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国策是重农抑商,为何商人的地位如此之低?

中国古代国策是重农抑商,为何商人的地位如此之低?

商人在中国封建王朝地位很低,在古代,有这样的排名“士农工商”,农民排在第二,商人排在最后一个。商人受“重农抑商”基本国策的影响,一直未得到发展。

古时候,商人们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差的,他们买东西经常缺斤少两,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他们还经常垄断一些货物,然后抬高价钱,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所以百姓们不喜欢商人。

不止百姓不喜欢商人,就连君王也不喜欢商人。古时候,君王认为商人重利轻义,一旦国家有难,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带着自己的财产跑路,不会与国家共存亡,因此商人不可靠,他们的地位自然也低。

君王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古代主要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在经济制度上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经济都是自给自足的,统治者会压榨农民,百姓需要定期缴纳租税以及人头税。

而盐和铁都是统治者进行垄断专卖,这些东西的利益高,而商人买的东西在统治者看来没有价值,商人就没有那么多发展的机会。

商人们买东西,都得到指定的地方去卖,这些地方鱼龙混杂,不好管理,很容易出事情,统治者当然不希望有什么事情发生,所以统治者对商人进行监督管理。

都说民以食为天,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且汉族人比较保守,不敢去经商,害怕亏损,这才导致了老百姓自给自足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商业活动不利。商人得不到发展,商品经济得不到发展,商人的地位自然就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2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下的,甚至说是达到了歧视的地步。“士农工商”,第一个是当官的、读书人,第二个是农民,第三个是工人,第四个才是商人。
第2个回答  2019-08-02
商人地位低是从商鞅变法开始,当时商鞅为了适应国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也是从这开始商人的地位逐渐低下,排名也在‘士农工商’的末尾。
第3个回答  2019-08-02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人的都是非常低下的,因为在大部分人心中都认为商人只注重利益,买卖东西被认为是不齿的。
第4个回答  2019-08-02
商人经常通过掌控某些渠道来垄断货物,借机哄抬物价,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这就使商人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