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怎样选择导师?

如题所述

1、导师是双向选择还是单项选择?
首先谈谈硕士研究生,美国的研究生院多数在硕士生入学的时候为其指派一位教授做“临时导师”。因为研究生院有严格的学术审核机制,所以多数学校在新生修满9个研究生阶段的学分后(通常是第一个学期结束后)开始真正为学生固定导师。此时,学生有权利要求为自己更换导师,当然多数情况下学生都会保留自己的原始导师。在拥有一位“主席导师(Chair)”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一般至少两位的教授参与自己的“导师团(Committee)”。
根据专业和学校的规章不同,有些学校给学生指派一位导师团成员,另一位由学生自己提名,经过该教授同意并得到研究生院认可后生效。有些学校会给学生自由自己去找两名导师团成员。有些学校要求导师团成员必须同时来自本专业,有些则要求导师团必须一个来自本系,另一个跨系。
至于博士生--由于美国的大学科研和经费直接挂钩,很多时候是教授(或者说博导)手里获得了研究经费后才决定能够根据经费雇佣几个学生助理(也就是派发奖学金或者提供助研、助教的机会)。这样一来,虽然提供博士培养的院系也正常招生,但是很多获得录取的博士生都是由教授亲点的;教授们看上的是这个苗子,目的是为了帮自己作试验或者其他科研项目。许多有心的报考博士的学生在报名时候就极力向自己心仪的教授投橄榄枝,推销自己;因为如果被某位博导教授看中了,自己的录取不但八九不离十,连学费也顺便解决了。
因此,美国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都是双向选择的。只是硕士阶段导师分配的随机因素高,而博士阶段的导师分配人为因素高。
2、美国硕导和博导的角色区别
硕士阶段的导师:对于学生在学术上的引导不及博导们深入和频繁。硕士阶段导师团主席,也就是首席导师,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阶段性地和学生面谈评估学习进度和成绩;以及论文或者毕业作品阶段的开题指导等。当然,首席导师还会协助学生落实毕业文论的答辩会等其他事宜。硕士生的评估工作也很严谨,每个学期都要进行。硕士生导师团的三位导师都需要在学生成绩和进度表格上签字。最终的论文答辩和毕业作品展示的环节,导师团也需要悉数出场。
博士阶段的导师:更像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出门拜师。博士生和自己的导师见面次数更频繁,有些甚至是在同一个实验室朝夕相处。学生的科研项目也更加体现出了自己的“门派”的特点,时常带有自己导师的影子。博导对于学生的点播和指导更具体,交流也更频繁,当然这因专业而易。
导师和学生的交流:硕士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更加深化,同时拓宽广度。所以导师起到点播和掌舵的作用,在学术上的实质影响没有博导深。博士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不光是专业“深化”的问题,更多的是“专化”;所以博士生对导师的学术依赖更强。
硕士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和实践;博士生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发表。博导很多时候可以提携着自己的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或者学术论文,最终共同署名;硕士生鲜有和导师一起著书立说的。

