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应力的来源

如题所述

地应力的来源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由上覆岩层重力、地层压力、构造活动力等方面构成。地层压力是应力的来源之一,由于对其认识清楚,有关问题不做过多介绍。

(1)上覆岩层重力及“诱导”的水平应力

地应力上覆岩层重力,也称垂向应力(σv),主要取决于埋深(h)和岩石的体积密度(ρ):

油气藏现今地应力场评价方法及应用

式中:g——重力加速度,m/s2;Pb(h)——埋深h时的孔隙压力,MPa。

由于上述应力的垂向“挤压”作用,使得具有弹塑的岩石要发生横向变形,在地层中“受限”的情况下,上述垂向应力“诱导”出横向的水平应力。在均一的岩石内,由垂向应力引起的水平应力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王平,1992),其任意方向的正交应力(与垂直应力正交),可以由下式确定:

油气藏现今地应力场评价方法及应用

式中:μ——岩石泊松比;n——经验常数。

如果,一个地区地层中仅存在重力及“诱导”的水平应力,在水平方向上处于相对均一应力状态。实际上,绝大部分沉积盆地中的岩石地应力测量结果,水平主应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Michael等,1900)。这说明在水平应力构成中存在其他方面的应力。

(2)构造应力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以矢量形式叠加在重力及“诱导”的水平应力之上。如何叠加取决于构造应力的方向。不同的盆地,因处于构造活动的不同部位,其构造应力大小、方向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盆地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深度所处的构造应力状态也不同。许多情况下盆地中还存在局部构造应力问题,如岩浆侵入体影响范围、断层的错动、岩层变形派生的应力等,都使盆地内不同部位所处的应力环境变得十分复杂。一般来讲,构造应力都考虑成近水平方向叠加在原位应力之上(对于因侵入体、泥火山等引起的近垂向应力,也可以进行垂向等方向的叠加),因此在构造作用比较强烈地区,可以出现水平地应力大于垂直应力的现象。

下面以川西地区为例,说明构造应力的来源问题。中国地震局1999年的资料结果表明,在板块结合带是地震活动频率和强度大的地区。川西前陆盆地处于龙门山挤压活动作用的构造背景下,现今构造应力主要来源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向东、东北推覆作用产生的力。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地层中的水平应力差大,说明构造应力存在。据2002年的龙门山地区发生的地震活动资料统计,全年共发生大小不等地震132次,从其分布来看(图1-1),南部与“攀西”裂谷构造带结合的部发生频率最多,显示现今地应力方向在川西前陆盆地南区有东偏北的趋向。向北因构造活动趋缓,地震发生频率也减少。这一资料说明,龙门山至今还在进行推覆作用,表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按照过鸭子河的构造剖面显示,龙门山前缘推覆断裂(关口断层)弯曲上翘在T3x2层附近,因此该区西部地应力作用强,逐渐向东降低(图1-2)。T2以下地层处于相对低推覆构造应力区。

图1-1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2002年地震分布示意图

图1-2 龙门山构造应力传递模式

(3)地层弯曲派生的应力

由于构造应力作用,岩层弯曲,在中性面以上派生拉张应力,中性面以下为挤压应力区,应力大小与岩层弯曲程度有关(图1-3)。评价岩层弯曲程度的指标为曲率。曲率与派生应力关系,按完全弹性条件下的关系为:

油气藏现今地应力场评价方法及应用

如果考虑地下塑性情况,有:

图1-3 岩层弯曲变形派生应力分布

油气藏现今地应力场评价方法及应用

式中:σn——弯曲派生应力,MPa;E——弹性模量,GPa;er——岩石弹塑性系数;h——变形层厚度,m;

——变形曲率,1/km。

根据上式建立的派生应力与曲率关系图板(图1-4),可以看出,在变形层厚度为300m条件下,随着岩层曲率值和杨氏模量增加,派生应力增加。

图1-4 岩层厚度为300m时不同杨氏模量条件下变形派生应力

岩层厚度也对派生应力有影响,在杨氏模量为2.0×104MPa时,不同厚度岩层条件下,曲率与派生应力关系(图1-5)可以看出,随着厚度的增加,派生应力也增加。

纵向上变形层越靠近中性面,派生应力越小,越远派生应力越大。

当然,当变形曲率值过大时,由于超过岩石破裂值,岩石产生天然裂缝会使地层应力释放,断裂带同样如此,此时地应力(主要是派生的拉张地应力)就会“丧失”。

应力叠加问题,分两种情况考虑:

图1-5 杨氏模量为20GPa时不同岩层厚度条件下派生应力

岩层位于变形层中性面上部

处于派生拉张应力区,拉张应力要叠加在现今最小地应力上。如设派生应力与最小主应力交角为θ(≤90°),则叠加后的最小主应力

为:

油气藏现今地应力场评价方法及应用

拉张区σp为“负”值,当θ≠90°时,其势必抵消一部分(也可能是全部)现今最小主应力。其他应力同样可以叠加。

岩层处于变形层中性面下部

此处的派生地应力性质为压应力(正值),叠加结果,增大了最小主应力。

派生应力方向与岩层弯曲方向(一般为构造轴线方向)相垂直。

(4)热应力作用问题

盆地中因侵入体的局部热作用、断裂带的热液影响及地层中矿物转化过程中的热“释放”等,能够引起局部应力增加。钻井因泥浆的循环,在井壁形成与地层的温差,也可以造成井眼附近的应力变化,当然这种“局部应力”随时间的增加,温度差的减小而逐渐变小或“消失”。

Engelder(1993)认为由于温差形成的附加应力分量(Δσ)为:

Δσ=E·at·(T1-T2)(1-μ) (1-8)

式中:at——岩石热膨胀系数;T1-T2——地层中两点的温度差,℃;其他符号同前。

(5)其他应力

作为地应力的其他来源可能的方面很多。目前认识到的主要有:①塑性泥岩、盐岩、石膏的“流动”可能使地应力“软化”,造成地应力状态“趋同”,并可能达到与岩层静压力相当(Michell等,1900);②岩石中的矿相变化引起的局部应力变化,如矿物体积的改变等。

上述的应力来源,一般情况下在沉积盆地中可能是局部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