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一篇苔丝,简爱,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三个女人的命运为主题,写在同一篇

如题所述

女性文学中的两朵奇葩

———《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女主人公对比
摘要:《傲慢与偏见》与《简·爱》这两部作品都反映了英
国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女性的生活, 表现了其对命运不
屈服的精神。本文论述了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的
差别:伊丽莎白较为保守被动地追求爱情,强烈希望得到男性
的尊重;而简·爱则大胆主动,追求男女完全的平等。造成这
种差别的原因是作家主体个性的差异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
关键词:女性意识;性格特点;对比;原因
《傲慢与偏见》与《简·爱》,这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是生活在
18 世纪末19 世纪前期的女性作家。她们在作品里都反映了
当时英国女性的生存现状:男女不平等,社会对女性生活的压
抑。女性经济上不能自立。每当谈论婚嫁,金钱和门第对决定
婚姻关系都脱不了干系。这是由于英国的法律规定,只要家中
有兄弟或堂兄弟,女子就没有财产继承权,即使继承了财产,
一旦结婚,她的所有财产的支配权就都要转交给她的丈夫,自
己没有独立的财产处置权。经济条件决定了她们的思想意识
上对男性的依附,婚姻上处于受支配的弱势地位。如果无法找
到一个体面的丈夫,她们的生活将是非常悲惨的。而如果想
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在社会上立足,只能去做家庭教师,但这
在当时是非常卑微的职业。在这种生存状况下的女子有许多
的无奈和不满,甚至有不少女子放弃了对真爱的追求,随波逐
流。所以这也是《傲慢与偏见》与《简·爱》这两部作品一经问
世便,便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的原因,如同黑夜中的一丝
光亮,给桎梏中的女性带来了希望。通过伊丽莎白和简·爱这
两个个性鲜明的形象塑造表现了对命运的抗争。在相似的时
代背景下, 她们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都受过一定的教
育;都没有出众的长相;都有自己聪明独到的见识;都不满于
男性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但两者在思想上、行动上表现出了
明显的不同。
一、伊丽莎白和简·爱追求爱情和男女地位观点的差异
排偷出了吉诺的孩子,也正是她的愚蠢做法导致了孩子的死
亡。
一个孩子夭折了,另一个人却清醒了,这个人就是菲利
普。对于这个可怕的后果,菲利普开始了自己的反思。他认为
“这件事是他自己的过错, 是由他性格中人所共知的弱点造
成的”。那么,他的弱点是什么呢? 福斯特并未明言,但读者是
可以很容易看到的。菲利普自视清高却循规蹈矩,愤世嫉俗
又优柔寡断。他的清醒正是融合文化冲突的关键。尤其是在
他得到吉诺的彻底原谅之后,菲利普感到自己“被一种几乎
惊人的亲密纽带”同他连在一起。他对艾博特小姐的看法也
发生了变化,甚至从内心深处爱上了她。他同时对自己和自
己的民族进行了反思:“ 我们英国人在冷静的时候,在我们不
相信幸福的时候,才这么说。吉诺并不为自己这种表里不一
而感到惭愧,这正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一。”[4] 在福斯特看来,
菲利普和艾伯特小姐这样的人完全可以转化过来,只要他们
处于适当的环境下就可以发生质的飞跃。[2] 经过了这次精神
的洗礼,菲利普已经对索斯顿和它所代表的保守、狭隘的文
化产生了反感,决定离开那里。促使他发生质的飞跃的正是
意大利的文化。意大利,以其无拘无束的社会价值体系与索
斯顿古板的爱德华时期的生活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她所提供
的社会机制最终使莉丽亚、卡罗林和菲利普从先前阻碍他们
实现自我的赫里顿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跨越了他们紊乱的
家庭体系中的人际关系障碍。[6] 很明显,福斯特将他的希望放
在艾博特小姐和菲利普身上,他们是融合文化冲突、促进文
化交流的催化剂。