其实美国的大学教授(导师)也都是普通人,所以性格和辅导的style都不大一样。不论留学生和自己在美国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的交流是密是疏,大家都希望能够愉快和谐地相处,最终顺利通过答辩获得文凭。
所以,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如果有自主权的话)当然要看教授的性格和风格,这一点和相亲差不多。无论选择什么阶段的导师都需要无比慎重,但是小奔个人建议,硕士生选择导师应该看口碑和导师是否能够帮助自己顺利迈入未来职场或攻读博士构建人脉;
博士生选择导师要看中导师的科研以及经济价值(教授手里有经费说明他/她在行业里很牛,同时说明他/她的科研项目有含金量,得到了市场的肯—也就是你未来若干年将要致力的研究项目是看得到光明的),看导师是否能为自己构建研究和发表的平台。
当然了,事在人为。不论一个留学生在美国拥有多么先进的研究平台,多么支持的导师,最后决定是否作出成就的还是学生本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29
1. 不要找很年轻的导师,主要指那些刚出道1-3年的年轻老师,一般是assistant professor.这些老师的实验室一般刚开始建设,仪器设备不全,资金不足,研究领域、方向刚起步,没定型。这样可能要做很多别的事,会耽搁时间。
2. 不要选择年纪在50岁以上的教授。虽然是教授,但一般到这个年纪了,成功的已经功成名就了,就不会再努力了;不成功的也没什么希望了,所以一般不会管。当然这一条不是绝对,有一些很牛的人,50岁还是正当壮年。
3. 最好找那些博士、博士后比较多的老师,这样即使老师不管也可以学习。而且学生多的话,说明其研究基础好,条件也基本具备。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导师的选择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生涯与职业规划都有一定关系,因此选择导师,学生需要慎重。选择是要建立在对导师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下面就来看看新东方留学专家在选择导师问题上的经验分享吧。 导师类型简介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独特之处,但是不同的人也会呈现出一些相同点。导师也不例外,在这里我们把导师分为三个类别,以方便对学生的介绍。 第一种导师被称为“manager”(经理)。正如企业当中的总经理一样,这种导师最大的特点就是任务划分具体详细,学生只要跟着老师的进度一步步来就可以完成课题。第二种导师被称为“builder”(建设者),这种导师的特点是只提供大方向,不会帮学生解决具体问题,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题。这种类型的导师相对来说比较少。第三种导师被称为“hybrid”(混合型导师)。这种导师前期是“manager”的风格,后期是“builder”的风格。美国有不少导师是这个类型的。当然,有的导师也会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带学生的风格。
选择导师 学生在知道了导师的类型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师。除此之外,选择导师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导师的背景情况。一般而言,年轻的导师可能带的学生不多,那么给你的教导会比较多,年老的教授可能在人际关系或者经验上则更有优势。选择导师的另外一个标准就是看导师发表的论文情况。如果导师的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的会议或者期刊上面,那么这个导师的科研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导师对学生的态度也是学生选择导师要参考的标准之一。这些可以从他带过的学生、网络评价等多方面进行考察。 选择导师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学生需要多方面考虑。导师的能力与科研水平是选择导师的基础,但是导师的风格学生能不能适应同样不能忽视。一旦导师选的不合适,对学生的影响也会很大。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打算申请到美国留学或已经在美国学习的学生有所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05
背景
年老的professor一般在研究上所花时间不多,而且越是功成名就,越有很多非研究的事务。但他有两大优势:经验和学术联系(人际)。他能在大方向指导你,但是具体的指导可能很少,对学生较nice。
年轻的professor,associate professor或assistant
professor一般在研究上花的时间较多,因为他还有不少学术追求。正因为这样,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学生往往也比较push。如果他带的学生不是很多,可以给你较多的指导。
如果他已经结婚,特别是有了子女,一般会比较nice。
选女导师时请慎重,如果她处在更年期,性情可能会比较烦躁。
通常,30-50岁是导师科研的高峰期。升为教授后的5-10年的导师比较有钱。
论文
论文不应该是学术能力的完全体现,却是衡量导师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
论文的档次很重要,这体现了一个导师对学术成就的态度。很多导师公布的是selected
publication,这里面是他认为有一定价值的论文。如果是期刊文章,你得去检查期刊的档次,是否都是国际顶级或知名期刊,还是档次参差不齐。论文就像你穿的衣服,一个有品味的人,穿衣的牌子和款式一般较为集中。会议论文,同样要看会议的档次。
期刊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详述和正式发布,审核周期一般很长(有时候长达2年);会议论文是研究成果的简介和交流,审核周期一般较短(1~2个月)。所以,导师最新的会议文章是其实验室最近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有时间的话,应该研究一下导师的论文。看看他是不断有新的idea,还是不断“营销”过去的idea。
论文的作者顺序非常重要。看看导师最近的论文。如果没有一篇是第一作者,则说明他很少亲自做研究,可能是指导学生做,也可能是很少花时间在研究上。如果大部分都是第一作者,则要注意他的职称。对于一个比较老的professor,如果还有如此旺盛的研究能力和精神,是很少见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指导学生不力)。在国内,常有人反映导师抢着做一作。在国外,这一现象少很多,因为国外设立了correspondence
author,特意留给导师。
一个导师一般不止一个研究方向。请关注他在每个研究方向上真正做出了多少成果。那些方向很多,但每个方向上成果很少的导师就像打游击战一样,难成大气候。而且要明确,导师目前在做哪些方向,有些方向他可能已经不做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