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黄土地貌景观

如题所述

1、黄土塬:在古盆地基础上,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的台地.黄土塬顶面平坦,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地区.塬周被沟谷环绕,流水及边坡重力侵蚀作用强烈,塬边参差不齐.塬面保存好,比较完整、平坦,塬面坡度是一般在8°以下的称为平坦黄土塬.塬面被沟谷分割、蚕食,比较破碎,塬面倾斜明显的称为倾斜黄土塬.
2、黄土梁:我国西北黄土地区条状延伸的岭冈.有的由黄土塬经侵蚀分割而成;有的在黄土堆积前即为条状延伸的岭冈,黄土堆积后,仍具有岭冈起伏形态.顶面比较平缓,两侧为沟谷和冲沟所切割.
3、黄土峁:我国西北黄土地区的一种黄土丘陵,呈穹状和馒头状的黄土丘陵.顶面多浑圆,斜坡较陡,可达15°~25°.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多连续分布.它是黄土覆盖在穹状古地地形上,经流水侵蚀而成;有的是由塬或梁经长期侵蚀切割而成;被沟谷分割而成;按其相对高度分为低黄土峁(高度一般小于100米),高黄土峁(高度大于100米).
4、川指的是河川。是聚落主要分布地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2
四种黄土地貌分别是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和黄土沟。
第2个回答  2020-05-26
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河川
第3个回答  2020-01-19

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第4个回答  2019-01-12
(一)黄土地貌的成因:我国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1,500公尺.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间,最厚达150?180公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除上述自然因素外,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还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二)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黄土高原的建筑,农业,饮食,艺术等方面与黄土高原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利用黄土的特性,制作了窑洞.利用气候条件发展了旱作农业和畜牧业,因此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以面食和肉食为主.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行走不便,因此习惯用语言高声交流,长此以往孕育了音调高亢的秦腔、信天游等艺术形式.故答案为:(一)黄土地貌的成因:①黄土地貌包括塬、梁、峁三类. ②自然因素:黄土高原是由西北荒漠地带的粉尘颗粒在风力搬运的作用下长期在此堆积形成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垂直节理丰富;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表的流水切割侵蚀严重. ③人文因素: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上人口众多;土壤肥力高,持水性好,易于耕作,人类砍伐森林,进行农耕,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二)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建筑:黄土高原土层深厚,窑洞就地取材,在很厚的土层中开挖,冬暖夏凉; ②农业与饮食:黄土高原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属于农牧业交错地带;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同时畜牧业也较为普遍;因此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以面食和肉食为主; ③艺术: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行走不便,因此习惯用语言高声交流,长此以往孕育了音调高亢的秦腔、信天游等艺术形式.追问

填答案

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