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葫芦兄弟?

如题所述

小时候看了很多遍《葫芦兄弟》,长大后又推荐给儿子看,才看了个开头他就提出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为什么老爷爷这么厉害,他是不是大BOSS?

厉害在什么地方?在峭壁上闪转腾挪、身手敏捷是小事,穿山甲钻破葫芦山时,那股妖风把外面变成了冰天雪地,飞禽走兽都瞬间冻成了冰雕,然而站在风口的爷爷却毫发无损……

咳咳,我们暂且把这个称作“主角光环”吧!

穿山甲

穿山甲一句轻描淡写的“怪我不好,不小心钻破了山”,接下来就是介绍蛇精和蝎子精已经关了9999年,还差一年就可以化为灰烬了(我要是爷爷我就拍死你啊)。

葫芦兄弟

好奇心比孩子还重的爷爷跑进山洞一探究竟,遇到穿山甲,拿到葫芦籽,种在土里,然后收获了7个孙子(难道不应该是儿子么?)。他们各个身怀绝技,却又头脑简单,除了被蛇精洗脑的紫葫芦。

蛇精

蛇精的形象太妙了,原画作者的审美观相当超前,如今很多网红脸都参照了蛇精模板——瓜子脸、大眼、小嘴。由此还衍生出一个梗:妖精,快放了我爷爷!后来在《蒙面唱将》里,腾格尔就用这个作为他的代称。

蝎子精

蝎子精没啥本事,是个丑陋的应声虫,至今也没想明白这跨越物种的夫妻关系是怎么来的。大概它充其量也就是个被利用的合伙人吧!

现在回头想想,中国动画里的反派人物,蛇精的本事当属头筹。7个葫芦娃属性各不相同,她却可以利用每个娃的弱点逐个击破,甚至利用紫娃收拾他的葫芦兄弟们,这是诛心啊!

要不是老爷爷在关键时刻手握神器出现,蛇精差一点就把那啥炼制成功了。

有人说,蛇精守护那块毫无价值的石头,是因为那石头是补天石,从而推理出蛇精其实就是女娲……这样一解读,感觉整个三观都被颠覆了。

其实我觉得最细思极恐的是——这部动画片整个就是一 虐 娃现场呀。

巨石夹身

铁刺穿身

水浸

冰封

还有刺瞎双眼,被火烧,等等。

……

全都是蛇精根据各位葫芦娃的弱点设计的酷 刑,好残忍!灰太狼和光头强都不敢这么演。

其实我们回头看一下中国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动画片,会发现很多片都糅杂进了成人的思想和眼光,内涵丰富。

这也是得益于那时候的审查制度较为宽松,作者们的想象力空间更大、发挥自由,所以很多优秀的动画片也是产自于那个年代,比如《黑猫警长》、《魔方大厦》、《天书奇谭》、《镜花缘》等等。

以上介绍的几部片以及《葫芦兄弟》都是出自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和高畑勋都表示过,上海美影厂的动画曾指引了他们的启蒙之路。你们知道吗?80后、90后的童年基本上都被上影厂承包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6

《葫芦兄弟》诞生于33年前,是一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原创出品的剪纸动画片。

因为故事太过经典,近年来对它的“解构”与“深度分析”从未停止过。

甚至由《葫芦兄弟》衍生出的动画、梗和网络段子,在新一代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这部作品本身。

穿透岁月、穿破次元壁的影响力,就是它文化价值的最大体现。

1、葫芦兄弟是中国动画繁荣时期的代表作品

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寄托大陆文艺青年心中浪漫与幻想的“圣地”。

1986年,中国刚刚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刚刚实施,中国海军核潜艇首次远航训练才刚刚告捷。

在经济科技都在初步发展阶段的大环境下,这部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以精美的画面和曲折的故事,成为了当时国产动画的经典,占据了上美音像制品总份额的18%。

2、葫芦兄弟有着丰富的网络衍生产产品

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老牌IP,因为生动立体的角色和曲折有趣的故事,葫芦兄弟衍生出了大量的的改编作品和各种表情包。

还有“下了一宿的小电影,最后发现是葫芦娃”这种网络段子。

葫芦娃的故事,在今天还被网友恶搞为“七少年入室抢劫,小夫妻一死一伤”。

《十万个冷笑话》是衍生作品中的翘楚。

葫芦娃的能力辨识度更高↓

人物性格的细节更丰富↓

对于反派形象的颠覆也让人耳目一新↓

“不要叫我大王,要叫我女王大人!”

