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家的简介

这篇小说的简介发上来

《三作家》又名《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传记代表作品之一,为托尔斯泰、司汤达和卡萨诺瓦作传。
内容简介:
《三作家》分别为世界文坛上三个卓越的作家:意大利杰出作家卡萨诺瓦、法国作家司汤达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立传,展现了他们非凡的人生际遇和创作生涯。
卡萨诺瓦
如果说卡萨诺瓦是欧洲某地的一座雕像或一幅画像,在得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他全然不知,他对我来说等于全不存在。《三作家》译者王雪飞先生在《英译汉新序》中安慰我说:“卡萨诺瓦何许人也?普遍知之甚少。我是在接受了翻译此书的任务后才碰到这个名字的。”但是,王雪飞先生说,在欧洲,卡萨诺瓦的名字却是妇孺皆知。这个1725年来到这个世界又在1798年离开这个世界的意大利教士、作家、间谍、外交官和冒险家卡萨诺瓦,1757年为法国做出一项很大贡献,是他把彩票引进了巴黎,此举使他在财政金融界有了声望,在贵族当中赢得美名。王雪飞先生介绍,卡萨诺瓦在写作上是多面手,他写过应景诗、评论,翻译过《伊利亚特》,还写过小册子,讥讽威尼斯贵族阶级,特别是有权势的格里马尼家族,他的自传《我的生平》(6卷)是他最主要的著作,写得很生动,另外,他还写了5部长篇小说,20部喜剧和一些乐曲。王雪飞先生这样定位和评价卡萨诺瓦:作为文艺复兴的产儿,卡萨诺瓦是一位典型的自由思想者和世界主义者,他的自传不失为18世纪欧洲各国都会的杰出写照。若在18世纪的中国,卡萨诺瓦未等跨出家门,怕就早已消失不见,一旦跨出门槛,又很可能会向强盗、流氓的路走下去,不敢相信他能成为走进斯蒂芬·茨威格传记里的作家。向《三作家》译者《英译汉新序》中可以知道,卡萨诺瓦年轻时就因品行不端而被圣西普里安神学院开除,从此开始他丰富多彩而又放荡不羁的生涯,一度为罗马枢机主教效劳,后在威尼斯当小提琴手,1755年返回威尼斯后,有人告发他是巫师,被判刑5年,关在总督宫监狱,1756年10月31日越狱后,前往巴黎。斯蒂芬·茨威格《三作家·卡萨诺瓦·好色之徒》这样写道:“就上帝创造的所有艺术而言,卡萨诺瓦是个半吊子,是个写写蹩脚诗歌和干瘪论文的三流作者而已;他拉的小提琴还算凑合;而说到他的谈吐,至大不过是个半瓶子醋的杂家而已。对于魔鬼创造的各种玩意儿,譬如菲罗牌、比利比(biribi)、丢骰子、多米诺,还有信心测定术、炼丹术,以及种种骗术,他倒是算得上一位行家里手呢。而卡萨诺瓦更是所向无敌的猎艳高手。他这方面的诸多才艺,虽然有些残缺和拙劣,但是加上一点熟练的化学技能,使他成了个情场专家。毫无疑问,他是精于此道的一流天才。他的长相足以表明,他生来就有侍候爱神的造化。历来十分吝啬的大自然对他居然慷慨得很,随意就把青春活力、性欲、体魄和美貌统统赐给了他,使之成为一个合乎女人胃口的雄夫猛男,身子骨像铁塔一般发达健壮,要个头有个头,要体型有体型,真可谓塑造完美的男子范本。”但卡萨诺瓦那部《我的生平》足以使他不朽。斯蒂芬·茨威格让世界看到一个勇敢的人:“卡萨诺瓦果敢地拉开所有的帷幔,让我们任意观察他的内室,要不是有他这么个彻底抛却羞耻心的人,那么,世界文学就会缺少一种对男子性生活的直言不讳的记载。卡萨诺瓦的作品,向我们全面展示了性机能对感觉器官的作用,把污浊不堪的裸体世界暴露无遗,使我们看得深看得透。这个二流子、冒险家、骗子、无赖所表现的率直态度,胜过我们当代最伟大的作家,因为他所描绘的人世间,有美,也有丑,有纯粹的精神,也有粗野的性欲。他并不粉饰太平,把世界说成是一个净化了的理想实体。”斯蒂芬·茨威格认为,和卡萨诺瓦相比,歌德和卢梭等其他人的自传都的确存在一种虚假。文艺复兴创造了卡萨诺瓦,卡萨诺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正像斯蒂芬·茨威格所写:“卡萨诺瓦的天才表现,不在于他叙述自己的生活故事的方法,而在于他的生活方法本身。生活本身就是这位艺术大师的工作间,同时兼备着内容和形式。一般来说,那些靠想象写作的作家们是把创作热情用在各自的诗歌和散文上的;而我们的卡萨诺瓦却把创作热情倾注到这种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上了,每个短暂瞬间、每件可能发生而又并未发生的事情,他都满腔热忱、毫不犹豫地用最富戏剧性的语句加以记述。别人非杜撰不可的情节,他却实实在在地经历过了;别人非想象不可的韵事,他却以自己那欲火中烧的肉体感受过了。正因为如此,他在这方面无需搜肠刮肚、耗费笔墨,以对活生生的事实加以润色,而只需将业已亮相的情节理出个头绪来就够了。除了后来的巴尔扎克之外,当时不曾有哪位作家创造出堪与卡萨诺瓦的丰富经历比肩的曲折离奇的情节。整整一个世纪以来,再也没有哪个人有过如此大起大落的生活。”
