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冥王星被赶出太阳系

如题所述

我估摸着冥王星这小子肯定是在太阳系行星区转悠的时候被查出没有行星区暂住证,是个黑户口,被遣送回去了。这小子运气挺好啊,能躲那么些年才被逮着!!
真实的原因是如下!!
冥王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冥王星

单击图像观看高清晰版本
Image:X2647 - Pluton.png
发现史
发现者 克莱德·汤博
发现时间 1930年
轨道参数
平均半径 5.91352×109 km
偏心率 0.24901
公转周期 248年197天5.5小时
会合周期 366.74天
平均轨道速度 4.7490 km/s
轨道倾角 17.1449°
卫星数量 3
物理特性
赤道直径 2344 km
表面积 17 million 平方千米
质量 1.290×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1.1 g/cm3
表面重力加速度 0.6 米/秒2
自转周期 6天9小时17.6分
轴倾角 119.61°
反射率 0.30
逃逸速度 1.22 km/s
表面温度
最低 一般 最高
33开 44K 55K
大气参数
气压 0 - 0.01 kPa
氮 90%
甲烷 10%

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九颗。
目录
[隐藏]

* 1 概述
* 2 冥王星的出现
* 3 漫长的公转
* 4 冥王星扁长轨道
* 5 小小世界
* 6 星星闪耀的白天和黑夜
* 7 冥王星行星地位的争论
* 8 请参阅
* 9 相关链接

[编辑]

概述

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开太阳最远、最小的一颗行星,1930年被发现。因为它离太阳最远,因此也非常寒冷,这和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鲁托所住的地方很相似,因此称为“Pluto”。
[编辑]

冥王星的出现

1894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建造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罗威尔天文台。在那里,他想搜寻一颗可能存在的新的行星。罗威尔计算出了那颗行星的所在位置,然而在他有生之年却未能找到这颗行星。

1916年罗威尔去世,天文学家汤博继续在罗威尔天文台进行搜寻,把在同一天空、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底片,在背后灯光的照射下轮流先后显示,就会看到所有的恒星都没有变动,只有被拍摄到的行星会有位置变化,这样就能发现行星和小行星。1930年1月18日与23日,汤博在双子座拍摄两张照片,在这两张照片上发现了一个移动的小点,这个“小点”就是冥王星。
[编辑]

漫长的公转

冥王星是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9亿千米,是地球离太阳平均距离的40倍,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运行速度又慢,因而要花上248个地球年才能围绕太阳“走”完一圈.
[编辑]

冥王星扁长轨道

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在远日点约有74亿千米;近日点也有44亿千米,而且轨道偏心率较大之关系,这时冥王星比海王星离太阳还要略近一些(例如在1989年~1999年间),但由于冥王星轨道倾角较大,故不会与海王星碰撞,近日点时冥王星在海王星轨道以北公转,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在3.78亿千米以上。
[编辑]

小小世界

1988年6月9日,冥王星刚好运行到一颗恒星的前面,根据恒星被遮掩的时间,天文学家们测定冥王星直径约2344千米,比月球还要小,其质量也只有月球的五分之一。所以冥王星是个小小的世界。
[编辑]

星星闪耀的白天和黑夜

冥王星离太阳极其遥远,因而在冥王星上看到的太阳,也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而已。即使是最靠近太阳的时候,它所获得的太阳光也只有地球的九百分之一,所以冥王星那么寒冷(从−212℃到−234℃)。
[编辑]

冥王星行星地位的争论

冥王星由于尺度小(比其他八大行星小得多)、轨道扁长,许多人对它能不能算一颗真正的行星表示质疑,1998年曾有议论把冥王星剔除太阳系行星之列,但国际天文联盟(IAU)没有批准。其它的一些天体,例如小行星2060(喀戎)的轨道与冥王星十分相似。此外太阳系中的一些行星还有着7个比冥王星更大的卫星。

有人说,冥王星拥有卫星——冥卫一,因此它应该是一颗行星,可是天文学家们最近发现,小行星243(爱达)同样有一颗卫星,而且其他的小行星也有卫星,所以这已不是行星的标准,但更大程度表明九大行星已是约定俗成而较难以让社会改变的,尽管已发现比王星大的外天体等原因。

另外,在海王星之外的沿轨道运行的天体带——柯伊伯带。许多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就是这一轨道带上数以万计的天体中最大的一个。他们相信:海王星是最后一颗“真正的”行星。