福斯特创作《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这篇小说的初衷是
讽刺和批判保守、狭隘的英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作为这种文
化代表的英国中产阶级,但小说的结局并不是悲观的,而是
充满希望的。赫里顿夫人和哈里特虽然无法发生转化,但活
泼真诚的吉诺和能够自我解剖的菲利普与艾博特小姐却完
全可以成为解决文化冲突、促进不同文化和谐共融的力量。
这充分体现了作为小说家和思想家的福斯特对人类不同文
化之间和谐共存的深切愿望。
参考文献:
[1] 侯维瑞.英国文学通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99,599 。
[2] 苑辉.谈《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发育不良的心灵”的
主题[J].辽宁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4,(5),542 。
[3] 岳峰.福斯特意大利小说中文化身份的嬗变[J].名作欣
赏,2006(2),76 。
[4]E·M·福斯特.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M]. 林林、薛立敏
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
[5] 王佐良、周珏良.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M]. 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13 。
[6]Kenneth Womack. A Passage to Italy: Narrating the Family in Crisis in E· M· Forster’s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J]. Mosaic: a Journal for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Literature. Winnipeg: Sep 2000. Vol. 33, 130.

81

(一)伊丽莎白较为保守被动地追求爱情,而简·爱则大胆
主动地追求幸福
伊丽莎白和简·爱对待爱情的观点比较相似, 她们都鄙
视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拒绝只以金钱为基础的结合。她
们都曾拒绝过牧师的求婚, 虽然这对于身无分文的贫困女子
来说十分诱人。柯林斯先生可以成为伊丽莎白日后生活的保
障,但她认为这种生活毫无情趣可言。圣约翰也可以使简·爱
生活无忧,但她明白自己并不爱他,这种没有心灵交融的婚姻
也是简·爱无法接受的。虽然两位女主人公对待爱情婚姻的
看法十分相似,但在追求幸福的行动上却表现得截然不同。
伊丽莎白虽然向往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但是思想上却
接受了男人应向女人示爱求婚的保守观念。她拒绝了柯林斯
的求婚,表现了她对真挚感情的向往。但是对待追求爱情的
过程,就像文中所描述的舞会景象,女士在等待男士的邀请
和示好。在伊丽莎白发现了达西的种种优点之后,在对自己
虚荣心的不断批判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伊丽莎白的小心谨
慎、勇于认错、敢爱敢恨的性格。虽然她十分后悔拒绝了达西
的求婚,但这时的她不是向达西解释,而是选择被动地等待
他下一次的表白。当然最终结果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但这个过程确实有着错失良缘的风险。
而简·爱作为出身更为贫穷的家庭女教师,却勇于突破传
统和阶级差别, 与自己出身有着天壤之别的上层贵族谈情说
爱,付出了比伊丽莎白更多的努力。她是以自己独特的人格
魅力征服了爱人。她这样做是和的人生经历以及爱情观密不
可分的。而当后来她意外获得了遗产,罗彻斯特却已经伤残,
她还是回到了心爱人的身边, 这时的简·爱主动地把握住了
自己的幸福,这是不以任何经济条件为代价的爱情。
(二)在男女地位的观点上,伊丽莎白强烈要求男性对女
性的尊重,简.爱则追求男女的完全平等和自我的独立
在男女地位的观点上,伊丽莎白和简·爱是不同的。伊丽
莎白的条件并不出众,她虽有姿色,但不足以吸引所有人的
眼光,当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时,达西就认为她的相貌“仅
仅过得去,不过不漂亮到能够打动我的地步”, 不愿邀请伊丽
莎白跳舞。伊丽莎白虽财产不多,但毕竟属于地主乡绅阶级,
而且还具有能使显贵男士也为之倾倒的沉鱼落雁之姿。她对
于达西一开始的偏见就渗入了一种自身虚荣心受损的心态,
因此,她的反抗意识就有点流于表面,不够深入,给人一种强
烈震撼中的“放松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伊丽莎白的生活
前景存在着危机,因为没有兄弟,父亲的财产就要被远房的堂
兄柯林斯所继承。所以能结识一个有钱人并与他结婚是她人
生的最好归宿, 为此她常常参加一些舞会以求结识有身份和
地位的男子。而达西的傲慢以及对她家人的蔑视都激发了她
对达西的厌恶,并刺伤了她的自尊心。在此后的接触过程中,
伊丽莎白不断地取笑奚落达西,所以在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
白求婚时,她严词拒绝,与其说这是对达西傲慢的报复,不如
说这是伊丽莎白追求男女平等的反应。当然,正是这种女性
意识的萌发,才使得男女主人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实伊
丽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在当时是非常冒险的。因为伊丽莎
白强烈要求男性对女性的尊重,很可能会错失达西这个家境
和自身条件都十分理想的对象,作一辈子老处女。伊丽莎白
对达西求婚的拒绝,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看起来是多么了不
起,实在是勇气可嘉。
而简·爱则不同,她既不具备美貌,也没有任何财产,只

