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是怎样当上应天府知府的?大神们帮帮忙

如题所述

《红楼梦》中,详尽写了发迹史及为官之道的,就只有贾雨村一人。而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封建科举的毒害,看到了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之人的为官之道。书中第一回说道:“这士隐正在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这雨村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业以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由此可知,贾雨村是个“暂寄庙中安身,每日买文作字为生”的落魄书生,他读书及满腹的“时尚之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考取功名,再整基业。在士隐的资助下,他也终于“十分得意,中了进士,选入外班”。让我们来看看当了县太爷之后的贾雨村是怎样为“父母官”的: (1)为官不正被革职 他作官既做不到清廉、又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既包庇枉法,又巴结权势。这样的“父母官”,便是以科举为目的教育制度下的产物。他既然立意要“再整基业”,又没有受过良好的道德培养,为官之后就必定要贪财受贿,积累财富,方能“再整基业”。如此之官,又如何能为民请命、造福百姓? (2)攀附权贵再度为官 书中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贾雨村与贾府是“同宗”,贾雨村是极力否认的,并说“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认他”,表现得似乎很清高,但事实是这样的吗?当他从张如圭处得知都中奏准起复旧员时,他马上接纳了冷子兴的建议。“一日到了京都”,还拿了“宗侄”的名帖,至荣府门上投了。且看:他怎么摇身就成了“宗侄”了?他那攀权附贵、见风使舵的嘴脸不是显露无遗了吗? (3)为保官忘恩负义 贾雨村复官后接的第一件案子,便是薛家冯家争夺英莲一案,这英莲,便是当日甑仕隐遗失的爱女。而且这案子原是冯家有理,况且贾雨村也知道:“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且又是个多情的,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但可为了保官,为了讨好四大家族,他竟奉承献媚,徇私枉法,忘恩负义,把英莲判给了薛家。 为了科举的教育目的,使得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使得学子们丧失了道德良心。贾雨村正是从举子出身,是封建教育的成果和代表。《红楼梦》也正是从贾雨村身上,反面说明了教育不应为科举,而应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提出了“教与德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授业,更重要的是要传道,要培养学生完善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像贾雨村这样的于国于民无益的人。

求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5
贾雨村第二次出场时就是知府,并无县令一说!虽然没有明写但实际已经写的很明白了升迁之道,那就是送礼!但是因为没有靠山所以被革职!官越做越大,靠山却没有是根本做不长远的。第二次是攀附贾府实力官复旧职。有的本子写的是本县太爷,试问一个县的太爷如何一出手两封银子(几百两)最后还拿出百金答谢?即便这个县很富有也不可能的事,知府是四品官职才能符合出手阔绰这样的标准,一个小小的七品官根本没有这么大手笔!以脂批本子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