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其科学立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掲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展望。
第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髙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 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第三,立足于掲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所以,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在于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深刻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亲身参加和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中必须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俄国的领导者——列宁在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的时代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结合本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资本主义剥削劳动者的表象,而没有发掘其背后的根源。所以他们描绘未来社会时,通常都非常详尽,其实他们构建的理想社会中的一切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情况而已,代表了他们个人的愿望,脱离了实际情况,是非科学的,不可能实现的。
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期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在新社会还没有成为现实而缺乏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对未来进行过于详细的猜想,只会陷入空想,一切问题应该从实际出发。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性根本上由社会客观条件所造成的,当时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无产阶级还比较弱小,阶级矛盾也尚未尖锐化。而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中,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的力量和历史地位逐渐显现出来。
所以,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本质区别最终归因于历史客观条件的局限性上,不成熟的社会必将孕育出不成熟的理论思想,建立在不成熟理论上的未来社会是绝对不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