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出自哪里?该戏曲的故事梗概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出自《牡丹亭》中的《闹殇》。《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此剧一经问世,便有许多传奇效果。据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折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 

二、该戏曲的故事梗概是:

1、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因教书先生教授了《诗经》中词,杜丽娘萌生伤感之情,在与丫鬟一起游览了自家的后花园之后更生伤春之情,回来后竟然梦中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园内有了一番云雨之情,在梦醒之后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不治竟然死去了。

2、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中。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地过起了夫妻生活。请人掘了杜丽娘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

3、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因而判了他斩刑。朝廷派人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扩展资料

一、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将满腔报国热情投注于戏曲创作之中。重情重义的汤显祖始终将“情”与“志”紧密相联,并指出“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开始尝试以言情主题为核心开展戏曲创作。而汤显祖与好友之间“梦生于情”、“情生于适”的友情互动带给了他特别的感情体会,最终促使汤显祖走上“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之路。

二、《牡丹亭还魂记》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作者热情奔放地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作者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反衬出了现实的残酷。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理学的批判力量。同时作品呈现的两重世界,深刻描绘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最后让现实中不可能的爱情理想得以了实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牡丹亭还魂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30
在《闹殇》那一出,[尾声]里的唱词

“离魂”就是牡丹亭中的《闹殇》一出,剧情是:
杜丽娘因为游园伤春一病不起。缠绵病榻几近半年,终于在中秋夜离魂而去。很多索隐的人都喜欢以此为依据,探究黛玉之死的时间和状况,以为黛玉之死当在中秋。也有人说黛玉葬花词才是真正暗示黛玉之死的谶语。因此认为黛玉应该死在晚春。我则认为黛玉死亡的时间当在晚春时节,因为葬花吟已经很明白了暗示了这点。黛玉死亡时的状态则和杜丽娘相似。也是相思成疾,缠绵病榻,最后离魂而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1
在《闹殇》那一出,[尾声]里的唱词
“离魂”就是牡丹亭中的《闹殇》一出,剧情是:
杜丽娘因为游园伤春一病不起。缠绵病榻几近半年,终于在中秋夜离魂而去。很多索隐的人都喜欢以此为依据,探究黛玉之死的时间和状况,以为黛玉之死当在中秋。也有人说黛玉葬花词才是真正暗示黛玉之死的谶语。因此认为黛玉应该死在晚春。我则认为黛玉死亡的时间当在晚春时节,因为葬花吟已经很明白了暗示了这点。黛玉死亡时的状态则和杜丽娘相似。也是相思成疾,缠绵病榻,最后离魂而去。
第3个回答  2015-01-30
讲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阴阳两间最终结缘的爱情故事,牡丹亭,闹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