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中唯一未有人造探测器到访的行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2006年1月17日发射无人探测船新视野号去探索冥王星及柯伊伯带。

在2005年5月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S/2005 P1及S/2005 P2两颗可能是冥王星的卫星。
[编辑]

请参阅

* 新视野号

[编辑]

相关链接

* 冥王星图片集
* 新视野号

冥王星之天然卫星
冥卫一 | (S/2005 P1) | (S/2005 P2)
太阳系
Image:Solar Planets.jpg
太阳 |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太阳系天体列表
卫星 / 小行星: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奥尔特云·彗星·恒星距离列表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5%86%A5%E7%8E%8B%E6%98%9F"

页面分类: 冥王星 | 柯伊伯带 | 类冥天体

冥王星被“开除”了。

北京时间昨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经两千余天文学家表决通过———

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九天,甚至是七年的争论,“一槌”定音,终告段落。

结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矮”,道尽冥王星无奈

一个“矮”字,道尽了冥王星的无奈。

其实,自冥王星被人类发现76年来,对它地位的质疑从来没有断过。

远的不说,1999年,冥王星就差一点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电子邮件投票中失去行星的地位。原因是,它与其他八大行星太不同了:一是体积过小,它的质量只有月亮的1/3;二是轨道过于椭圆;三是八星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而冥王星与八星轨道平面倾斜角达17度。这让许多天文学家“耿耿于怀”。

那么,到底行星的定义是什么?

“这届大会为此讨论了9天。”昨日电话里,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黄乘利告诉记者,“我从来没有见过讨论如此激烈的天文学会议。我17日到达布拉格,而前一天,第一份草案就已提交大会,一听太阳系要扩容到12大行星,现场立即陷入一片混乱。”

16日的只是初步草案,这些天已经不知被更改过多少次,终于在昨晚得以定论:

什么是行星:一是必须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就只有水、金、地、火、木、土,加上天王、海王星这八颗。而冥王星由于“先天”不足,只有出列了,被划入了“矮行星”。

何谓“矮行星”?矮行星前两点完全相同于行星的定义,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是其轨道附近仍存在其他物体,而且它不是卫星。

而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它们其中将包括大多数的太阳系星云、“海王外天体”、彗星和其他一些小天体。

在昨晚的表决上,天文学家还通过了这样的一个准则:冥王星还被认定为一种新型的“外海王星”天体的代表,比如新近发现的“齐娜”,就属于这样的天体。

“对天体的重新命名反映出当前世界天文学的认识水平。”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顾秋生说:天文学的教科书,看来是真的要改写了。

“马铃薯”,不是行星

与冥王星一起被“否定”的,还有从这一次提议草案公布起,就被认为极有可能加入“太阳系大行星”家族的“谷神”、“卡戎”和“齐娜”。

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站长林清认为,谷神星这次入选,看上去有点突然,其实并不意外。“谷神星,一开始人们认为它是行星,后来又将它降格,但现在看来,这都是科学发展阶段性的表现。”

南京大学天文系副教授周礼勇告诉记者:1778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得经过确认,向世界宣布了一个如今被称为“波得定则”的规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应该按照一个固定的数列成比例排列。天王星藉此被人们发现,而当1801年天文学家皮亚齐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发现谷神星时,按“波得定则”,被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是行星。著名“神童”高斯更用自创方法,一个小时就精确计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一举名声大振。

“只是日后天文学家们又陆续在相似轨道上发现了许多类似天体,‘谷神星’才被降格。天文学界采用新的名称‘小行星’(asteroid)为它这样的天体命名。但如此简单归类并不科学。”

林清说:实际上,直径为950公里的谷神星,基本为规则的圆球体,而其他小行星形状是不规则的,像马铃薯。“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这种结构是一般小行星不具有的。因此,有天文学家认为,谷神星是一颗原始状态下的初级行星,只是因为木星巨大的引力妨碍它吸引更多的物质而发展成大行星。一份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发表的报告,更认为谷神星的表层25%由淡水构成,其淡水含量比地球还多。根据这些条件,考虑恢复谷神星行星地位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卡戎”的加入也是如此。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顾秋生说,1978年人类才发现“卡戎”,起初认为它只是冥王星的卫星,最近的研究才发现,“卡戎”与冥王星的关系并不像地球和月球。“地球是月球质量的81倍,而冥王星只有‘卡戎’的10倍,这样的话,冥王星无法让‘卡戎’围着它转,它们更像一对大小兄弟,所以可以把‘卡戎’看作是独立的行星。”

