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哈尼族人吗?

如题所述

哈尼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253195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玉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主要从事农业,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有十月年(扎勒特节)、六月年(苦扎扎)等节日。哈尼族人使用哈尼语,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的彝语支。分哈雅、碧卡、豪白3种方言,各方言中又包含若干种土语。哈尼族原来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日本的民族
和族(又自称大和族或大和民族,明治以后民族主义膨胀的结果)是构成日本国民主体的民族,约占总数的99.9%(其余为阿努伊族与台湾人)。

所以日本不可能有哈尼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8
(1)

哈尼族这个称呼其实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的称呼,自古主要以“和”自称,古籍里称呼我们为“和蛮夷”(有的汉字不一样,但其实就是同一个发音),“和”这个字的发音在我们哈尼族语里是“大、强壮、伟大”的意思。哈尼族的支系其实主要是被汉语模糊化了,所谓的支系在我们哈尼族里其实只是以居住地区起的名字,(比如汉族的山东人、山西人、河南人···这个意思),有一种异族对我们哈尼族极具侮辱性的称呼“倭尼”,这种称呼现在我们那边都还普遍存在。

(2)

哈尼族自古都是穿木屐的,但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我们哈尼族就不穿木屐了,我个人只在小时候见过我的老祖宗(我爷爷的母亲)穿过,现在已经没有人穿了。

(3)

据说日本人的稻作文化并不是向中原的汉人学习的,而是在学习汉文化之前的时代就有的,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不过哈尼族的稻作文化很悠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4)

哈尼族也有类似“鸟居”的神圣的牌坊式建筑,只不过哈尼族语言里不这样称呼,and 哈尼族的这种牌坊式建筑上面雕刻有很多鸟和太阳的图案。哈尼族有很强烈的植物“神树”崇拜,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神树林,由于祭祀活动(祭龙),也叫龙树林。

(5)

哈尼语里面称呼植物喜欢用四个发音,貌似我看的日剧里称呼樱花也是四个发音,咋一听发音像极了哈尼语对某种植物的称呼。我听说日语里“黑色”和“疼痛”是同一个发音,不知道是不是,呵呵,不过哈尼族语言里“黑色”和“疼痛”确实是同一个发音(哈尼族发“na”音)。

(6)

听家乡的人说日语里对数字和喝酒的“喝”发音和哈尼族语里面也是一样的(“喝”发类似“多”这个发音)。日语我看日剧都忙着看字幕,所以叽叽呱呱的不知道在说什么,只感觉有的日语句子发音包括语气语调都很像哈尼语。“tuo la zuo”这个发音是“进来吧” or “请进来”的意思吗,貌似日剧里是这样说的,哈尼语里面说“请进”也是这个发音。日语里“走”or“去”的发音是发英语国际音标里的[i ]这个音吗,貌似日剧里是发这个音,哈尼语里“走”or“去”就是发[ i ]这个音。日语说“混蛋、白痴”是说“ba ga”,对吧,哈尼语里说“混蛋、白痴”是发“da ga”或者“a ga”,“ga”这个发音在哈尼语里面本身就带有讽刺的意思。语言目前我只了解这些了,今后打算认真学习日语。

(7)

说说长相吧,我觉得日本人有古时候华夏族“汉族”的血统,但只占少数,因为正统的华夏族“汉族”大家多看看唐代以前的出土文物吧(比如兵马俑、汉墓),长得都大概是模特吕燕那种面孔,唐代以后中国一直不断的有民族融合,才使得今天的汉族人才出现那么多浓眉大眼高鼻梁的美男美女。日本人的长相我看着基本上没有陌生感,哈尼族有个很典型的血统外贸,特别是男性最明显,基本上都是脸型很有轮廓,眉毛很浓,眼睛很大,我没有在吹牛,我至今还从来没有见过我们哈尼族人里有谁是单眼皮的,哈尼族相貌长得好以及性功能强在我家乡那边生活的各个民族里都是公认的,呵呵,上中学的时候,同班的男生在寝室里还问过我的下面是不是很大,我好无言~~~

(8)

在哈尼族传统文化里对女性是很不人性很不尊重的,女人甚至不能和男人同一桌吃饭,奶奶说他才嫁给爷爷的时候也不和爷爷等男性同桌吃饭,是后来慢慢的时代改变了,这种传统才停止的。

哈尼族可能源于古代氐羌族群。

汉文史籍中,对哈尼族有

“和夷”、
“和蛮”、
“和泥”、
“离泥”、
“倭泥”、
“哈尼”、
“斡泥”
等称呼。
第2个回答  2012-04-06
没有哈尼族,只有台湾人。
第3个回答  2010-12-08
2楼他恐怕不是那意思,不是说这俩族z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