。仅在城门水塘西南的黄金山阵地战斗比较激烈,双方展开了肉搏战,英格兰步兵营营长阵启亡。终因双方力量众寡悬殊,英军司令马尔比少将决定放弃九龙,命令"半岛旅"撤回香港岛。九龙之战只进行了五天到12日夜晚,整个九龙半岛都被日本侵略军占领。
12日晚,英日双方隔着维多利亚港海面互相炮轰。第二天上午,一艘插着白旗的小艇,由九龙油麻地码头向香港岛驶来。艇上载有日军劝降使者多田中佐,还有被挟持的香港总督私人秘书李夫人等。英军拒绝了日军的招降。17日,日军再次派人乘两艘小艇过海劝降。香港总督扬慕琦再次拒绝,并且警告日方,如果再有"和平使者"过海,香港将不客气地开枪射击了。
18日午夜,日军乘坐汽艇、橡皮舟等百余艘,对港岛北岸强行正面登陆。他们登陆。他们登陆后,曾在黄泥涌与英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日军若松大队长受重伤,英军西部旅司令约翰罗臣(加拿大大人)阵亡。结果英军败退,防守港岛的东部旅与西部旅,联系被切断。日军还占领了黄泥涌贮水池,切断了英军水源。英军曾在局部所剩无几英军司令认为再也无法继续抵抗,在与港督商议后,决定无条件投降。25日晚,东线、西线的英军相继挂起白旗。至此,历时十八天的香港战役,以日军占领整个香港地区英军彻底失败而告终。
12月25日是圣诞节。当天傍晚,一辆挂着白旗的汽车由中环开向跑马地日军司令部。香港总督扬慕琦与日军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他本人做了日军的阶下囚这天晚上,绝大部分香港居民都躲藏在黑暗的房屋或防空洞里。往日灯火辉煌的"不夜城"变成了血雨腥风的恐怖世界,整个香港地区完全陷入了日本侵略军的魔掌所以人们称这一天为"黑色的圣诞节"。
暴行
日军入城后,大肆抢掠,强奸妇女和杀害无辜居民的暴行屡屡发生。日军的安民布告上虚伪地宣称:"保护华人财产,香港战争是对付白种人的战争。"但仍然有许多华人的店铺被封了门,特别是那些大的铺店,如先施、永安、大新等国货公司、五金行、汽车行等。被查封的公司企业门口多半钉上写有"军搜集部管理"字样的木牌,银行、当铺门口则钉有"金融班管理"的木牌。大家都明白:"管理"只不过是攫取的别名。日军将香港的九十五万担存米,抢走八十万担充作军粮,造成香港严重的粮荒。
《香港沦陷记--十八天的战争》一书曾记述了日军明火执杖进行抢劫的情景:"日本军队在海军船坞附近,他们正在整理一捆一捆的猎得物,那些都是用麻袋扎起来的,堆满了一个空地。在麻袋上面,有一个敌兵在结着小小的标签,上面写的是:'神户……'猎得物聚集了以后,卡车就将它带到西环的码头去,放入了大轮船里,这些轮船就一直驶回到日本。""我曾经在一个很大的单车行(自行车)门口,呆看了多时,一辆汽车放在门口,几个日本兵指挥着苦力,把簇新的单车,从里面一辆一辆地背出来,搬上了汽车,……又一刻,又是一辆卡车……于是簇新的单车,又从里面一辆一辆的搬出来。""老板也和我一样,作为一个旁观者闲着,似乎这些东西本来就不属于他一样,……"(唐海:《香港沦陷记----十八天的战争》第95-96页)
除了抢劫财物,半夜里许多喝醉了酒的日本兵还经常四出寻找妇女。妇女们躲藏在各处。不少妇女遭到凌辱,甚至有被几个敌兵轮奸的。在日军举行"入城式"后的那些夜晚,许多妇女吓得在三、四层楼的房顶上乱跑,瓦片被踏得发出破裂的声响。当时有些妇女说,他们不怕炸弹和机关枪,因为碰上了它,干脆死掉就是了。他们最怕的是敌兵的电筒和使人胆寒敲门声。
日本侵略军还滥杀无辜居民,视中国人的生命如草芥。在离跑马地不远的蓝塘道,一户居民全家八口皆被杀害。在皇后大道西,一名老年妇女,因为听不民懂日语想通过岗哨东行,被日军当场开枪打死。在湾,一名青年不小心闯入了所谓军事区域,日本兵上来就是一刺刀,将他杀害。在深水元州街,一名妇女身上背小孩上街买菜,回来时赶上戒严,眼睁睁看着自己信的楼宇,无法走过去。她的长子约八、九岁,想横穿马路迎接妈妈。这名妇女,摇手示意,不让儿子过来。不料母子三人竟都被日军开枪杀害。……
在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三年多的时间内,香港广大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蒙受了巨大的苦难。日本侵略军强迫居民使用军用手票。起初军票对港币的比率,定为一比二。到1942年10月,改为一比四。到1943年6月31日则宣布禁用港币,居民必须在限期内到台湾银行兑换军票,违者杀无赦。这是在进行公开的金融掠夺。在日本统治初期,居民每人每天只领到六两四钱配给米,仅能勉强糊口。到了战争中期,粮食发生恐慌,日本侵略者便改变配给制度,只配给为敌人服务的公务人员。结果造成米价飞涨,每斤由数无涨到二百多元,居民饿死者不计其数,饿殍道,目不忍睹。
日军还随意拆毁古迹、拆迁民房。他们拆毁了九龙寨城的城墙,炸毁了象征民族精神的宋王台。1942年8月日军想在香港设立慰安所(军妓住所)五百家,地点选在湾仔大佛口附近的洛克道。日军六十八大队队长中川金光亲自出马,指挥大批士兵,突然封锁洛克道,西至军器厂街口起,东至勋宁道止,加上铁丝网。凶神恶煞般的日本兵配上刺刀,限令住户在三天之内,全数搬出,不得留下一人。居民们被迫在风雨之中扶老携幼搬往他处甚至露宿街头。这就是日本侵略军制造的洛克道事件。实际上慰安所用不了这么多房屋,日军便把这一地区变成了他们的娱乐区。除了慰安所,还设立了吃茶店、酒巴和菜馆。该处就是后来湾仔的酒巴区。
在日本统治期间,香港百业凋零,唯有赌博、吸毒等罪恶的行业得到发展。从最热闹的皇后大道到最偏僻的角落都有赌场。臭名昭著的大赌场有"荣生公司"、"两利公司"等。赌场门口往往是一面日本旗,一条"发财请进"的标语,有人在摇铃,有的还有土娼招待。这就是日军带给香港的"新秩序"。开赌场的多半是与日军相勾结的亡命之徒,有的甚至标出他们过去秘密组织的堂号,如"十八子"、"粤成堂"等。1944年2月,南支派遣军司令田中久一兼任香港总督以后,公开鼓励开赌,抽赌饷充军费,此后赌场林立,更加乌烟瘴气。此外,日军还鼓励吸毒。敌总督部设有贩毒机关---裕祯公司,用飞机从热河运来烟土,并开设售吸所,准许烟民领牌买烟。
参考资料:网站上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1.学生曾在三年级学过《“东方之珠”》,对香港有所了解,结合本组训练重点,课前要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可通过师生交谈引导学生从“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也可分小组合作搜集资料,每人或每个小组依自身情况搜集其中的一类资料。教师准备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等相关资料的课件。
  2.要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透过这些诗句,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等溢于言表。
  3、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第三节作者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影视资料,情感体验:香港回来了,流浪百年的游于回来了。面对着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四、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五、教学过程
  (—)谈话交流:同学们,请回想一下我们三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它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香港是东方的明珠)

