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阴间这种说法吗

如题所述

阴间,又称阴司、阴府,或又称幽都[1]、冥界等,是中华信仰文化中的概念,指人死以后居住的世界。中国文化存在普遍的阴阳理论,以现世的人间为阳间,死后生活的地方是阴间。至少在周朝以前,人们就认为人分魂魄,作为阳气的魂和作为阴形的魄结合形成人,人死以后,神魂灵气归于天,精魄形骸归于地[2],以魂气形魄来解释人前世、现世和来世的演化,并将精灵世界分为三界:地上的人间,天上神灵的天堂,地下精魄的地府。<strong>黄泉</strong>可能是中国宗教信仰中最早出现的阴间地府的概念。后来,汉代出现了道教中的阴曹地府,佛教传入后受其影响在道教原有的恶曹地狱基础上发展出了系统的地狱体系,即十八层地狱.地府的概念大于地狱,阴间的概念又大于地府。阴间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间,因而不局限于地府,甚或可能和地上人间在空间上重合而人无法感知;地狱特指囚禁和惩罚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说是阴间地府的监狱和刑场;而一般人死后在地府仍可能含笑九泉,像在人间生活一样,上善之人死后甚至成仙成神荣入天堂[3]。酆都大帝(酆都北阴大帝)以及五方鬼帝中的其他四鬼帝、阎王(阎罗王)或分立的十殿阎罗等则是冥界的主宰者,后土神(后土皇地祗)[4]、泰山神天齐王(东岳大帝)、地藏王、城隍等也是掌管人生死的神。
阴间
坟墓被认为是人死以后在阴间的居所,传统上人们会将墓室装扮成在人间正常理想生活中居室的样子。《说文》:“墓者,没也。”“葬者,藏也。” 中国在早期有墓无坟,史书记载尧、舜、禹、汤王、文王、武王、周公等离世后都采用平地以下的墓葬[5]。《礼记·檀弓》:“古者墓而不坟。”后来墓地又出现了地表以上的坟以及地上建筑。
中国人相信,阴间使用冥币,故焚烧冥币纸钱,可帮助祖先的经济来源。根据佛教的轮回观念,还有人相信,鬼可以从冥界投胎转世到人界,烧化纸钱可以荐拔祖先亡灵。另有人相信地府中存在地狱,通过冥币能够买通地狱中的鬼卒,而免于较重的刑罚。人们又相信,祖先的在天之灵与人世间的自己同在,虽然阴阳两隔,但他们始终在阴界天府关注著自己,并会保佑子孙后代。已故亲属的家人往往会在春节、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也等节日,焚烧冥币给阴间的亲属。在春节、清明、重阳等节日还会扫墓。祭祖时,除了上香、烧纸钱,还会奉上供品特别是上好的食品,如烧好的猪肉、鸡、鸭、鱼、菜和酒、茶、水果、点心等。也有人相信,人在阴间若缺吃的会成为饿鬼,祭祖上供品可以让祖先在阴间过上好生活,同时向让祖先汇报子孙后代在人间也过得很好。这些信仰让人们敬天祭祖、慎重追远,除了达到感情的寄托和心灵的充实,也会达到儒教中崇祖感恩、民德归厚的宗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