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人民 公民 老百姓同与不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07
1. 所有人类都是“人”。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人员,即使是工勤人员,都喜欢把机关以外的人称为“老百姓”。官位到了一定级别,则换个词称为“人民”,但很少听到他们自称“公民”。
2. 我们来细细品味“公民”、“人民”、“老百姓”这三个词的区别。首先,“人民”是一个我们相对熟悉的词,也常出现在带有“人民”的词汇中,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万岁”、“中国人民与美国人民有很好的友谊”等。但“人民”实际上是一个集体名词,它通常作为一个政治学术语出现。因此,当我们寻找关于“人民”权利的表述时,比较接近的有“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但具体怎样实践这些权利却缺乏详细规定。
3. “老百姓”这个词大家也不陌生。很多人都是“老百姓”。机关工作人员之所以喜欢说“老百姓”,是为了把自己和“当官的”区分开。我们常听到人说“咱儿老百姓,今儿真高兴”、“我们老百姓……”,可见“老百姓”可以作为集体名词;但也有人说“我平头百姓一个……”,可见“老百姓”也可作为个体名词。但我们很少听到高级官员说“中国老百姓与美国老百姓的友谊”,因为“老百姓”多用于口语,少用于书面语,且很少与权利相关联,它通常与“当官的”相对,表达对“当官的”的行为的感激或愤慨。
4. “公民”一词则不同。例如,美国人在中国境内犯罪时,会说“我是美国公民……”,因为美国公民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常听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劳动权等表述。“公民”是一个法律术语,它与权利、义务相关联,不分贵贱,只要符合条件,都享有权利和义务。
5. 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机关工作人员喜欢说“人民”、“老百姓”,而不说“公民”了:因为“公民”意味着权利和义务。中国的“老百姓”习惯了履行义务,却容易忽视自己的权利。如果经常提醒他们“公民”的权利,是否会促使他们保护自己的权利呢?而且,说“老百姓……”,似乎是在讲别人的事,有助于自己与“老百姓”划清界限。
6. 有人可能会质疑: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频繁提起“公民”、“权利”,会不会造成隔阂?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解放前我党能向文化层次更低的“老百姓”宣讲政策,现在为什么不能向他们宣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呢?
7. 自1999年中国提出“依法治国”的口号至今已7年,法治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不足。笔者认为,要建设法治中国,不需要经历“运动”、“转折”,只需要坚持不懈地树立规则意识,始终将公民的权利放在首位,自然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