这些衍生作品的成功,有很大程度是源于《葫芦兄弟》原作中“非脸谱化”的人物形象。

比如葫芦娃明明是小孩子,却战斗力超强,在动画里还被施加了各种酷刑作为他们实力的佐证。

比如蛇精和蝎子精作为大反派,却不吃人,只食用鸡鸭鱼肉和水果,吃的比现代人还健康。

最开始他们绑住爷爷,也只是为了自保,主动提出的和解想法,反而被爷爷拒绝。

蛇精和蝎子精夫妻二人,一起被关了9999年,却还相敬如宾,甘苦共患难。

这些立体的人物形象,一波三折的故事走向能够引起观众高度“共情”和长久的记忆。

当衍生形象与原作形象交错叠加时,反而产生一种奇妙的“幽默感”和共鸣。

3、葫芦兄弟有着巨大的解构空间

因为故事情节大都发生在黑暗潮湿的洞窟里,葫芦娃和小妖的战斗往往一地残肢断臂,非常“写实”。

《葫芦兄弟》被年青一代的网民解读为带着cult片元素的哥特式风格动画,从五行讨论到七曜,甚至还挖掘出了“故事中的故事”,解读出不少隐藏剧情线。

比如蛇精代表女娲后人,葫芦娃代表盘古(谐音),爷爷则是代表炎帝后人。

虽然这种解构始终带有现代审美视角的局限性和一厢情愿的理解。

但是一部时隔三十三年的动画作品,依旧能被年轻人以不同的视角热烈讨论和解读着,足以证明这部作品长久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

第2个回答  2019-03-19

一句话评价:葫芦兄弟是一部告诉大家人性各有其优缺点,但是想要做成事就需要内在妥协和团结的动画片。

1、大娃红色。 这是热情奔放之色,充满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单纯、开朗,充满着激情,甘愿为理想的事业做出牺牲。然而,激情也意味着冒进,往往不顾后果,过度的轻率反而导致了灭亡。

2、二娃橙色。 这是温柔宽容之色,是发自人文主义的终极关怀。 耳聪目明的能力令他成为一个善良温和的人,但是,温柔也意味着软弱,宽容也意味着轻信,蛇精洞察到了二娃的这个弱点,将其诱入了梦花缭乱的迷宫之中,二娃终于被毁去双目与听力。

3、三娃黄色。这是刚强坚韧之色,代表着奋进与勇气。 除了最终决战外,最令人荡气回肠的,就莫过于三娃与妖精之战了。刀枪不入铜头铁臂的三娃逆袭妖精洞穴,打的酣畅淋漓,意气风发。 三娃因为过于刚强而不懂屈伸, 成为了掉落的“牙齿”,反陷入了蛇精的柔剑束缚之中,终于失败。

4、四娃绿色。这是和平慈悲之色,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四娃在七名葫芦娃中最有悲天悯人之心,从他一开始出场到结束,始终不曾伤害过任何一个人,他默默地扮演着一个辅助性的济世角色,宛如一片宁静的云。“我们去救人吧。”(第七话)这是他唯一句令人印象至深的台词,却折射出了他整个的人生观。 

5、第五种使徒的颜色,是青色。 这是愤怒不平之色,嫉恶如仇。 五娃对周遭的事物时时保持着批判的态度,从来不忌惮直爽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在他的心目中,世界上有着好与坏,善与恶的鲜明区别。一旦确立了方向,就要全情投入,容不得一丝杂质与逆流。

6、六娃蓝色。 这是开朗活泼之色,他是隐形的,是自由的风,无拘无束。凡俗的道德藩篱,无论妖怪的还是葫芦娃的,都与他无关,他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率性而来,随性而去。这自由奔放的意志,使得六娃成为唯一一位从未败过的葫芦娃。

