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如题所述

1、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描写了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淹暗的高大树木下,的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风吹动空旷野外中的纸钱,纸钱飞舞,陈旧的坟墓重重叠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草。棠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的生死离别的地方啊。亡者在淹晦的黄泉中听不到我们的哭声,来祭奠的人在傍晚潇潇的雨声里回去了。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3、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4、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常。

5、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6、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7、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8、蹴鞠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08
清明,即清淡明智。老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进入清明节气后,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温暖,春意正浓。然而,这期间南北两地又似两重天,南方湿润多雨,北方干燥少雨,适逢春灌以防春旱。

需要注意,一般在清明前后,仍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日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容易出现“倒春寒”,因此,春播要适当错开“暖尾冷头”。

在我国,清明是重要的传统节日,这天各地会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等活动,以来纪念祖先。

扫墓俗称“上坟”,我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大多在清明节扫墓。按旧时习俗,扫墓时要携带熟食果品等到亲人坟前摆放,然后焚化纸钱,接着要为坟墓培上新土,折些柳枝插在坟上,最后叩头行礼祭拜。

然而,听村里老者说,清明节当天有一些禁忌,尤其是后面两个,大家要注意一下。

1、“清明忌讳阴天、下雨、刮风。”

所谓清明,即清爽明朗,万里无云。民间传说,“清明不明,荒年凶兆”,意思就是如果清明当天,天空不明朗,预示这年光景不好。

如果清明当天刮风,预示夏季有可能出现大旱;清明夜里落雨,不利于小麦返青生长,因为农谚讲“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可见老辈人认为,一年四季落多少雨对小麦的伤害,都没有清明这天夜里下雨对小麦的损害大。

2、上坟不戴柳、不插柳。

柳枝不仅寓意春暖花开,还被认为具有驱邪避祸的作用,在观世音菩萨手握的宝瓶里插有柳枝。

在民间,流传着“清明戴柳插柳”习俗,即清明上坟时要头戴柳枝、坟上插柳,以避祸驱邪,这样才吉利。

当然了,如果不戴柳、不插柳,则人们关于驱邪、避煞、消灾和解祸的期许就会打折扣。

3、探亲、访友、嫁娶。

老辈人认为,清明当天最好不要探视亲朋好友,即使再有多必要去,也建议隔一天再去为宜。

因为在老人们看来,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很是说不过去,有些不吉利。

另外,清明节不宜嫁娶。嫁娶是人生大事,最好还是避开与亡者有关的时间节点,比如清明、七月半等,以求得好的彩头和寓意。因此,清明当天不宜进行探亲、访友、结婚。
第2个回答  2023-09-02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