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看水浒,少不看三国,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意思就是:

年轻人不适合读水浒传,老年人不适合读三国演义。

因为水浒里面比较多的是叛乱,义气等,水浒传里的各路英雄豪杰大多是以一幅侠肝义胆的面目出现,虽然“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爽总是让人觉得痛快大气,可惜仔细一看却发现,倒在好汉们刀下们的贪官污吏和恶霸地痞固然不少,可是好汉们滥杀无辜的场面也不乏见。而年轻人气盛,读了那些好汉的事迹,容易心生反叛,不服管束。

三国里比较多的用到权术与谋略,里面的各种故事,其实一部是汉朝军阀混战和各种人物智慧进行较量的争夺史。罗贯中将一个个名士、政治家、军事家们经过一番文学的描绘,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老年人经历丰富,老于事故,看了三国之后,更加心领神会,如果把权谋用在生活中会增加不稳定困素。

这句话的完整版是:“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

西游记里讲的是四个和尚的事情,佛教禁欲望,男的看了之后,容易受到人物影响,只顾翻山越岭,不看路边风景.。红楼梦里描写女性的故事较多,而且多以悲剧结束,女性多愁善感,心思细密,容易受到里面人物影响,心怀悲悯,不利于身心健康。

扩展资料:

“老不读三国”这种说法看似振振有辞,其实却不耐推敲:首先,说老人本来就坏,有些一篙子打落一船人的扩大化嫌疑——老人中固然有康生、林彪等坏蛋,也有孔夫子、海青天这样的好人。于是,又有人说,之所以“老不读三国”,是因为三国时代的权谋相争勾心斗角,对于一个阅历毕生的老者来说,会增添过多的利益计较,而减少其作为迟暮之年应有的豁达恬淡。

还有个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讲得更有意思:“老不读三国”,是因为古时候老的概念跟现在不一样,现在老一般认为60岁以上,西方发达国家65岁以上才算初老,中国古代什么时候算老呢?因为古人的寿命比较短,所谓“老不读三国”,是指30岁以上成年人、有政治头脑的人,不让读三国。为什么?怕你推翻他统治。 

杂文家高旅另有说法,他认为“老不读三国”是:“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突然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这种说法较为平和折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28

为什么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第2个回答  2018-11-06

意思是年少之时不看《三国演义》,年老之时不看《水浒传》

深度解释:“三国中的谋略,个人更理解为心机,心计”,年轻人看了,有变成老狐狸之嫌,故,三国这货色,少儿不宜;而对水浒,因为“水浒注重义气,老人家嘛,心平气和不应该更好”,所以,水浒这东西,老人不宜。

青少年,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看完水浒后,很容易不加思索,热血沸腾,学起里面的江湖习气,拉帮结派。目无法制,从小看这个,就是培养少年犯。老不看三国,目的是想要激励青年多学知识,如书中的曹操、孙权、刘备三人同样,有雄才大略,并成就一番大事业。到了老年时候,安心安度晚年,不再勾心斗角。

这句话的完整版是:“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类似表达的相关例句还有

1、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老了就踏踏实实过几年吧,别和人动心眼了。为什么少不读水浒,目无法制,从小看这个,就是培养少年犯。李逵这样的,放今天枪毙400回了。

——袁腾飞《袁腾飞经典语录》

2、人啊,长了颗红楼梦的心,却生活在水浒的世界,想交些三国里的桃园弟兄,却总遇到些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

——冷兔

3、最广泛流传的三国武将排名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

《三国演义》

4、你人在红楼,我身在西游,三国演义方罢休,水浒又上心头。

——高晓攀《小先生》

扩展资料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其实后面还有一句,才是点睛之笔!后面这一句很简单了,叫“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

意思就是男人不应该看西游,为什么呢?有人说里面涉及佛教,佛教禁人欲,而人本来就有欲望,一个本来要为了事业闯荡打拼的男人,看了《西游》之后,西游中一会儿变美女,一会变金子,男人看多了,就会变得不现实!好逸恶劳,如此下去,怎生得了!

女人呢,不推荐看红楼,为何?《红楼梦》里描写女性的故事较多,而且多以悲剧结束,女性多愁善感,心思细密,容易受到里面人物影响,心怀悲悯,不利于身心健康。一旦看过,或者是看多,女人就会胡思乱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23

这句话应该是“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它的的意思是:少年不研究水浒传,年老时不看水浒传。

少不看水浒:因为少年时可能会看不懂水浒,水浒背后的一步步经营计算,一个个伏笔暗示,一次次逢场作戏,少年的经历不足,阅历不足,可能感受不到,理解不来水浒的深刻内涵,却只能览些豪侠义气,做人的皮毛而已。

老不看三国:因为你看到的早已不是三国了,书中的阴谋阳谋,忠肝义胆,那些古典的纯粹,在你眼中不过一张虎皮,恢弘有余,年轻时可以看得是眼界和选择,年纪大了,这些东西又怎敌得过生活。

扩展资料: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起源

有人说,是明朝的统治者怕少年读出《水浒》的血气方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造反精神。怕成年人读出《三国演义》的计谋狡诈、老谋深算、合久必分,动摇统治者的根基。

也有人说,《三国演义》的故事更容易吸引青少年阅读,《水浒》的精彩文笔更容易让老年人细细品味,这些大概都是一家之言吧。但不能不承认,“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在人们一代代口口相传下,至今对一些父母的影响还很深。

网上有人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明末文人金圣叹所言,我对此不敢苟同。金圣叹因评点《水浒》而名声大噪,他说:“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当年《红楼梦》还没有问世。

据金圣叹自己说,他11岁就开始读《水浒》,“吾犹自记十一岁读《水浒》后,便有于书无所不窥之势。”他12岁开始手抄并尝试着点评《水浒》,他说:“吾既喜读《水浒》,十二岁便得贯华堂所藏古本,吾日夜手钞,谬自评释。”

金圣叹在自己的孩子10岁时,也开始让他读《水浒》,他说:“汝今年始十岁,便以此书相授者,非过有所宠爱,或者教汝之道当如是也。”10岁也就是今天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由此看来,金圣叹是主张少年儿童要读《水浒》的。

参考资料:中国教育新闻网-从“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说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5-08

应该是“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老不看三国,说的是老年人阅历本来就多,三国里面的一肚子谋略,操心不利于养静。

少不看水浒,说的是青少年血气方刚,学习水浒传打打杀杀那一套,容易惹事。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

施耐庵(约1296—约1370)祖籍苏州,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