但是,根据这次投票得出的行星标准,在谷神星的周围,还有诸多小天体,它不能满足“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这一条件,因此无法被称作行星,而“卡戎”和“齐娜”也是如此。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8/25/content_5005354.htm
回答者:kgdxk - 董事长 十六级 8-30 13:03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不好
50% (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04
1. 冥王星
以下资料指的是原来的冥王星,现在已失去名字,定义小行星序列号:134340
根据2006年0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决议:冥王星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视为行星。太阳系中有七颗卫星比冥王星大(月球、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卫六和海卫一)。

公转轨道:离太阳平均距离5,913,520,000千米(39.5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2274千米

质量:1.27e22千克

罗马神话中,冥王星(希腊人称之为Hades哈迪斯)是冥界的首领。这颗行星得到这个名字(而不采纳其他的建议)可能是由于他离太阳太远以致于一直沉默在无尽的黑暗之中,也可能是因为冥王星(pluto)开头的两字母是Percival Lowell是缩写。

冥王星是在1930年由于一个幸运的巧合而被发现的。一个后来被发现错误的计算“断言”:基于天王星与海王星的运行研究,在海王星后还有一颗行星。美国亚利桑那州的Lowell天文台的Clyde W. Tombaugh由于不知道这个计算错误,对太阳系进行了一次非常仔细的观察,然而正因为这样,发现了冥王星。

发现了冥王星后,人们很快发现冥王星太小及与其它行星运行轨道有差异。对未知行星(Planet X)的研究还在继续,但没发现任何东西。如果采用了旅行者2号飞船计算出的海王星的质量,那么另一个质量差异就消失了,也就不会有第十颗行星了。

冥王星是唯一一颗还没有太空飞行器访问过的行星。甚至连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只能观察到它表面上的大致容貌。

很幸运,冥王星有一颗卫星,冥卫一。也是靠着好运气,它才能被发现。这是在1978年,它在向着太阳系内运行时,刚好运行到轨道的边缘时被发现的。所以可能通过冥卫一观察许多冥王星的运行,反之亦然。通过精密计算什么物体什么部分在什么时候被覆盖,以及观察光亮曲线,天文学家能够绘出两个半球光亮区域与黑暗区域的大致地图。

冥王星的半径还不很清楚,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数值1137千米被认为有±8的误差,几乎近1%。

尽管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总质量知道得很清楚(这可以通过对冥卫一运行轨道的周期及半径精确测量和开普勒第三定律而确定),但是冥王星和冥卫一分别的质量却很难确定。这是因为要分别求出质量,必须测得更为精确的有关冥王星与冥卫一系统运行时的质心才能确定测量出,但是它们太小而且离我们实在太远,甚至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此也无能为力。这两颗星质量比可能在0.084到0.157之间。更多的观察正在进行,但是要得到真正精密的数据,只有送一艘太空飞行器去那里。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二个反差极大的天体(次于土卫八)。探索这些差异的起因是计划中的冥王星特快计划中首要目标之一。

冥王星的轨道十分地反常,有时候比海王星离太阳更近(从1979年1月开始持续到1999年2月)。

冥王星与海王星的共同运动比为3:2,即冥王星的公转周期刚好是海王星的1.5倍。它的轨道交角也远离于其他行星。因此尽管冥王星的轨道好像要穿越海王星的轨道,实际上并没有。所以他们永远也不会碰撞(这里有十分细致的解释)。

就像天王星那样,冥王星的赤道面与轨道面几乎成直角。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知道很不很清楚,但大概在35到45K(-238到-228℃)之间。

冥王星的成份还不知道,但它的密度(大约2克/立方厘米)表示:冥王星可能像海卫一一样是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地表上光亮的部分可能覆盖着一些固体氮以及少量的固体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的黑暗部分的组成还不知道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机物质或是由宇宙射线引发的光化学反应。

有关冥王星的大气层的情况知道得还很少,但可能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组成。大气极其稀薄,地面压强只有少量微帕。冥王星的大气层可能只有在冥王星靠近近日点时才是气体;在其余的冥王星的年份中,大气层的气体凝结成固体。靠近近日点时一部分的大气可能散逸到宇宙中去,甚至可能被吸引到冥卫一上去。冥王星特快任务的计划人想在大气滑凝固时到达冥王星。

