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是法定假期吗?

如题所述

元旦1号是国家法定节日,按照规定放假一天。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

现在,公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扩展资料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百度百科——元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6

是法定节假日,按照规定放假一天。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中包括元旦节。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如下:

1、新年(1月1日);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

4、劳动节(5月1日);

5、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认为,今后中国假日制度的重点必然要转向带薪休假,黄金周应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通过增加分散的带薪休假来解决“缺假”问题,建议全国人大立法固定放假规则,国家领导人带头示范带薪休假,随着带薪休假的落实,将国庆节的法定假日调整为1天。(9月25日《中国青年报》)

蔡继明教授的言论在网络上引发了围攻,很多网友认为,如果法定假日减少了,黄金周取消了,他们休假的权利更无法得到保障。网友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可以说很符合国情。

在实行计件工资的行业和不少私营企业中,劳动者往往在法定假日中也可能处于工作状态,既没有符合规定的加班工资,更谈不上带薪休假。正是因此,他们中的不少人希望能有更多法定节假日,这样多多少少能放一些假。

换句话说,蔡教授其实在为所有的劳动者争取更多、更灵活的休假权。其实,不少公众正常休假权和更多的加班工资得不到,不是因为法定节假日太少,而是因为休假权落实、执行不到位。

落实不够的主因,一方面带薪休假并非法律强制性规定。虽然1995年,带薪休假制度就被写入中国《劳动法》。

但目前为止,国务院并没有颁布带薪休假实施条例;另一方面在一些人看来,带薪休假会对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企业的用工成本造成一定影响。客观而言,中国的法定休假时间,在国际上不算长,落实休假权不至于对企业竞争力造成多大的伤害。更何况,休假权是一种权利,不该动辄侵犯。

显然,公众应批评的不是蔡教授,而是应该和蔡教授的呼吁形成合流,努力促成落实更多的休假权、兑现带薪休假。

去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显示,预期2020年带薪休假才能基本落实。显然,这个过程有些漫长,而且是出于旅游消费目的,这也导致一些公众的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全国假日办”撤销,其全部职能并入新设机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之中,由分管旅游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担任召集人。“假日办”的职能由更高层级的机构接管,包括此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带薪休假日渐得到重视,这是好事。

不管怎样,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带薪休假,增加了全民的福利和幸福指数,有利于社会健康稳定。还是那句话,正视中国带薪休假等休假权落实不够的事实,并致力于早日改善,这是政府部门的责任。

包括蔡教授在内,公众和社会关于法定节假日如何放更科学的建议很多,并具可操作性,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同时,也应尽快兑现带薪休假,不再是选择性兑现,早日普照所有劳动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定节假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今日谈:“生态小公民”有大力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9

元旦属于国家法定节假日。

根据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三次修订)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扩展资料

元旦的来历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元旦”的来历。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定节假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2-12
  元旦是法定假期。

  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中规定(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  (四)劳动节,放假1天  (五)端午节,放假1天  (六)中秋节,放假1天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7年12月14日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传统节日正式列入全民法定公休节日,自2008年开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节日,分别为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和国庆节,全民公休节日的假期通过调整双休日来集中休假,休假时段每年由国务院发布。地方性节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其他特定群体的节日限于特定群体或局部地区。
  
第4个回答  2019-08-13
元旦是法定假期。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
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
现在,公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
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