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削弱王国势力,西汉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如题所述

我们知道,刘邦建立汉朝后认为秦亡是没有采用分封之法,于是广封诸王。于是,很多人认为,西汉初期就是恢复了西周的“分封制”。

实际上,两者有很大区别。

周朝的“分封制”,是周王室将领土划分给有功诸侯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土地就不完全是周王室的了,而是与获得封地的诸侯共有,周王室只不过也拥有其中一块领土罢了。这样一来,诸侯们拥有分封土地上的所有资源,只需向周王室进贡一定数量的贡品就行了。理论上,诸侯死后,其领土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不过一般是世袭。至春秋时的井田制开始瓦解与各诸侯之间相互争霸,周王室逐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不复存在。

至西汉时期,汉承秦制。不过,与秦朝的“郡县制”稍有不同,西汉政府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了王国和侯国,合起来就称为“郡国制”,但仍以“郡县制”为主。不过,这时候的“分封制”早已不是周朝时期的“分封制”了,应该叫“封国制”。

难道刘邦不知道“封国制”对自己皇权的威胁最大吗?但是,这并不是他逆潮流而行,而是迫不得已。

楚汉相争时,处于劣势的刘邦,不得不分封七个异姓王: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和韩信。要知道,之后这七位诸侯王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

汉朝建立后,当时诸侯王的封地占到全国领土的一半,且都是富庶之地,在政治上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可谓“国中之国”。

刘邦从分封之日起,就在策划着如何消灭他们。其中就有主动采取分封同姓王来制衡异姓王。至刘邦死时,七个异姓王之中除了长沙王以外,其他诸王都被用各种理由除掉。

不过,这刘姓王也留下了一堆问题。

文景两帝,还是执行刘邦的封国政策。

但是,文帝六年“淮南王长废先帝之法,不听天子之诏,居处无度,出入拟于天子,擅加法令。”文帝采用贾谊建议,想遏制诸侯的势力,但“削藩”并不理想。

景帝时,晁错力主要削藩,却触及到诸王利益。吴王刘濞联合楚王等七国,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共同发兵西乡,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景帝无奈以杀晁错来平乱,最后还是派周亚夫等才平息反叛。景帝之后又陆续分封了刘胜等13个王国。

汉武帝即位后,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国以内的土地,按照嫡长子集成的原则,除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的其他庶生子弟可以在国内得到封地,作为侯国。此外,武帝还制定各项法律,防止官员与诸王的勾结,从事不利于朝廷的行为。

这样一来,王国越分越小,最后自行消失了。

铲除中央集权的阻碍势力,至武帝中期,国家仓库丰盈,穿铜钱的绳子因年久钱的年就不用已经腐烂,而且钱粮外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