冥王星和海卫一的不寻常的运行轨道以及相似的体积使人们感到在它们俩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关系。有人曾认为冥王星过去是海王星的一颗卫星,但是现在认为并不是这样。一个更为普遍的学说认为海卫一原本与冥王星一样,自由地运行在环绕太阳的独立轨道上,后来被海王星吸引过去了。海卫一,冥王星和冥卫一可能是一大类相似物体中还存在的成员,其他一些都被排斥进了Oort奥尔特云(Kuiper柯伊伯带外的物质)。冥卫一可能是像地球与月球一样,是冥王星与另外一个天体碰撞的产物。

冥王星可以被非专业望远镜观察到,但是这是不容易的。Mike Harvey的行星天象图可以显示最近冥王星在天空中的方位(以及其他行星),但是还得靠更为细致的天象图以及几个月的仔细观察才能真正地找到冥王星。由行星程序如“灿烂星河”可以绘制准确的天象图。

2006年8月24日,该行星经布拉格会议讨论,从九大行星行列中排除,正式降格为矮行星。
关于冥王星的行星资格的争论

冥王星刚被发现之时,它的体积被认为有地球的数倍之大。很快,冥王星也作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被写入教科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天文观测仪器的不断升级,人们越来越发现当时的估计是一个重大“失误”,因为它的体积要远远小于当初的估计。此外,冥王星(pluto)的行星身分也一直以来成了天文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这也是因为一直以来对行星没有一个具体清楚的定义。尤其,自1992年首次发现“柯伊伯带”(Kuiper Belt)以来,更多关于天文发现加剧了人们其行星资格的争论。

新发现重新引发争论

进入21世纪,天文望远镜技术的改进,使人们能够进一步对海王星外天体(trans-Neptunian objects)有更深了解。2002年,被命名为50000 Quaoar(夸欧尔)的小行星被发现,这个新发现的小行星的直径(1280公里)要长于冥王星的直径的一半。2004年,被命名为90377 Sedna(塞德娜)的小行星的最大直径也达到了1800公里,而冥王星的直径也只不过2320公里。

2005年7月9日,又一颗新发现的的海王星外天体被宣布正式命名为厄里斯(Eris)。根据厄里斯的亮度和反照率推断,它要比冥王星略大。这是1846年发现海王星之后太阳系中所发现的最大天体。尽管当初并没有官方的共识,它的发现者和众多媒体起初都将之称为“第十大行星”。也有天文学家认为厄里斯的发现为重新考虑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供了有力佐证。

就连冥王星的显著特征——它的卫星和大气,也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海王星外天体带中的一些小行星也有自己的卫星。而且厄里斯的天体光谱分析也显示它和冥王星有着相似的地表,此外厄里斯也有一个较大的卫星戴丝诺米娅(Dysnomia)。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决议——开除冥王星行星“星籍”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的决议,被称为行星(planet)的天体要符合三个主要条件。
1.该天体须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之上
2.该天体须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hydrostatic equilibrium)的形状(近于球形)
3.该天体须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

而冥王星则不符合上述第三条行星标准。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进一步决议通过冥王星应该归入矮行星(dwarf planet)之列,而且可以作为尚未命名的一类海王星外天体的原形。在此决议之前,人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行星方案,其中一些甚至提到除了冥王星外也取消地球水星的行星资格,而另外一些则提议将一些小行星也纳入行星之列。

2006年1月新地平线号发射,预计2015年到达冥王星进行观测
开放分类:
太阳系、柯伊伯带、矮行星、宇宙自然学
2. 2006年8月24日,该行星经布拉格会议讨论,从九大行星行列中排除,正式降格为矮行星。
关于冥王星的行星资格的争论

冥王星刚被发现之时,它的体积被认为有地球的数倍之大。很快,冥王星也作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被写入教科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天文观测仪器的不断升级,人们越来越发现当时的估计是一个重大“失误”,因为它的体积要远远小于当初的估计。此外,冥王星(pluto)的行星身分也一直以来成了天文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这也是因为一直以来对行星没有一个具体清楚的定义。尤其,自1992年首次发现“柯伊伯带”(Kuiper Belt)以来,更多关于天文发现加剧了人们其行星资格的争论。

新发现重新引发争论

进入21世纪,天文望远镜技术的改进,使人们能够进一步对海王星外天体(trans-Neptunian objects)有更深了解。2002年,被命名为50000 Quaoar(夸欧尔)的小行星被发现,这个新发现的小行星的直径(1280公里)要长于冥王星的直径的一半。2004年,被命名为90377 Sedna(塞德娜)的小行星的最大直径也达到了1800公里,而冥王星的直径也只不过2320公里。

