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到证没报到会怎么样 过了报到期限还能不能报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2

很多人想知道报到证没去报到会有什么后果,过了报到的期限还能不能报到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

报到证没去报到有哪些后果

如果没有报到证,或在有效期内未去报到,毕业生将会失去干部身份,成为社会劳动人员(工人编制);而且人才中心无法接收毕业生的档案。按照我国目前的人事管理规定,由人事局管理干部(档案一般放在人才中心),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工人(档案一般放在职介所)。

每个大中专毕业生都有一份报到证,这个东西非常重要,报到证上写的报到地,就是要去报到的地方,三方协议是在找到工作的情况下才会签订的协议,你的干部身份只有在按照报到证上的时间和地址报到后才会被激活,报到证跟户口没有什么关系。

毕业时发的报到证过了报到期限还能报到吗

毕业时的报到证,有两个报到期限。一个是正常毕业期限;另一个是择业期两年的期限。

只有超过两年报到期限,才不能报到,但作为报到证,仍然是有用的,它可以证明该毕业生是符合毕业资格可以就业的档案材料,相反,是拿不到报到证的。

正常毕业报到期限是自当年,7月31日毕业开始,到8月31日止,为一个月的报到时间。由于,各地实行的毕业时间有所不同,但原则上以拿到报到证那天起(报到证发证时间),一个月内报到的,称之为:正常报到时间。

两年择业期限内报到的,即以报到证上的发证时间起,两年内去报到的,国家人社局各人才服务中心都必须予以报到签证。称之为:择业期两年内报到期限。

这两个期限报到的,没有多大的性质区别,但能看出前者是顺利就业的,后者是经过一定的择业时间才实现的就业。

国家实行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制度,是为了统一管理国家人才,报到证是用来档案报到的,而不是工作报到,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大学毕业生人事管理制度。所以,从改革后的人事管理制度上讲,已经简化到只剩一张“就业报到证”了,还有那么多学校讲不清报到证的作用、意义,导致那么多毕业生不清楚,不理解报到证的用途,延误了档案报到时间,甚至无法报到,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报到证的作用有哪些

报到证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六点:

1、报到证是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派遣毕业生的凭证。

2、报到证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凭证,凭报到证报到以后,方可开始计算工龄。

3、报到证是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重要文字证明。

4、报到证是任何一个合法的人才中心、档案管理机构接收毕业生档案的证明。

5、报到证是用人单位给毕业生落户、接管档案的重要凭证和依据。

6、报到证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

7、报到证是毕业生的干部身份证明。如果没有报到证,毕业生将会失去干部身份,成为社会劳动人员(工人编制);而且人才中心无法接收毕业生的档案。按照我国目前的人事管理规定,由人事局管理干部(档案一般放在人才中心),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工人(档案一般放在职介所)。