  出示课件:香港风光图片及中国地图,了解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曾经隶属于广东省。

  然而它却曾经被帝国主义列强占据了长达150年之久。这是为什么呢?你们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吗?

  (二)展示资料

  1、 割让历史:出示课件:三个不平等条约。

  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英国的殖民统治,给香港人民留下了数不清的苦难与屈辱。

  2、殖民统治下的香港

  n 英国管治香港之初,当地商人(几乎全是洋商)主要从事的经济活动有两项:一是肮脏的鸦片贸易,二是残酷的华工贩运。史书的记载令人触目惊心:19世纪下半叶,经香港输往中国内地的鸦片,每年达数万箱之多,高峰时一年达7万箱;从香港贩运往世界各地的华工,每年达几万人,累计超过200万人。

  港英政府早期实行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政策,英国人几乎占据香港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香港华人,在政治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经济上备受排挤、压榨。华人不许涉足高级酒店和私人会所,甚至禁止在山顶一带的洋人住宅区度宿。有些法例甚至规定,华人无通行证晚间不准出门,不得举行或参加公共集会。英国人在各主要经济领域享有经济特权,华人的经济利益却得不到保障。早期华人一般只能从事低下的工作,即使在后来,华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也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和代价。在种族歧视政策下,香港华人承受着痛苦和牺牲,并没有机会去发挥他们的干劲和才华。

  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吗?

  是啊,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与心头之恨。每一个中国人都痛恨列强的霸权主义,都反对这三个不平等条约,都希望中国早日强大,夺回香港,洗刷屈辱。

  3、回归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坚持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而奋斗.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构想。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与1997年7月1日归还中国,并设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保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50年不变。区花是紫荆花,行政长官是董建华先生。

  (三)、导入新课
  公元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会展中心五楼大会堂。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一个半世纪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一刻的激情吧!。

  (四)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诗歌,想想“最后一分钟”指的是什么时候?文中4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读后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指名说

  对中国人民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由紫荆花绽开的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因为,从这一刻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它象征着百年国耻,一朝得雪。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五)体会诗歌内容。
  1、指名读第1小节,读后评价。

  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扣问”怎样理解?

  事实上香港就是中国离散多年的亲人,如今骨肉即将团聚。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板书:急切盼望)试着读出这种情感.

  2、小组合作学习第2、3节,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想一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

  2)“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

  3)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板书:自豪、激动、喜悦.)从哪些诗句中体现出来的?有感情地读读.

  3、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第一朵紫荆”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美好祝愿

  指名读,感受。

  (六)总结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3、情感体验:香港回来了,流浪百年的游于回来了。面对着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5-08
香港被割让历史: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国占领香港岛,签署《南京条约》,将香港永久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条约》,获得九龙半岛、新界、赤鱲角等地的租借权,租期为99年。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规定1984年7月1日以后,英国政府不再对香港享有主权,香港将回归中国。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中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回归之后的繁荣景象: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落实“一国两制”、保持香港的高度自治、加强内地与香港的交流合作等,为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香港的经济从传统的制造业、贸易业转向了金融、服务业等现代经济领域,成为了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的贸易、金融、物流、旅游等行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和专业人才,成为全球最繁荣的城市之一。香港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同时,香港也保持了高度自由和开放,成为了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城市。总之,香港回归以来,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城市之一。
第4个回答  2010-12-12
的撒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