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二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考试语文

如题所述

1.答案:B 解析:A.楔子(xiē)薏米(yì)C.偈子(jì)佛经中的唱词。 丢三落四(là)D.何满子(mǎn) 粟米(sù)
2.答案:D 解析:A.告罄 没齿不忘B.震撼 责无旁贷C.宣泄 山清水秀

3.答案:B 解析: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4.答案:C 解析:A.“再现”缺宾语。B.“维护”与 “侵权行为”搭配不当。D. “诸于”赘余。

5.答案:C 解析:③句放最后,构成假设关系,排除D项; “应有”与“不应”相对,故②句放前,排除A项;④⑥分别与⑤①照应,④前的“故”,可断定“④⑥”放“⑤①”后,排除B项。

6.答案:A 解析:A中所述虽是原话,但不是“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的依据。

7.答案:A 解析:BCD三项都不是最准确。B中所言是图腾制度中的图腾标志,其他内涵没有涉及 。C是对图腾制度的补充,没有触及“图腾制度”的根本。D的错误同C。只有A很准确地抓住了“图腾制度”的本质性内容。

8.答案:B 解析:A中“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在文章第二节中出现过,显然正确。但是“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就错了。“图腾体系”是社会组织制度的一个方面,但是还包括其他内容,所以A错。C原文第四节中有“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而C句说“全都”,显然错误。而且,也没有因果关系。D尾节说的是“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而D中说“但随即”,表述不一致。

9.答案:B 解析:乘,登上。

10.答案:C 解析:A.判断语气|表停顿 B.他们的|那个C.目的连词D.修饰关系|并列关系

11.答案:A 解析:名词,强劲的弓弩|动词,拿着强劲的弓弩

12. 答案:A 解析:“李希烈叛军连下两州”有误。

13. ①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3分)

②用重赏的办法来使百姓成为敢于拼死的勇士,事情一定能够成功。或:用优厚的奖赏来激励敢于牺牲的勇士,事情一定能够成功。(3分,“死士”1分,“济”1分,句意1分)

③与他们一起战死在城头上,不是要胜过(死)在家里吗?(4分,“其”1分,“愈”1分,补充“死”1分,句意1分)

14.⑴①花木繁盛,花香阵阵,景色秾丽美好。②渲染洛阳满城春色,反衬深沉的离愁别绪。(每点2分) ⑵①拟人;②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每点1分)

15.(1)可以横绝峨眉巅、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4)贾长沙、贾太傅、贾生

16.运用了描写(或环境描写)。(2分)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特点;②交待有外国人参与战争的事实;③渲染紧张的氛围;④为下文“复仇”情节作铺垫。(任意3点即可,每点1分)

17.答:①第一处和第二处主要是通过笑这种友善的神态获得敌方的好感,接近仇敌,以便实施复仇计划。②第三处既表现了主人公复仇后内心的喜悦,又表现了主人公对仇敌的蔑视和嘲笑。③总体上,“笑”表现了普通百姓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④“笑”表现了战争深重的罪恶。(①②点必写,③④点有一即可,每点2分)

18.① “最后一趟”一词暗示出租车司机要与外国军人拼死,巧妙地透露了故事的主要情节。②在战争岁月本无“生意”可做,显而易见的矛盾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③主人公将复仇视为“生意”,用生命交换生命,既见其决心之大,又昭示其仇恨之深。

19.“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反映出租车司机的心理活动。司机下定决心用自杀式袭击的方式来为自己的亲人报仇,他心中有清醒的打算,那就是至少要干掉“五个”。他的家庭因战争而死去了四个亲人——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现在他还要付出自己的生命,因此,他至少得炸死五个士兵,他的这趟“生意”才够本。这个细节不仅表现了司机报复敌军时的清醒头脑(可怕),而且也表现了他痛苦挣扎(可悲)的心理。(酌情给分)

20、B C(4分)曹操以为华佗要为关羽报仇,杀了他。丢失街亭乃马谡所为。

参考译文: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抓捕这里的男女百姓,到陈州去会合。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令,叛军到了,就应当守卫,虽然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尽了你应尽的职责。假如您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如果不能守住项城,县城就会被叛军占领,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了叛军的储蓄,府库里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物,百姓都成了他们的战士了,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叛军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用重赏的办法来使百姓成为敢于拼死的勇士,事情一定能够成功。”

于是把县衙差吏和百姓召集到县府庭院里。杨氏说:“县令,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这样,但是任期满后就要离职而去,不像县衙差吏和百姓那样。差吏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一起献出生命来守卫自己的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军的俘虏呢?”大家都流泪答了,答应一起死守县城。于是杨氏巡行说:“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敌人的,奖给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给他万钱。”募集到数百人,李侃率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杨氏亲自煮饭给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分配公平。杨氏让李侃对敌人喊话说:“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会全力守城战死。即使得到了我们的城池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威风,不如赶快离开,否则白白地失利,没有任何好处!”叛军都笑了。这时有飞箭射中李侃的手臂,李侃因受伤而回家。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肯固守阵地呢!与他们一起死在城头上,不是要胜过死在家里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个小县城,没有长戟劲弩这样的精良武器,也没有高城深沟这样的坚固城防。叛军气焰嚣张,企图一举吞灭项城,于是那些首领们率领着他们的士兵企图越墙而下。这时,守城的差吏和百姓中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击敌人,还射中了叛军统帅,使他坠马而死。——这个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叛军失势,于是都逃散了。项城的人没有一个伤亡的。

刺史把李侃守项城的功劳上报给了朝廷,朝廷下诏提升李侃为绛州太平县县令。杨氏现在还在人世。

妇人女子的美德,在于侍奉父母公婆,竭尽恭敬孝顺,和妯娌关系和睦,对弱小的孩子有慈爱之心,并且能不失贞节,这样的人就是贤女了。懂得行军布阵的战术,明白进攻防守、勇武刚烈的道理,这是公卿大臣们都难以做到的。自从国家兵祸产生以来,朝廷就注重表彰那些守御之臣。他们凭借着坚城深池的险要,储蓄的东西堆积如山,物资财富像原来一样丰足充裕,戴盔披甲背着弓箭来回奔驰的人,不知有多少。他们自称勇士却不能打仗,自称有才智却不能守城,自称忠心却不能效死,弃城逃跑的人,有啊。那是些什么人啊!像杨氏,只是个妇女啊,孔子说:“仁者必有勇。”杨氏当得起这句话了。

评论说:人们的通常观点,都认为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贤能的人从古代就很少,更何况后代!等到出现了,和古人也没有什么差别。像高愍女、杨烈妇等人,就算是古代的烈女,又比她们强多少?我担心她们的事迹被湮灭而得不到流传,所以叙述下来,并打算告诉给写史书的官员。

我只有这么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