2005年7月9日,又一颗新发现的的海王星外天体被宣布正式命名为厄里斯(Eris)。根据厄里斯的亮度和反照率推断,它要比冥王星略大。这是1846年发现海王星之后太阳系中所发现的最大天体。尽管当初并没有官方的共识,它的发现者和众多媒体起初都将之称为“第十大行星”。也有天文学家认为厄里斯的发现为重新考虑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供了有力佐证。

就连冥王星的显著特征——它的卫星和大气,也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海王星外天体带中的一些小行星也有自己的卫星。而且厄里斯的天体光谱分析也显示它和冥王星有着相似的地表,此外厄里斯也有一个较大的卫星戴丝诺米娅(Dysnomia)。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决议——开除冥王星行星“星籍”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的决议,被称为行星(planet)的天体要符合三个主要条件。
1.该天体须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之上
2.该天体须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hydrostatic equilibrium)的形状(近于球形)
3.该天体须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

而冥王星则不符合上述第三条行星标准。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进一步决议通过冥王星应该归入矮行星(dwarf planet)之列,而且可以作为尚未命名的一类海王星外天体的原形。在此决议之前,人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行星方案,其中一些甚至提到除了冥王星外也取消地球水星的行星资格,而另外一些则提议将一些小行星也纳入行星之列。

2006年1月新地平线号发射,预计2015年到达冥王星进行观测
第2个回答  2007-03-16
冥王星
以下资料指的是原来的冥王星,现在已失去名字,定义小行星序列号:134340
根据2006年0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决议:冥王星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视为行星。太阳系中有七颗卫星比冥王星大(月球、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卫六和海卫一)。

公转轨道:离太阳平均距离5,913,520,000千米(39.5天文单位)

直径:2274千米

质量:1.27e22千克

罗马神话中,冥王星(希腊人称之为Hades哈迪斯)是冥界的首领。这颗行星得到这个名字(而不采纳其他的建议)是由于他离太阳太远以致于一直沉默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凑巧的是冥王星(pluto)开头的两字母是发现者Percival Lowell是缩写。

冥王星是在1930年由于一个幸运的巧合而被发现的。一个后来被发现错误的计算“断言”:基于天王星与海王星的运行研究,在海王星后还有一颗行星。美国亚利桑那州的Lowell天文台的Clyde W. Tombaugh由于不知道这个计算错误,对太阳系进行了一次非常仔细的观察,然而正因为这样,发现了冥王星。

发现了冥王星后,人们很快发现冥王星太小及与其它行星运行轨道有差异。对未知行星(Planet X)的研究还在继续,但没发现任何东西。如果采用了旅行者2号飞船计算出的海王星的质量,那么另一个质量差异就消失了,也就不会有第十颗行星了。

冥王星是唯一一颗还没有太空飞行器访问过的行星。甚至连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只能观察到它表面上的大致容貌。

很幸运,冥王星有一颗卫星,冥卫一。也是靠着好运气,它才能被发现。这是在1978年,它在向着太阳系内运行时,刚好运行到轨道的边缘时被发现的。所以可能通过冥卫一观察许多冥王星的运行,反之亦然。通过精密计算什么物体什么部分在什么时候被覆盖,以及观察光亮曲线,天文学家能够绘出两个半球光亮区域与黑暗区域的大致地图。

冥王星的半径还不很清楚,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数值1137千米被认为有±8的误差,几乎近1%。

尽管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总质量知道得很清楚(这可以通过对冥卫一运行轨道的周期及半径精确测量和开普勒第三定律而确定),但是冥王星和冥卫一分别的质量却很难确定。这是因为要分别求出质量,必须测得更为精确的有关冥王星与冥卫一系统运行时的质心才能确定测量出,但是它们太小而且离我们实在太远,甚至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此也无能为力。这两颗星质量比可能在0.084到0.157之间。更多的观察正在进行,但是要得到真正精密的数据,只有送一艘太空飞行器去那里。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二个反差极大的天体(次于土卫八)。探索这些差异的起因是计划中的冥王星特快计划中首要目标之一。

冥王星的轨道十分地反常,有时候比海王星离太阳更近(从1979年1月开始持续到1999年2月)。

冥王星与海王星的共同运动比为3:2,即冥王星的公转周期刚好是海王星的1.5倍。它的轨道交角也远离于其他行星。因此尽管冥王星的轨道好像要穿越海王星的轨道,实际上并没有。所以他们永远也不会碰撞(这里有十分细致的解释)。