82
不过是个无父无母、自食其力的小女人,一个不小心误入绅
士淑女这个“天鹅湖”的丑小鸭,她必须时刻处于一种紧绷的
反抗状态,必须时刻小心地维护着自己那仅有的一点自尊与
权利,在爱上了主人罗切斯特后也不敢表现出来,害怕成为
贵族小姐们的玩物。正是在这个环境中,她形成坚强不屈不挠
的性格,在那个时代是男性俯视女性的时代,大多数女性选择
被动地对待,而简·爱她能够以“我”的标准来打量这个世界,
她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不像其他女子那样盲目遵从
男人的思想。另外,简·爱不在是男权社会中的弱者,而是代
表比男性更为坚强的形象,当罗彻斯特残废后,简·爱来到他
的身边说:“ 我能帮助你吗? 先生, 我愿意拿我的生命为你效
劳。”这其实也是那个时代要求平等和尊重的所有女性的呼
声。
二、伊丽莎白和简·爱的性格特点差异的原因
伊丽莎白和简·爱的性格特点之所以有着这样的不同,与
两位女性作家的分别所处的环境和个性有着重要的联系。
奥斯丁是一向公认的善于塑造形象的小说家,从最重要
的主人公伊丽莎白, 直到极其次要的陪衬人物德伯格小姐,
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她们各具时代特征。伊丽莎白这个女
性形象, 她的秀外慧中的个人素质以及那充满理性的观念,
以及她的圆满归宿,都充分表达了女作家本人对爱情婚姻以
及对全部人生的理想。她笔下的女性们同当时英国的大部分
女子一样,即使模糊地感觉到女性所受到的种种局限,但她们
长期以来所受的教育以及对已有的宁静生活的惯性依赖,也
使得她们会依照这种惯例继续生活下去。对于“嫁妆不足就
不能找到一个好丈夫”这一点,她们虽然会感到无奈与不满,
但对此她们所采取的回应态度是通过展示自身的其它优点
来嫁到一个“体面的绅士”,而不会是用什么抗争或争取的积
极手段来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纵然意识到了在当时英国社
会中女性的无奈,在无力改变的情况下奥斯汀选择的是妥协:
既然无力抗争,那就干脆不要抗争好了。
与伊丽莎白相比较,简·爱似乎更受到读者们和评论家们
的推崇,被认为更能代表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
的女性形象。有人认为简·爱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去寻求一种
新生活。最低限度,她比较积极地奋斗与抗争过,并且敢于争
取自由和平等地位。勃朗特所处的是英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
权利的宪章运动高涨的年代, 提出了争取妇女自由权利的口
号,女性的自主意识被极大地唤醒了。她们已经明白女性有追
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认为男女平等。由于其自身的经历,对
于呼吁追求男女平等的愿望更加迫切, 因此简·爱所表现的
性格特征较伊丽莎白更为鲜明。
参考文献:
[1].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 张玲、张扬译.北京: 人民
文学出版社, 1997 。
[2].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M]. 祝庆英译.上海: 上海译文
出版社, 2001 。
[3]. 郭征难.奥斯丁和她笔下的女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报,2001, (9) 。
[4]. 黄静.《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J].兰州大学
学报, 2002, (6) 。
[5]. 李迎新. 从《简·爱》看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J].理论观
察, 2000, (6)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