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如何炼就大汉帝国

如题所述

还不是靠汉文帝、汉景帝打下的基础.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超过汉武帝的皇帝仅有三位,分别是清朝康熙皇帝(61年)、清朝乾隆皇帝(60年)、辽朝辽道宗耶律洪基(56年)。

武帝也不负天恩。在他治下,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达到鼎盛。疆域和势力范围,东邻韩国,西有新疆,南至越南,北接蒙古,堪称超级大帝国。

◎ 西汉疆域图 图据《秦汉史》

◎ 西汉人口增长示意表 表据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

文化方面同样灿烂辉煌。哲学家董仲舒,文学家司马相如,音乐家李延年,探险家张骞,农学家赵过,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便都出在这个时代。

当然还有司马迁。尽管汉武帝非常对不起这位伟大的史学家,也并不喜欢他的《史记》。然而司马迁却如实地记录了元封元年(前110)的封禅大典。那是十八万骑兵,上千里旗帜,一万八千里行程的大制作,也是汉武帝功成名就的象征。

◎ 现代实景演绎 汉武帝泰山封禅大典

这一年,刘彻四十七岁。

而实际上,汉武的帝业基础,在此十年前就已奠定。

2000年前的国企

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负责这项工作的是东郭咸阳、孔仅和桑弘羊。东郭咸阳是盐商,孔仅是铁商,桑弘羊则是商人的儿子。用他们三人搞经济改革,堪称“以商治商”。

西汉的商业是繁荣的,产业也全面。司马迁开 出的富豪榜中,涉及的行业就有冶金、盐业、物流、粮食、畜牧、高利贷、博彩、零售、化妆品、饮料、小五金、肉制品等等,不一而足。

利润最高的,是 铸钱、 炼铁、 煮盐。

◎ 汉武帝经济改革时

官方或民间用于铸钱、炼铁、煮盐的器具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将铸钱、炼铁、煮盐三个产业国营化。其中,铸钱和炼铁完全由政府垄断。民间有胆敢私自铸钱的,死罪;有胆敢私自炼铁的,重刑。盐业则开放一半。煮盐由民间,卖盐由官方。生产成本由民众负担,生产工具由官府提供,产品也由官府收购专卖,算是公私合营加统购统销。二十一年后,酒类也归官方专酿专卖。

通过重点产业收归国营,汉武帝的中央财政得以巩固。真正的国有企业,从此开始。

征服匈奴

在军事上,汉武帝瞄准了帝国的老对手——匈奴。

◎ 匈奴是聚居中国北方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以骑兵强悍、凶猛善战著称。在西汉前期发展兴盛,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构成强大威胁。

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刘彻派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以骑兵五万为先锋,步兵数十万为后盾,大规模出征匈奴。

此战,卫青兵团出塞一千多里,至窴颜山(窴读如田,今蒙古国都兰哈拉山);霍去病兵团出塞二千多里,封狼居胥(今蒙古国肯特山),把大汉的旗帜高高插在了匈奴的腹地,结束了六十多年以来汉帝国与匈奴虚与委蛇的和亲政策。汉武帝不再把公主、丝绸和钱粮送往匈奴,而是卫青、霍去病的集团军。

从此,漠南无匈奴,帝国有内朝。

这时,汉武帝登基才二十一年,实际执政十六年(前六年有太皇太后听政),年龄三十七岁。开创并成就自己的帝国大业,他其实只用了“半”辈子。

汉武帝此后的故事便没有了悬念:

四十六岁灭南越和西南夷

四十七岁实行平准法和均输法

四十八岁降滇王

四十九岁降朝鲜

五十一岁分天下为十三州部

◎ 帝国疆域被汉武帝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分别是: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徐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司隶部。

汉武的步伐,何其坚定!

用人与治术

不能说武帝在二十多岁时,就已经有了理论和制度的自觉。但他有政治天赋和帝王直觉,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 巩固政权,尤其是 巩固皇权。只要能实现这一目的,他是不在意使用各种手段的。

所以,他建太学,兴儒术,开言路,荐人才,却又留心俗务,重用酷吏,奖励军功。他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是不拘一格的,因为 他并不独尊儒术,只独尊自己。

那么,汉武帝的手段又是什么?

对外开边,对内收权,一手抓官,一手抓钱。

代表着这一整套治术的,是卫青、公孙弘、张汤和桑弘羊。卫青是军人也是外戚,公孙弘是文吏也是儒生,张汤懂法,桑弘羊会理财,汉武帝得心应手。

◎ 汉武帝的用人与治术

是啊, 有钱就能做事,有兵就能护家,懂法就能治国,通儒就能安定人心。结果,汉的版图面积比秦大了一倍,统治反倒更加牢固。

秦亡而汉兴,原因就在这里。

汉武的帝国,也就是这样炼成的。

变秦制为汉制

支撑帝国大厦的则是三根支柱: 中央集权、官员代理和伦理治国。前两根支柱是秦也有的,后一根却是汉武帝所立。但,正是由于这一改革,秦政和秦制才变成了汉政和汉制,帝国制度也才立于不败之地。

中央集权

官员代理:三公九卿制

那么,什么叫“ 伦理治国”?