司汤达
《三作家》介绍的第二个作家是司汤达。司汤达的《红与黑》,中国人早已都很熟悉,评论家也有许多论述,我们可以省去许多笔墨。这里只说一件事。1783年出生于法国的司汤达不知道,远在东方,20世纪80年代的最后一年,一个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苍莽大山环抱着的一座小城的职业中学,那所职业中学建在小城市郊的一座山上,他就住在那所学校里。举目无亲,他靠学校阅览室为他做伴,他读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读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也读司汤达的《红与黑》。黑夜之中,站在校舍前,寂寞极了,他甚至在心里喊,地震吧,再来一场运动吧。一个月圆之夜,学《红与黑》中的于连,他用一封信去触摸一位女教师的手。后来听说,他娶妻生子,操持家业,落到实地了。
托尔斯泰
《三作家·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的一天》:“他猛地一惊,醒了过来。隔壁房间好像有脚步声?是的,偷偷摸摸的脚步!他不声不响地下了床,透过钥匙孔朝书房望去。里面亮着灯。有人在搜他的写字台,翻他的日记本,这个窥探他的良心秘密的人恰恰是他的夫人索菲娅·安德列耶芙娜。她想了解他的内心秘密,甚至不让他有单独接触上帝的隐私权。在住处,在生活中,在心灵上,他处处都被强烈的贪欲和好奇心包围着。”人们都知道,1910年10月28日,一代文学大家托尔斯泰在82岁高龄上离家出走,几天以后,病死在一座小火车站上。托尔斯泰出走前给妻子留下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对于你不能同我在精神追求上保持一致,我没有,也不能指责你。因为每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他同上帝之间的秘密,别人无权要求什么。如果我这样要求过你,那就错了,这是我的不对。”终其一生,托尔斯泰的夫人不能理解托尔斯泰,正像余杰在《俄罗斯之魂》中所说的,面对共同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妻子,他几乎无能为力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10
斯特凡·茨威格在二十年代相继完成了以《世界建筑师》为总标题的三部传记:《三大师》、《三诗人的生平》和《与魔的博斗》。其中描写三位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大师》最具代表性。在这部作品里,他以“凝炼、浓缩和准确”为原则,怀着炽烈的热情,运用犀利的笔法和浓烈的色彩,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巴尔扎克人物,一个狄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家的心理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3-13
斯台芬·茨威格从世界文坛上选择了三个作家作为他研究的对象。他们是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法国作家司汤达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本书中,斯台芬·茨威格是从心理分析在文学作品中表现这个角度来研究作家的生活和创作。他认为这三个作家是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一级高于一级。
第3个回答  2007-03-10
斯台芬·茨威格从世界文坛上选择了三个作家作为他研究的对象。他们是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法国作家司汤达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