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子的由来,大概50字左右

南海子的由来,大概50字左右

名称由来
编辑
包括:南海子东北部云集跨国企业和各类房产项目的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旧宫开发区,北部角门、大红门一线商业居住一条街,南海子中部的南苑—东高地居民区,偏南与亦庄相邻的南海子郊野公园、瀛海镇,南海子正西的新建住宅和发展新媒体产业的西红门镇,西南的大兴区中心黄村镇海子角村和团河行宫遗址,南部的北普陀影视城,东南部的原红星公社太和乡烧饼庄东南侧建国初期曾残留一段城墙角门,后因上世纪60年代被当地村民建房取土、平整土地逐渐消失使得这一古老遗迹现以荡然无存,而这段历史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南苑镇是清末开始繁华的城镇,原名万字地。
历史上的南海子包括了今天的亦庄、旧宫、大红门、南苑、西红门、黄村等。
从永定门向南经沙子口文化用品一条街和木樨园服装一条街,南边就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家猎苑的北大门——大红门。
由于自清末以来一百多年的战火袭扰,特别是1900年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和不断的监守自盗、蚕食、衰败,南海子除了少数历史遗迹,为现代人们经常提起的基本上是大多数人不知渊源的诸多地名。本文的要旨在于回首南海子的昨天,介绍全新的今天,展望更加靓丽的明天。
南海子在元朝称飞放泊,源自元朝统治者在这一片河泊遍布的地区多训练海东青扑捉飞鸟、小兽。为使海东青休息、晾晒为汗水霜露打湿的羽毛,特修建晾鹰台,至今犹存。该地区少有人文建筑,基本上是自然状态。
到了明朝,成祖迁都北京,为了寻欢,于永乐十二年(1414),明统治者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于明宣德三年(1428)拨军修治南海子围墙、桥道、土墙长约一百二十多华里,四周开辟四个海子门(即北大红门今丰台区大红门)、南大红门(今南红门)、东红门、西红门(今大兴区西红门),同时还修建了庑殿行宫(今大兴区旧宫镇庑殿村)及旧衙门(今大兴区旧宫镇旧宫村)。新衙门(今丰台区新宫村)两座提督官署,并设“海户”把守。这样围墙内便是人们常说的“海子里”。
明朝改称南海子,系因为位于皇城之南,与紫禁城北面的后海、什刹海相对而定名。明永乐年间,修筑土墙,开四门:北为大红门、东为东红门、南为南大红门、西为西红门。为方便皇家行猎,又逐步修建了行宫、官署、庙宇,并派员管理。
清朝时也称南苑,把该地作为专供皇室、官僚行猎和操兵习武的围场。将土墙改为砖墙,在明朝四门的基础上加修5门:北墙大红门东面新开小红门(今小红门桥附近)、苑东北角开双桥门(今亦庄开发区东环中路附近)、苑东南角开?城门(今大兴区大回城附近)、苑西北角开镇国寺门(今南四环马家楼桥东北的镇国寺)、苑西南角开黄村门(今大兴区黄村镇)。乾隆时,为方便进出还开有20多个角门,像大羊坊、马家堡南角门、大兴的高米店等都是当年的角门位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从天津登陆攻占北京同时,也在南苑之内烧杀抢掠,中国独有的珍贵麋鹿被杀掠一空,直到几十年后才重返故里。《辛丑条约》后,清统治者为偿还赔款,在南海子设官产局分割出卖土地;南苑从此解体。
清朝亡后,民国政府 1913年在万字地(后改称南苑镇)设航空学校并建南苑飞机场,1922年冯玉祥将陆军检阅使署和所属部队驻扎在南苑,1937年二十九军著名将领佟麟阁和赵登禹在与日军战斗中牺牲在南苑至大红门的公路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