就像天王星那样,冥王星的赤道面与轨道面几乎成直角。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知道很不很清楚,但大概在35到45K(-238到-228℃)之间。

冥王星的成份还不知道,但它的密度(大约2克/立方厘米)表示:冥王星可能像海卫一一样是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地表上光亮的部分可能覆盖着一些固体氮以及少量的固体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的黑暗部分的组成还不知道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机物质或是由宇宙射线引发的光化学反应。

有关冥王星的大气层的情况知道得还很少,但可能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组成。大气极其稀薄,地面压强只有少量微帕。冥王星的大气层可能只有在冥王星靠近近日点时才是气体;在其余的冥王星的年份中,大气层的气体凝结成固体。靠近近日点时一部分的大气可能散逸到宇宙中去,甚至可能被吸引到冥卫一上去。冥王星特快任务的计划人想在大气滑凝固时到达冥王星。

冥王星和海卫一的不寻常的运行轨道以及相似的体积使人们感到在它们俩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关系。有人曾认为冥王星过去是海王星的一颗卫星,但是现在认为并不是这样。一个更为普遍的学说认为海卫一原本与冥王星一样,自由地运行在环绕太阳的独立轨道上,后来被海王星吸引过去了。海卫一,冥王星和冥卫一可能是一大类相似物体中还存在的成员,其他一些都被排斥进了Oort奥尔特云(Kuiper柯伊伯带外的物质)。冥卫一可能是像地球与月球一样,是冥王星与另外一个天体碰撞的产物。

冥王星可以被非专业望远镜观察到,但是这是不容易的。Mike Harvey的行星天象图可以显示最近冥王星在天空中的方位(以及其他行星),但是还得靠更为细致的天象图以及几个月的仔细观察才能真正地找到冥王星。由行星程序如“灿烂星河”可以绘制准确的天象图。

2006年8月24日,该行星经布拉格会议讨论,从九大行星行列中排除,正式降格为矮行星。
关于冥王星的行星资格的争论

冥王星刚被发现之时,它的体积被认为有地球的数倍之大。很快,冥王星也作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被写入教科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天文观测仪器的不断升级,人们越来越发现当时的估计是一个重大“失误”,因为它的体积要远远小于当初的估计。此外,冥王星(pluto)的行星身分也一直以来成了天文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这也是因为一直以来对行星没有一个具体清楚的定义。尤其,自1992年首次发现“柯伊伯带”(Kuiper Belt)以来,更多关于天文发现加剧了人们其行星资格的争论。

新发现重新引发争论

进入21世纪,天文望远镜技术的改进,使人们能够进一步对海王星外天体(trans-Neptunian objects)有更深了解。2002年,被命名为50000 Quaoar(夸欧尔)的小行星被发现,这个新发现的小行星的直径(1280公里)要长于冥王星的直径的一半。2004年,被命名为90377 Sedna(塞德娜)的小行星的最大直径也达到了1800公里,而冥王星的直径也只不过2320公里。

2005年7月9日,又一颗新发现的的海王星外天体被宣布正式命名为厄里斯(Eris)。根据厄里斯的亮度和反照率推断,它要比冥王星略大。这是1846年发现海王星之后太阳系中所发现的最大天体。尽管当初并没有官方的共识,它的发现者和众多媒体起初都将之称为“第十大行星”。也有天文学家认为厄里斯的发现为重新考虑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供了有力佐证。

就连冥王星的显著特征——它的卫星和大气,也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海王星外天体带中的一些小行星也有自己的卫星。而且厄里斯的天体光谱分析也显示它和冥王星有着相似的地表,此外厄里斯也有一个较大的卫星戴丝诺米娅(Dysnomia)。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决议——开除冥王星行星“星籍”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的决议,被称为行星(planet)的天体要符合三个主要条件。
1.该天体须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之上
2.该天体须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hydrostatic equilibrium)的形状(近于球形)
3.该天体须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

而冥王星则不符合上述第三条行星标准。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进一步决议通过冥王星应该归入矮行星(dwarf planet)之列,而且可以作为尚未命名的一类海王星外天体的原形。在此决议之前,人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行星方案,其中一些甚至提到除了冥王星外也取消地球水星的行星资格,而另外一些则提议将一些小行星也纳入行星之列。

2006年1月“新地平线”号发射,预计2015年到达冥王星进行观测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144.html

第3个回答  2007-03-03
它体积,质量不够大
且轨道和海王星有相交,倾角太大
第4个回答  2007-03-03
因为它体积,质量不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