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表中,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的意思是:上半年的节气大多数在每个月的6号和21号,下半年的节气大多数在每个月的8号,23号。

解析:这是以阳历来推算节气的日期。而农历每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农历每月有两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1、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春秋时期,确立了春中、夏中、秋中、冬四节气。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到了秦汉时期,24节气已经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规定了24节气,明确了24节气的天文位置。

2、太阳从零时起沿黄太阳经度行驶15度的时间称为“一个节气”。它每年运行360度,经历24节气,每个月2个。

3、其中,每个月的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12个节气。

每个月的第二个节气是“中气”,即:雨、春分、谷雨、小圆月、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央节气”每15天交替,现在人们称它们为“节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6

1月-6月为上半年,7月-12月为下半年。上半年逢6日,21日是个节气,下半年逢8日,23日是个节气,一般相差一二天。

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24

意思是1月-6月为上半年,7月-12月为下半年。上半年逢6日,21日是个节气,下半年逢8日,23日是个节气,一般相差一二天。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

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第3个回答  2021-08-16

意思是1月-6月为上半年,7月-12月为下半年。上半年逢6日,21日是个节气,下半年逢8日,23日是个节气,一般相差一二天。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气候类型

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结合地理气候、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农耕生产与地理气候资源息息相关,优越的地理气候资源是诞生农耕文明的重要条件。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区,有着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6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答案如下:
意思是1月-6月为上半年,7月-12月为下半年。上半年逢6日,21日是个节气,下半年逢8日,23日是个节气,一般相差一二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