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嫁女大门对联

农村嫁女大门对联

祥光拥大道
喜气满闺门

金枝荣春绿
玉树衬花红

桃面喜陪嫁
梅香和衬妆

好女嫁出成贤妇
佳音频传到娘家

娘家既已芳声著
婆屋定然美德彰

应要睦邻和妯娌
更须敬老奉翁姑

当媳须知勤俭好
治家应教子孙贤

宝马迎来云外客
香车迈出月中仙

名流喜得名门女
才女欣逢才子家

喜看淑女成佳媳
乐让东床唤泰山

东床幸选乘龙婿
旭日增辉嫁女天

幸有春光筵贵客
喜同淑女赴新婚

惟有薄奁遗爱女
愧无美酒待高朋

养女已传针线术
适人再授桑麻经

嫁女喜逢良好日
送亲正遇吉祥年

于归好咏宜家句
往送高歌必戒章

玉镜能谐温峤志
荆钗甘为伯鸾容

名流喜得名门婿
才女欣逢才子家

嫁女喜逢大好日
送亲正遇幸福年

瑟鼓房中凫翔静好
箫吹楼上凤律归昌

嫁女婚男处处从简
移风易俗事事当先

嫁女婚男两家情愿
生男育女一个相宜

瑟鼓房中,凫翔静好
箫吹楼上,凤律归昌

联谊攀亲,何必求门当户对
择郎嫁女,只须要志同道合

此去有家,公婆同样知冷热;
思乡常记,父母永远不炎凉。

凤喜梧桐 红符暖亲情
龙驾白马 新贵承佳期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11
上联:燕舞莺翔拱尊才子。 下联:风和日丽迎娶香君。 横批:连理玉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