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血淤、血热分别有什么治法?临床应用中有哪些不同?

如题所述

由于血虚证的病理为血液亏损,不能濡养脏腑经脉,所以,治疗血虚证,应当以补血为主,或补气养血。临床上,治疗血虚证通用的补血方剂为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何首乌、旱莲草、阿胶等可以说是各种血虚的通用药品。但在临床运用上,要根据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由于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且为气血生化之源,肾精能生血,因而,治疗血虚证多用养血安神药,比如丹参、炒枣仁、龙眼肉等;心脾两虚,可与健脾药同用如归脾汤,这是益气健脾与养血安神的代表方剂。肝血虚,则可加用枸杞子、鸡血藤等补血养肝之品。补肾则用熟地、何首乌等药。由于血淤系全身性血运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之病理反应。因而,血淤证的治疗原则,一般是活血化淤。治疗血淤证常用的方药有桃红四物汤等。由于血淤轻重不同,在临床上,具体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比如,淤久证重者,可加用三棱、山甲、土鳖虫等破血消坚药物,必要时,也可加用大黄、芒硝以通下逐淤。至于既有出血又有阻血见症者,不宜单纯用止血药,应加用活血化淤药以止血。因血热证病理为血分有热,或邪热侵及血分,故血热证的治疗,以清热凉血为主。治疗血热证常用方药为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常用药物为鲜生地、鲜茅根、紫草、丹皮、赤芍、蒲黄、地榆、小蓟等。由以上可见,在临床上,血虚、血淤、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