其实就是周人主张的德治和礼治,因此也可以说是周政和周制。周政和秦政,周制和秦制,是对立的。周是邦国制(封建制),秦是帝国制(郡县制);周政讲王道,秦政讲霸道。所以,秦也不要德治和礼治。秦政是刑治和律治,号称法治。

汉武帝却在延续秦制的同时,也继承了周政,即制由秦帝,政借两周。因为德治和礼治的统治成本更低,效果也更好。军国主义和严刑峻法只能维持表面的太平,统一的思想和价值体系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要实行德治和礼治,就只能靠儒家。因此,尽管武帝本人并不尊儒,宣帝更明确主张王霸杂用,但 独尊儒术却仍是汉武以后的基本国策。

◎ 汉武帝策问董仲舒古今治乱之道

这个国策也为后世王朝所采纳。即便不尊儒,儒家主张的宗法制和礼乐制也照样实行。这样看,所谓“百代皆行秦政治”,其实是该叫“百代皆行汉政治”的。

那么,汉政治的核心又是什么?

皇权政治加官僚政治。表面上看,这与秦政无异。然而秦是吏治天下,汉则是官治与吏治并,而且逐渐由吏治走向官治。这当然要拜独尊儒术所赐。事实上,当官员们越来越儒化时,官僚政治就牢不可破了。

与此同时,儒学也在官化。官方思想其实是不要思想的,官化的儒学也只要教化和灌输,顶多再加对先王圣教的心得和注解。没有思考,没有质疑,没有批判,没有争鸣,那才真是“毁人不倦”。

永为神州种祸胎,当作如是解。

靠着汉政治,周文明的血脉延续了下来。在楚文明的基础上将周秦文明融为一体,就是汉文明。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 世界性文明,其深远影响难以估量,而能够与之媲美的则只有罗马。

◎ 汉武帝时代欧亚大陆形势(前141—前87)

罗马,与大汉会有关系吗?我们来继续看:

世界性文明:两汉两罗马

两汉两罗马

公元前后的五六十年,对于中国和世界恐怕都是颇为重要的。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元首制。公元25年,刘秀开始了新王朝。

从此,大汉变成了两个: 西汉,东汉。罗马也是两个: 共和国,帝国。

两汉两罗马,即此之谓。

此后,而且相差不到一百年,中国和罗马都陷入分裂状态。罗马变成东西两个帝国,中国则是南朝和北朝。南北朝之后的中国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不归之路。

如此镜像,令人着迷。

崛起

罗马——“世界的征服者”

罗马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时,起初是一点都不显眼的。公元前753年罗马开始建城那会儿,埃及人早就盖起了金字塔,波斯人早就发明了拜火教,印度的《吠陀本集》早已完成,中国则进入了东周。就连希腊,也已经举办了六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时的罗马,算什么呢?

蕞尔小邦。

罗马的弱小,甚至让他们躲过了许多劫难,因为没人把 他们放在眼里。然而很快,他们就让世界刮目相看。勃然雄起的罗马,扫平了意大利,占领了西班牙,征服了阿拉伯,把诸多文明古国尽收囊中。马其顿、叙利亚、希腊、埃及,都变成了罗马的行省,迦太基甚至还被改名为阿非利加。

◎ 古罗马鼎盛时期疆域图

由此,罗马得到了一个雅号——“ 世界的征服者”。

不过,尽管罗马人把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湖,但如果 仅此而已,他们也顶多只是英勇善战的骑兵,开疆辟土的汉子,甚至杀人如麻的武夫。然而罗马对世界的贡献,却不在武化,而在文化。至少在西方人那里,罗马绝不仅仅只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

罗马跟中国确实很像,比如多神崇拜,信仰自由,甚至没有信仰。中国的皇天上帝虽然掌握了天命和革命的终审权,平时却并不直接插手人间事务。罗马的诸神更是保护者而非裁判员。人的是非,神是不管的。

◎ 罗马人民画像 据[日]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

也就是说,中华和罗马都是“ 人本”而非“ 神本”。唯其如此,他们才会一个发明了礼治,一个发明了法治。法治也好,礼治也罢,都是“人的自治”,没有上帝同行。

所以,罗马人跟中国人一样,家族观念强,重视亲情伦理,相信君子协定,认为无信义即无人伦。或者说,他们其实也有类似于“五常”的观念。

中国与罗马,确实具有可比性。

不过,我决定写《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却并非仅仅因为有相似和巧合,更因为只有汉代的中国人和古代的罗马人,才第一次创造了 世界性文明。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亮点。

◎ 汉武帝时的欧亚大陆,分列东西方的汉与罗马交相辉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7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