7、七娃紫色。这是阴沉思辩之色,是七色中最接近黑色的颜色。 七娃的倒戈是整个动画的重大转折点,当他自葫芦中诞生出来,向蛇精和蝎子精喊出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令所有人为之错愕;先前六娃东奔西走营造出的大好局面因此崩溃,整个正邪对比态势急转直下,葫芦娃“净化世界”的行动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七娃是特别的存在,他的能力凌驾其他六位葫芦娃之上,却是以最小的弟弟身份出现。他心中隐藏着的阴暗一面,在精神污染侵蚀之下急速地扩大起来。精神污染,这是对七娃叛变具有关键性的一步。令人值得玩味的是,这一手法,是经蛇精之手来完成的。

总的来说,葫芦七兄弟,代表了人类的七种情感。单一的情感,并不能构成整个人格,唯有将这些聚合在一起之时,才算是完整的。放纵自己在特定一个方面的情感,就会使得平衡感彻底失去。所以当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七位葫芦娃做出妥协合体的决定后,他们才变成了终极形态,打败了妖精。

第3个回答  2019-03-16

三代人的记忆。

如果说有一部动漫,它承载了70、80、90后的记忆,而且直到现在都是被人口口相传,那就只能是《葫芦兄弟》了。

《葫芦兄弟》诞生于1986年,在当时娱乐匮乏的年代,《葫芦兄弟》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深深地刻在三代人的记忆里。答主是98年出生,年纪比这部《葫芦兄弟》整整小了十二岁,我大概是十岁左右接触到《葫芦兄弟》,而对于1976年左右出生的70后们,恰恰是《葫芦兄弟》的第一批观众。

所以说,《葫芦兄弟》作为一部儿童动画,横亘在三代人的记忆里,才能被誉为经典。

甚至直到现在,每年的暑期档,中央电影台儿童频道还会把《葫芦兄弟》这一“元老级别”的动画搬出来,所以这部动画对于儿童的影响,还在一代又一代地继续着。

异军突起的“抗日奇侠”。

《葫芦兄弟》诞生在1986,提到这一年,那就不得不说起另一部同样在1986年横空出世的动画——《圣斗士星矢》。

其实我国的动画辉煌过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最早的水墨动画《牧笛》,还是彩色动画《哪吒闹海》,在世界范围都有相当影响力。而《圣斗士星矢》的出现,象征着日本动漫的崛起,也是日本对我国的,以动画为载体实现文化输出的标志。

诞生于同一年的《葫芦兄弟》,就是对日本文化输出这一现象的抵抗,可以说,没有这部《葫芦兄弟》,那么70、80后对于童年动画的记忆就只有《圣斗士星矢》,没了我泱泱中华动画文化的影子。

可惜的是,也是从《葫芦兄弟》开始,我国的动画产业不可避免地走向“低智无趣”的深渊。

《葫芦兄弟》的出现,无论是对于几代人的童年回忆,还是对我国动画产业,都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可惜像这样的经典,我们很难再复制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3-16

《葫芦兄弟》是我国动画史上一个堪称里程碑式的动画片,别看这部动画是诞生在1986年,可是它却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因为这部作品出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所以在人物的设计,以及制作流程和工艺来说,都是在国漫里相当具有特色和中国式风骨的作品。

《葫芦兄弟》特别采用了剪纸动画的形式作为展示传递的基调,特别具有民族的标杆性和特殊性。由于设计的是剪纸动画的形式,所以就能让更多看此作品的观众,更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画,从而也对剪纸画而产生兴趣。这不但是一种故事情节内容的输出,还是一种文化遗产的发扬与传承,更是种糅合中国传统艺术的新形式的创新展示。

而且这部《葫芦兄弟》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它是中国动画第二个繁荣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动画进程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而且从1986年播出起,它一直持续深受喜爱,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就像日本的《铁臂阿童木》一样,是国民动画片。

这丝毫不是夸大,我可以说《葫芦兄弟》是上至老人,下至90年代的孩童,甚至是零零后和一零后的孩子们都悉知的国民性动画人物。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九色鹿》、《雪孩子》、《葫芦兄弟》这三巨头就承载着我所有的孩童时光,它们是我成长和记忆的一部分,所以我不仅觉得它们是优秀的作品,它们更是我最怀恋的时光。我可能会忘记很多很多后期看过的动画作品,但是这三部在我心中,地位不仅无可替代,更是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