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人物

现在才仔细查找下出现在

杨震:杨震从小好学,博通经术。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包拯:包拯六十岁寿辰,提前叮嘱其儿包贵一律不收任何寿礼。未曾想到,第一个送礼上门的竟是仁宗皇上。包贵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请代皇上送礼来的太监写几句话,劝父亲收下这份特殊礼物。太监觉得言之有理,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包拯看了这首诗后,当即复诗一首,并将礼品退了回去。他在《拒寿礼》诗中这样写到:“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不可念叨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好一个“拒礼为开廉洁风”,竟然拒到了皇帝头上,真乃空前绝后、难能可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5
古代:
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孙仪,喜爱吃鱼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这项嗜好已是众所皆知的事情,大家为了要讨他欢心,赢得赏识,无不争相买鱼馈赠,公孙仪毫不领情,一概不予接受。
弟子感到疑惑,问道:“你那么喜爱吃鱼,为什么大家送来的鱼,都不肯接受呢?”

公孙仪笑说:“就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随便收众人送来的鱼。吃人口软,拿人手短,倘若收下了,人家有求于我时,难免会徇私枉法,一旦徇私,有朝一日必将被罢去宰相一职。唯有廉洁奉公,不受贿赂,就不会有被免去职务之险,还怕不能天天吃到鱼吗?”

嗜鱼却不受鱼,公孙仪不为贪欲役使,严持道德操守。他明白,唯有不白吃别人的鱼,才能安稳地自己买鱼吃,这样的觉醒也是菩萨喜舍的精神。提到喜舍心,《大智度论》阐释:“修喜心,为除不悦乐故;修舍心,为除众生中爱憎故。”不受馈赠的背后,是一种舍弃贪爱的修养,与护念他人不起爱憎的真心。

还有包拯、海瑞、魏征、郑板桥等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5-26
古代:
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孙仪,喜爱吃鱼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这项嗜好已是众所皆知的事情,大家为了要讨他欢心,赢得赏识,无不争相买鱼馈赠,公孙仪毫不领情,一概不予接受。
弟子感到疑惑,问道:“你那么喜爱吃鱼,为什么大家送来的鱼,都不肯接受呢?”

公孙仪笑说:“就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随便收众人送来的鱼。吃人口软,拿人手短,倘若收下了,人家有求于我时,难免会徇私枉法,一旦徇私,有朝一日必将被罢去宰相一职。唯有廉洁奉公,不受贿赂,就不会有被免去职务之险,还怕不能天天吃到鱼吗?”

嗜鱼却不受鱼,公孙仪不为贪欲役使,严持道德操守。他明白,唯有不白吃别人的鱼,才能安稳地自己买鱼吃,这样的觉醒也是菩萨喜舍的精神。提到喜舍心,《大智度论》阐释:“修喜心,为除不悦乐故;修舍心,为除众生中爱憎故。”不受馈赠的背后,是一种舍弃贪爱的修养,与护念他人不起爱憎的真心。

还有包拯、海瑞、魏征、郑板桥等等
第3个回答  2013-02-27
公孙仪、包拯、海瑞、魏征、郑板
第4个回答  2012-07-31
还有包拯、海瑞、魏征、郑板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